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西金融研究》2001,(11):31-33
邮政储蓄作为我国金融业的组成部分,对聚集资金,增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基层邮政储蓄经营机制的非专业化,财务核算包含在邮政业务核算中,混业经营,加上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的现场和非现场监管的偏簿弱,造成管理者对邮政储蓄高级管理人员、业务运营报批报审的忽视,对储蓄业务管理的不规范,严重制约了邮政储蓄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组成了课题组,对邮政储蓄经营和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寻求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制约县域邮储资金回流的瓶颈 (一)基层邮政储蓄机构没有资金运作权.尽管国家出台了政策允许邮政储蓄的新增存款开始走向市场,自主运作,但基层邮政储蓄机构没有资金自主运用的权力.监管部门规定,邮政储蓄自主运用资金的权力集中在国家邮政总局,邮政局省级及其以下机构无权开办大额"协议存款"业务.基层邮政储蓄部门的新增存款全部上划省局,导致邮政储蓄总局大量"吸收"农村地区的资金.这种权力集中化的运作模式使"协议存款"在基层无法发挥作用,邮政储蓄资金本地化难以实施.  相似文献   

3.
杨正东 《南方金融》2002,(9):55-56,14
一、广西邮政储蓄发展现状 自从1986年广西邮政部门恢复开办邮政储蓄业务以来,邮政储蓄业务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邮政储蓄发展更加迅猛.表现在:①邮政储蓄存款占全区储蓄存款的比例逐年提高,1999年为6.32%,2000年为7.059%,2001年为7.71%.特别是在县-级,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更快,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更大.  相似文献   

4.
全国邮政储蓄出现了超常增长的势头.调查发现体制转换、存款利差、差异性战略、时机掌握等是邮政储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但违规揽存依然不可小视.由于汇兑转存和利息转本,使得邮政储蓄增长中存在浮夸成分.邮政储蓄过快增长给储蓄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震动和风险,进一步规范储蓄市场就成为金融监管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一、邮政储蓄机构发展的现状 1986年,邮电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签署了<关于开办邮政储蓄的协议>,邮政储蓄业务正式开办.在邮政部门的努力和财政部、人民银行政策的扶持下,其业务获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邮政储蓄对筹集农业生产资金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县邮政储蓄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3年末,我县邮政储蓄存款已达23106多万元,占全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13%以上,其中来自农村存款约占30%左右.但由于邮政储蓄是只仔款不贷款,所以造成农村储蓄仔款大量流失.邮政储蓄分流农村农业生产资金,笔者认为,不是今天才出现的现象,只是因为邮政部门在邮政储蓄业务发展方面加大了力度,据了解,我县邮政部门的总收入有40%来自邮政储蓄业务收入,加之中央为提高农民收入,在支农经济、金融方针政策方面上调整,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加大,使之邮政储蓄分流农村农业生产资金的问题显露出来.为此,笔者认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农村金融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邮政储蓄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一部分,对于聚集资金,增强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实力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邮政储蓄经营和监管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邮政储蓄机构违犯金融政策法规搞不正当吸储屡禁不止,如何加强对邮政储蓄业务的监管,已成为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工作一个不容回避的难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天祝县各家国有商业银行机构进一步萎缩,使得邮政储蓄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我们通过对天祝县邮政储蓄机构违规行为的查处,使得邮政储蓄经营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本人对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强化宏观调控和推进邮政部门业务正常运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邮政储蓄政策的调整,新、老邮政储蓄转存款划断前后变化较大,邮政储蓄存款迅猛增长的势头开始减缓,增长幅度、转存款余额均呈下降态势,邮储收益缩小,经营压力增大,汇总资金的投向开始呈现多元化.为此,提出改进邮政储蓄业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人民银行也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完善手段、强化措施,加大了查处违规行为力度.但是,邮政储蓄违规经营问题仍然时有发生,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体制,在于现行的对邮政储蓄的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我们认为:现行的邮政储蓄管理体制已不再适应当前经济、金融的发展形势,必须对现行的邮政储蓄管理体制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11.
范三成  来元元  董丽 《甘肃金融》2002,(12):74-75,91
近年来,随着邮政储蓄业务的不断发展,邮政部门在人民银行的转存款规模呈大幅度递增趋势.目前,邮政储蓄转存款已成为人民银行的主要负债项目,邮政储蓄转存款利息支出已成为影响人民银行财务成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确保财务成果的真实性,切实加强财务管理,近期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组织开展了邮政储蓄转存款利息支出真实性专项调查活动.调查反映出邮政部门在办理邮政储蓄业务中存在一些较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邮政储蓄自1986年恢复以来,在方便居民储蓄、聚集社会资金、增强央行的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16年的发展,截至2002年年末,存款余额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排在第五位.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邮政储蓄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不合理的高利率转存款制度给我国金融业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迫切需要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改革.本文试图从邮政储蓄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弊端进行分析并对现行邮政储蓄进行全方位实证研究,提出改革邮政储蓄体制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对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进行的邮政储蓄转型问题研究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邮政储蓄对县域农村资金的分流,一直被认为是县域农村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为此,人民银行于2003年两次调整了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认为转存款利率调整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对农村储蓄存款市场的占有率.要彻底改变目前农村资金状况,仍需完善各项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4.
李平 《浙江金融》2005,(11):27-27,24
我国邮政储蓄发展过程 自1986年我国恢复开办邮政储蓄业务以来,邮政储蓄机构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储蓄存款余额管理核算时期:一是手续费核算时期,在1986年至1990年期间邮政储蓄机构将吸收来的居民储蓄存款全额上缴人民银行,人民银行按其存款平均余额2.2‰的比例向邮政储蓄机构支付储蓄存款手续费.  相似文献   

15.
戴榕荆 《浙江金融》2003,(4):23-23,22
邮政储蓄在金融界的地位一直很特殊,近年来,它从金融配角一跃成为金融界的巨无霸.邮政储蓄的资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自1986年开展邮政储蓄业务以来,邮政储蓄一直以特殊的身份出现的:一方面它独立于邮政局的其他业务;另一方面它又隶属于邮政局,没有独立的核算体系和行政管理机构,从而造成资金上的相互占用.  相似文献   

16.
自邮电部门办理邮政储蓄存款业务以来,邮政储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支援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增加人民银行的基础货币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据对某县级市调查,近1-2年,该市邮政储蓄存款出现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存款之所以"火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人民银行给邮政储蓄的利率太高.  相似文献   

17.
邮政储蓄自开办以来业务量有了很大发展,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邮政储蓄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该文分析了现行邮政储蓄体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分二步走,最终组建邮政银行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标志邮政储蓄机构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然而,从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来看,邮政储蓄机构要真正面向农村并完全实行商业化运作尚有重重困难.笔者通过对常德市邮政储蓄经营情况的调查就雄辩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邮政储蓄自1986年恢复开办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其在发展进程中日益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只有改革现行邮政储蓄资金管理体制,对邮政储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构建起"性质明朗、政策清晰、管理严谨、法规健全、监管到位"的邮政储蓄运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促进邮政储蓄稳健合规经营.  相似文献   

20.
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邮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邮政储蓄的现行管理体制已不能满足银行业监管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要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是进一步理顺邮政储蓄管理体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邮政储蓄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