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1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实行粮食生产、粮食市场及粮食价格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化后,粮食的供求平衡不再靠计划调拔、对口衔接,也不再立足于区域内求平衡,而是充分利用市  相似文献   

2.
粮食企业的经营风险 一是市场风险。由于粮食企业历史包袱沉重,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并且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出现风险,粮食企业的经营损失将直接转化为信贷风险,二是价格风险。粮食市场化后,粮食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形成,粮食市场行情的变化势必加剧,同时国内粮食价格也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对价格的影响因素在不断增加,因此,经营风险也必将加大。三是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粮食价格保护制度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粮食价格保护 ,即为了稳定粮食市场 ,从价格方面对粮食的收购进行保护。其目的是为了降低由于生产和供给的波动所带来的粮食价格的波动 ,同时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市场经济国家 ,都先后建立起了粮食价格保护制度。一、粮食价格保护的主要依据  粮食市场的波动性是实行粮食价格保护的主要依据。我国从 1978年开始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改革 ,先后经历了“统购统销”、“合同定购”、“保价放量”等阶段 ,市场化取向日趋明显 ,市场机制在粮食生产资源配置和粮食价格形成中的作用不断加强 ,同时也使粮食价格大幅波…  相似文献   

4.
粮食购销市场化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其中很重要的问题是体制问题。如何理顺政府与粮食企业的关系,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如何定位,已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一、对粮食购销市场化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我认为,粮食购销市场化就是要从粮食主产区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即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粮食购销和价格形成的作用,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建立完善的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国…  相似文献   

5.
国内粮食市场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粮食市场化程度明显提升,市场各类主体价格博弈程度加深,粮食购销活跃,行情向好。但存在粮食价格周期性波动、优质粮食供给不足以及供应链安全风险等突出问题。文章提出完善粮食价格机制、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完整的粮食供应链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峦生 《粮食经济》2001,(10):16-16
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粮食市场流通格局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只有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市场主体,成熟发达的市场体系,以及由市场供求形成的粮食价格,才能使市场成为有效配置粮食资源的主要方式,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微观主体依托。  相似文献   

7.
粮食价格机制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节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应以市场价格为主,即在供求的相互变动中自发形成价格.但由于市场形成粮食价格的局限性和粮食产业的特殊性,完善的粮食市场价格机制还应包括对粮食价格的宏观调控.在粮食价格机制中,均衡价格是粮食价格的基本形式,期货市场是粮食价格形成有效方式,科学的宏观调控措施是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销区粮食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放开粮食生产、粮食收购和粮食价格。调查表明 ,自 2 0 0 1年夏粮收购开始 ,海南、广东粮食市场已经放开并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初步形成了供求决定价格的机制 ,市场价格和农民收益有所提高 ,销区市场繁荣 ,供应稳定 ,多渠道购销格局形成雏形 ,非国有粮食企业在市场中竞争优势明显并逐渐跃居主渠道地位 ;但同时在粮食储备、粮食风险金、农业税收、财政补贴、建立产销区关系、粮食市场管理等环节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之后的市场变化   (一 )粮食市场放开后 ,粮食价格上升 ,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机…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健全粮食价格机制十分必要陈仁光粮食市场机制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粮食的价格、利率、税率、供求、竞争、风险等具体机制,调节粮食经济运行,实现社会粮食资源合理配置。上述各种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的是粮食价格机制。本文就此做一些初探。粮食价格机制的内涵及其重...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现行粮食收储体制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诟病,改革现行粮食收储体制势在必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粮食收储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进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方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保持粮食市场活力和稳定。  相似文献   

11.
随着青、烟、威三市全面放开粮食市场、粮食价格和粮食收购,县级粮食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粮食冲击波     
粮食问题正演变为全球性的热门问题,我国粮食市场价格也是一路走高。作为最基础的初级产品和最为广泛的民众消费品,粮食的价格不断攀升不仅挑战着通货膨胀,也直接影响着百姓的生活质量。如此形势下,会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粮食价格的进一步走势如何?如何完善粮食价格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期货市场管理粮食价格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粮食价格风险,是指由于粮食市场价格的波动,给粮食生产者或经营者带来的损失。长期以来,国有粮食企业并不注重对价格风险的管理,即使存在风险管理制度,也主要是防范客户风险,即保证发货后能及时拿到货款,不被欺骗,但却不重视防范本质的风险,即价格风险。随着加入WTO和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将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的粮食价格形成体系,国有粮食企业也要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按市场价格购销,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这种情况下,国有粮食企业首先面临的是变幻莫测的价格波动风险。国际上管理粮食价格风险最常…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粮食价格反差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大部分粮食价格已由过去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转向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形成国内外粮食价格反差。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国内粮食市场的对外开放,外国优质低价粮食将会对国内粮食市场形成强烈冲击,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将其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范围和程度。一、国内外粮食价格反差现状及其原因近10年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不断下滑,而我国粮食受资源、技术、经济等多种因素制约,扣除通胀因素后成本年均上升10%左右,粮食价格也已由10年前大大低于国际市场粮食价…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粮食市场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国家宏观有效调控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粮食市场流通格局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只有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市场主体 ,成熟发达的市场体系 ,以及由市场供求形成的粮食价格 ,才能使市场成为有效配置粮食资源的主要方式 ,成为国家宏观有效调控的微观主体依托。因此 ,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粮食市场的培育和建设。一、我国粮食市场的缺陷   (一 )我国粮食市场主体呈现对市场适应能力偏弱的特征 一般说来 ,粮食市场的主体 ,由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三部分构成。考虑到各主体在参与粮食市场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主要对前两类…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世界各同普遍重视本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国际粮食贸易量占全球粮食产量的比例并不高。对多数国家来说,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割,其价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根据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和贸易罔家或地区粮食价格形成过程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世界各国粮食定价机制划分为三种,一是市场定价制,二是政府统筹制,三是宏观调控制。  相似文献   

17.
粮食价格市场化是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问题。价格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促进粮食有序流通和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又会对传统的经营观念和管理体制带来严峻挑战。本文试对粮食价格放开后的粮食市场管理谈几点看法。一、粮食价格放开后对粮食市场管理带来挑战1.对市场稳定的影响。目前,全国粮食总量供大于求,库存积压严重,特别是超期储存和陈化粮食数量大。在政府确定的收购保护价普遍高于市场价,国际市场粮价比国内粮价明显偏低的情况下,全面放开粮食价格后,一方面,粮食企业根据“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原则确定的市场收购价格,将会低于过去政府确定的保护价,粮食收购价格明显下降;另一方  相似文献   

18.
对市场放开后 我国粮食价格调控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放开后,我国粮价在2004年、2006年出现两轮大幅波动。与以往相比,新形势下的粮价波动表现出新的特征,并带来相应风险。面对粮价大幅波动,政府以最低收购价为中心。从生产、流通、进出口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主要有:促进了粮食安全:维护了粮价稳定;体现了调控意图;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粮食价格调控也表现出诸多负面效应:打破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扭曲粮食价格信号:不利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粮食价格调控成本趋高;不利于建立市场风险分担机制。反思粮食价格调控的得与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粮食价格调控:重新认识有关粮食的一些重大问题:建立与完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建立市场形成价格的新机制;完善政府价格调控的机制;建立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中心。  相似文献   

19.
一、平度市发展“订单农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002年5月.山东省政府率先在青岛、烟台、威海三市进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粮食市场放开后,为更好地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更好地掌握优质粮源,  相似文献   

20.
张霞 《齐鲁粮食》2003,(4):39-4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有了长足发展,20世纪末,全国粮食产量先后跃上了4亿、4.5亿和5亿吨三个台阶,粮食产销出现了大体平衡、略有节余的可喜局面,粮食由短缺转变为相对过剩。随着粮食生产和需求的发展变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率先进行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试点,主要内容是“三个放开”,即粮食收购放开、粮食价格放开、粮食市场放开。从去年开始,省政府确定青岛、烟台、威海三市放开粮食市场。粮食市场化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展。但在粮食市场化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