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教学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影响。文章对国内BIM技术应用及其阻碍因素、高校BIM人才培养现状、“斯维尔BIM建模大赛”相关数据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受到众多阻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BIM人才的欠缺。针对以上结论。提出建议,期望通过在高校开展BIM教学,大力推进我国的BIM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我国建筑业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2.
BIM技术已经成为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BIM人才的缺乏是限制我国BIM应用、发展和推广的主要阻碍.根据新工科的建设需求,总结分析得出目前高校在BIM技术相关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三个不足:知识点繁杂,理论与实践缺乏紧密结合、学生能力考核方式单一,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高校BIM课程后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涛 《工程经济》2020,(3):34-37
BIM和综合管廊均是当前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热点方向,目前BIM在综合管廊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设计、施工阶段,尚未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体系。为进一步推进BIM技术在综合管廊建设、运维中的应用,从建设单位角度,探讨了管廊建设过程中BIM的应用价值、组织方式、实施要点;并分析了当前综合管廊建设中业主BIM推广的阻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网工程造价精益化管理不断深化,传统的电网工程造价管理方式也亟需创新。本文结合BIM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应用现状,首先分析了BIM技术在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的适用性,然后从全过程造价管理的角度,分别研究在电网工程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五个阶段基于BIM技术的造价管理模式,最后从政策引导、行业标准、BIM平台建设、BIM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BIM技术在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建议,为未来BIM技术在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在电力体制改革和全面信息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BIM技术在电网建设项目中的研究应用,对于创新工程管理模式、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实现效率效益最优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时代主题。BIM技术作为项目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优势逐渐突显,在国内许多大中型工程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施工阶段是建设工程项目中的重要阶段,其造价管理一直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信息共享与交流不畅、处理不及时导致问题频发,增加了建设单位不必要的建设成本。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可以协调参建各方的工作、共享各方的信息,从而实现施工阶段的造价信息化管理,在项目建设时降本增效、规避失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阐释了BIM的技术特点,分析了我国施工阶段造价信息化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将BIM技术应用到施工阶段的各个工作过程中去尝试解决存在的问题,验证BIM技术应用于施工阶段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BIM技术对企业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将发挥驱动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简称BIM)技术能够在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发挥重要的数据共享和辅助决策支撑作用,已经成为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和数字转型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BIM技术的快速推广,BIM技术服务市场的不断壮大,通过编制BIM技术服务计费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快速提升,BIM技术逐步为施工企业熟悉和了解。尤其是在住建部发布的《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施工阶段开展BIH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BIM技术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的应用延伸。行业对BIH关注度持续升温,一些大型施工企业率先在项目实践中,开始引进和应用BIM,掀起了行业BIM应用的一股热潮。  相似文献   

9.
BIM技术是近年来我国下大气力推广和应用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然而,随着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普遍引用,现阶段我国在BIM技术与工程造价管理的融合应用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建设基于BIM技术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并将二者融合应用于我国建筑行业,是当下备受关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建设领域BIM推广较慢的关键要素,政府和协会还应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实施的指南和可行方案,以加快推进BIM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BIM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引进了该技术进行管理,电力工程规模和复杂性的提高也使得BIM技术的应用更加必要。BIM技术在电力工程中应用的基础首先是建模。本文以35千伏变电站作为研究对象,使用Revit软件来探讨BIM建模中的思路框架、具体流程和电力族库的建设,重点考虑如何在建模的同时兼顾2013版电力工程定额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为未来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工程量自动统计以及BIM建模标准的制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推广,本文结合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优势特点,该技术不仅有利于实现设计从二维向三维护的转变,而且还可以实现共享。基于此,对BIM技术在建筑方案设计、初步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在整个推广中,加强宣传力度,对与BIM技术相关的产业进行推广,以期为BIM技术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BIM成为了建筑行业的一股热潮。尤其是住建部发布的《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在施工阶段开展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拉开了BIM技术在我国施工企业推进的序幕。BIM对于工程建设行业有着革命性的作用,但作为新生事物,我们该怎么认识BIM?其在现实推进中,还存在哪些制约因素?企业该如何推进BIM?针对这些现实问题,2013年第12期"特别策划"以"BIM对施工企业的影响"为主题,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高层管理者,共同探讨这一话题。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在我国建筑业中应用,以及提高其应用效益,文章采用实例和比较法,对比分析现有BIM应用模式的缺陷、效用及执行情况.确定了较为适用的BIM应用模式,即建设单位驱动的BIM应用模式,并基于此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推广与改进建议.通过BIM应用模式的分析表明,改进BIM可以较好地服务于我国建筑业.  相似文献   

15.
水利工程是一项建筑、能源、地质、水文、生态等多专业交叉应用的复杂项目,因此在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尤其是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之间的协调。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基于CAD技术,不利于信息共享,且难以与成本、进度等项目管理对接。BIM技术是新兴的集成了3D建模+4D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的建筑信息建模系统,相比传统CAD具有可视化、时序化、集成化的仿真模拟效果。本文首先介绍BIM技术的基本构架,进而分析BIM技术的具体仿真应用及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16.
在水利工程中水工大体积异形结构钢筋图采用二维方式设计效率低、易出错。随着BIM技术的发展,水工大体积异形结构可实现三维模型化,在三维模型基础上用"水工三维配筋软件"进行三维配筋,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本文阐述了该软件的特点及适用性,总结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经验并提出建议,为三维配筋技术在水利行业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中参数成本估算、造价计算、造价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预算软件、计价管理软件以及成本控制软件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在电力工程造价领域还没有开展相关应用。电力工程与建筑工程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特殊性。本文利用建筑行业应用的BIM造价软件在小型变电站工程项目中的造价应用管理进行深入的应用研究,分析变电站工程的特殊性,探索BIM技术在变电站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方法、步骤以及推广路径。  相似文献   

18.
水利信息化在当前重要的水利工程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中间件是近年来产生的一项新兴技术,也是一项新兴名词。水利工程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将中间件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中。文章对平台建设的理论依据以及行业的应用特色和重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时间的推移,施工企业中BIM应用将不断深入发展,最终将像CAD技术一样,BIM技术会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基石。2015年6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到现在6年已经过去了。当前,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的高潮似乎已经过去。除了设计领域BIM应用依然不够积极外,施工领域BIM应用的热度似乎正在减退。如何看待施工企业中的BIM应用发展趋势?应该说,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想回答这个问题,简单罗列事实或意见是没有用的,应该提高站位,  相似文献   

20.
对BIM本身的认识 BIM技术是继CAD技术之后建筑行业信息化相关的、最重要的新技术.BIM的概念2002年在美国被提出,2004年引入我国.关于应用BIM技术能够带来的效益,斯坦福大学学者2008年对32个建筑施工项目调研后指出,BIM技术应用可以是设计变更额降低40%,将合同价降低10%,同时,可以将造价估算控制在3%精确度范围内,使项目工期缩短7%.可见,BIM技术应用能带来很大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