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19世纪中后期,被西方列强的洋枪大炮强行打开国门的中国,受到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理念的强烈冲击。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又被小国日本打败,中国人痛定思痛,深感振兴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无论是张之洞等朝廷高官,还是康有为等维新人士,都在大声疾呼效仿日本进行近代教育改革。作为洋务派后期的代表人物盛宣怀,在深感建立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的重要的同时,认识到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是引导日本走上富强之路的重要因素,于是效仿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在上海创设了新式学堂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本稿从中日教育交流史的视点出发,通过对南洋公学的创设与明治日本的考察,明确了南洋公学的教育特点、受到来自明治日本的诸影响、以及推动了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进程的事实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引导下,基于供给约束型经济模式、金属本位货币制度和金银自由流动的假设条件下,按照近代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逻辑建立了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代的货币供给主要受到收入和价格的影响,因此近代货币供给是一个内生变量,并且价格因素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程度超过收入因素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港口资源是宁波最大的资源优势,临港工业的崛起改变了宁波“轻小加集”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宁波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港口物流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宁波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根据宁波港口物流的区位特点、港口自然条件、物流运作成本、腹地经济基础和物流产业发展潜力等综合因素分析,宁波港目前己完成从支线港向干线港发展过程,基本具备建成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物流大港的现实基础,预测到2020年,宁波港将实现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4.
港口的发展需要腹地的支撑,近代宁波港的地位相对下降,港口的腹地有一个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本文根据海关报告和不同时期的经济调查,把近代浙江港口的腹地变化分为四个时期,在这个框架范围内厘清了宁渡港腹地的变迁过程,为探究宁波港地位相对下降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5.
正宁波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记载"一带一路"历史的活化石。宁波港,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港口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受国际经济封锁、海防战略等影响,港口发展较慢。为改变港口发展落后的面貌,1973年2月,周恩来总理发出要用三年时间改变港口落后面貌的指示精神,宁波港由此迈开了港口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今年上半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项目即将竣工通车,建成后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将彻底改变杭州湾两岸的交通运输格局,由此会影响到货物尤其是集装箱运输路径、流量、流向等方面的变化,对于促进宁波、嘉兴等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宁波城市以及港口的综合竞争力,并为浙江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区的整体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本文仅就杭州湾跨海大桥对宁波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宁波港集装箱运输业务的发展状况对宁波经济和浙江经济有重要影响,所以如何准确预测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之前许多学者运用关联因素预测法、GM (1,1)灰度模型、三次指数平滑法等方法进行预测,但预测精度不高.文章运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中的ARIMA模型,先后进行49次建模尝试,最终建立最优ARI?MA (4,2,4)模型,并顺利通过一系列检验.运用该模型,对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进行预测,精度较高.同时预测结果显示,近两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宁波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它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半径已经得到不断扩展,但在其服务和运营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并且今后又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强服务功能,更好地为边周地区服务是宁波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三江口是中国最古老的港口之——宁波港的所在地。1842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宁波港作为第一批条约口岸,被迫向西方列强开放。1850年,宁波江北岸一带被强行圈划一大片土地,作为“外国人居留地和商埠区”。于是,三江口特别是江北岸外滩一带,领事馆、外商洋行、银行、报馆、教堂、巡捕房及石库门建筑等云集,建筑风格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生活方式混杂着东方的韵致和西方的浪漫,形成了有别于传统中国社会的丈化现象,是近代宁波港口城市的缩影。而随着开埠逐渐盛行的宁波近代建筑代表着宁波近代城.市化的开端,是近代宁波地区的主要住宅之一,在宁波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阶值。  相似文献   

10.
青海中小企业发展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青海的中小企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和实施,投资环境将会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在青海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研究青海中小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是一项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吴安萍 《宁波通讯》2014,(15):43-44
<正>狭义上的港口经济既包括船舶制造、运输、装卸、物流等主体部分,也包括由船舶带来的附加部分即配套产业,如船务代理、油污水接卸、船舶补给和服务及船员服务等,称为服务业,也是港口运营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规范港口配套服务,不仅有利于巩固和提升宁波港的区位优势,提升宁波港的竞争力影响力,而且有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组织的中国工业调查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工业调查,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探讨此次调查的背景、进程、特点、影响调查的因素、产生的反响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全面分析了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一、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出发点 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造就了人类丰富多样的生存形式,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完整性。由于近代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剧烈冲击,以及自然灾害、战争威胁等因素,世界许多地区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多元文化视野出发,继承和保护世界各地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和世界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一、宁波港的优势、功能和目标定位1.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崛起的宁波港,得益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日益增长,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广袤的经济腹地,得益于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大省”和宁波“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得益于浙江和宁波经济的机制活力。宁波港地处太平洋西海岸、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长江三角洲的南翼,具有作为国内、国际航运枢纽,位于扇面中心的优越地理位置,区位优势明显。宁波港沿海岸线有舟山群岛的天然屏障,港口开发毋须建设防波堤。进出宁波港的主航道水深大多…  相似文献   

15.
周见 《现代日本经济》2005,2(4):41-44,50
自上而下地发动工业化是中日两国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性特征。但是,为何买办型企业家在近代日本没有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通过比较分析后认为:在日本,鸦片贸易的禁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早期确立与其行为主体的大力培育,使买办商人和买办型企业家发展的空间和必要性受到很大限制,并且这是日本摆脱殖民化危机、近代化得以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曾是"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宁波港,在近代历史的变迁中渐渐失去往昔辉煌。20世纪70年代,年货物吞吐量只有一两百万吨。1973年2月,周恩来总理提出"三年改变我国港口面貌"。3月,国务院成立港口建设领导小组。7月,领导小组组长粟裕按照周恩来总理的要求,从北到南地在全国范围考察深水港。其时,航运业正在世界勃兴,而中国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五大港口中却没有一个深水良港。宁波港水深18.2米以上,常年不冻不淤,25万吨以下船舶可以自由进出,  相似文献   

17.
陈楠 《特区经济》2010,(10):174-176
本文在构建都市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长春市都市农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春市的都市农业正步入发展建设阶段,并受到农业经营主体素质,土地经营规模,投资及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其中财政对农业支出和全社会农业生产投资是影响都市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同时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土地经营规模以及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也依次对长春市都市农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长江经济带9省2市是宁波港最重要的集装箱腹地市场,本文研究宁波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在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腹地市场上的竞争力,比较分析了宁波港与其他不同出运港口之间海铁联运的时间与费用,以及宁波港不同集疏运方式的竞争力,得出宁波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当前情况下的优势腹地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宁波港拓展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提高腹地市场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联盟     
《宁波经济》2020,(1):59-59
宁波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首破2700万箱2019年12月23日10时48分,宁波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700万箱"大关,这是公司助力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最新成果。自2014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越韩国釜山港跃居全球第五位以来,宁波港这5年里持续保持了集装箱业务的快速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是在社会大环境下成长与发展的,他们的体质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受到自身主观因素外,还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各个时期国家政策法规、当时社会的生活方式、每个家庭对于学生体质的观念、学校环境因素和对学生体育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学生体质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