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文章将山区农户社会关系网络分为宗族、亲戚以及邻里三种关系网络,以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省4个山区县194农户为研究对象,考察三种关系网络对山区农户风险预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宗族关系网络并不能有效地降低山区农户风险的预期,而亲戚关系网络和邻里关系网络能显著地降低山区农户风险的预期。这一结论在分地区和分项风险预期回归时,结果依然稳健。政策建议:针对山区农户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山区农户的亲戚和邻里关系网络建设,特别是社会的帮扶、信贷等制度不断完善,可以有效降低山区农户的风险预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构建了农户风险非正规分担机制的动态规化理论模型,并分析了社会资本及其不同维度对非正规分担机制的影响。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和T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社会资本越丰富,农户风险的非正规分担额度越大;社会资本参与组织情况、社会网络、集体行动、团结程度等维度都对农户风险的非正规分担额度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参与组织情况对农户风险的非正规分担影响最大,社会网络、集体行动、团结程度依次递减。最后,提出应着重发挥农村组织在农户风险分担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甘南高原为研究区域,基于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的社会网络及其风险分担行为特征,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考察了社会网络对农户风险分担行为选择的影响以及基于社会网络的非正规风险分担行为的效果。结果表明,甘南高原农户的社会网络规模有限、支持能力低但紧密度高,基于社会网络的非正规风险分担机制是甘南高原农户应对风险的最重要手段但其风险分散空间狭小,提高社会网络的紧密度与支持能力将增加农户非正规风险分担行为的发生比,增加社会网络的规模与支持能力有助于平滑农户消费波动。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辽宁省的调研数据,研究了农村正规风险分担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农户人情消费支出这种非正规风险分担机制的变动情况。结果发现:参与新农保、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户人情消费支出显著减少,说明正规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对于人情消费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正规信贷机制未引起农户人情消费支出的减少而是使其显著增加;人情消费具有刚性,现实经济中,农户收入以及外界冲击对人情消费支出不产生显著影响。建议在农村地区针对农户重点关注的疾病、养老、教育等建立更广泛、深入的正规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健全正规及非正规的融资机制;此类措施为改善农村愈演愈烈的随礼现象,引导农户进行更理性的人情消费行为提供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5.
吕杰  薛莹  韩晓燕 《农村经济》2020,(3):118-126
本文在有限理性假设背景下,构建风险规避、关系网络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类型选择偏向行为的理论框架,利用东北三省1198份玉米种植农户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农户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选择偏向的内在决策机制及制度选择障碍。研究表明:风险规避与关系网络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类型有明显的选择偏向影响,其中农户风险规避程度对选择全程托管服务有阻碍作用;农户关系网络对选择全程托管服务有积极影响。此外,农户个人特征和家庭禀赋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选择行为有稳健影响,其中家庭人口数和农机拥有情况对农户选择全程托管服务有显著抑制影响。鉴于此,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可以通过保险机构转移风险,降低风险分担机制;要加强与农户的联系,构建以熟人为依托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市场。同时,政府应提升农民自身文化素质,提高农户决策和谈判能力,完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6.
降低农户家庭储蓄率对于“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和加速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山东、湖北、江西、四川以及云南五省2019—2020年两期入户调查数据,使用PSM-DID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农业保险对农户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得到如下研究结论:首先,参与农业保险可以显著降低农户储蓄率,且对于参保户来说,保障水平的提高对储蓄率也具有抑制作用;其次,农业保险可以通过提高农户消费、降低农户面临的客观不确定性、缓解农户对不确定性的主观担心从而降低农户储蓄率。同时,农业保险还通过“结果的示范效应”影响农户储蓄率,当参保结果产生“负向示范效应”时,农业保险对农户储蓄率不存在显著影响;最后,农业保险对高储蓄率农户影响更明显,对高兼业水平农户、高社会网络水平农户影响则较弱。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揭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影响农户信贷可得性的作用机理,并检验风险分担机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运用PSM-DID方法、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1)农地抵押政策可以提高大规模农户的信贷可得性;(2)农地作为抵押物的处置风险是影响农地抵押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农地抵押+农地流转市场”和“农地抵押+第三方组织”两种风险分担机制均能有效降低农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的处置风险,进而可以强化农地抵押政策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改善作用。研究结论:农地抵押政策的进一步推行需要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农地的处置风险,以提高农户的信贷可得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信息要素纳入生产模型中分析了信息对农户采纳新技术的影响,并从强、弱关系的视角理论分析了农户社会网络对获取技术信息的影响机制,以淡水养殖户微生物调水技术采纳为例,建立计量模型检验理论假说,研究发现:掌握新技术信息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纳技术;在中国农村的社会背景下,格兰诺维特"弱关系假设"不能完全解释农业新技术信息传递机制,表现在:强关系对农户获取技术信息有显著正向影响,弱关系对农户获取新技术信息没有直接促进作用,其发挥作用需要借助由强关系充当的关系桥;弱关系在信息流动中的作用不一定大于强关系,在横向和纵向网络中,强关系对农户掌握新技术信息的直接促进作用更为凸显,而在斜向网络中,弱关系通过关系桥对农户掌握新技术信息的间接促进作用更为凸显。  相似文献   

9.
社会网络是农户技术信息的主要获取渠道之一,在农户技术采用决策中起重要作用,那么社会网络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本文以甘肃省民勤县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为例,运用分位数回归检验社会网络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社会网络指数及其维度对农户技术采用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网络越丰富,农户技术采用率越高。社会网络指数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呈现典型倒U型关系,在农户技术采用期初阶段,社会网络对农户技术采用影响逐渐增大;在技术采用中后期,社会网络对农户技术采用的作用逐渐减小。社会网络不同维度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网络互惠对农户技术采用具有正向作用关系,而网络学习、网络信任和网络互动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除社会网络外,性别、耕地面积、灌溉支出比例、风险偏好等因素也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信息要素纳入生产模型中分析了信息对农户采纳新技术的影响,并从强、弱关系的视角理论分析了农户社会网络对获取技术信息的影响机制,以淡水养殖户微生物调水技术采纳为例,建立计量模型检验理论假说,研究发现:掌握新技术信息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纳技术;在中国农村的社会背景下,格兰诺维特"弱关系假设"不能完全解释农业新技术信息传递机制,表现在:强关系对农户获取技术信息有显著正向影响,弱关系对农户获取新技术信息没有直接促进作用,其发挥作用需要借助由强关系充当的关系桥;弱关系在信息流动中的作用不一定大于强关系,在横向和纵向网络中,强关系对农户掌握新技术信息的直接促进作用更为凸显,而在斜向网络中,弱关系通过关系桥对农户掌握新技术信息的间接促进作用更为凸显。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以宅基地退出试点区安徽省金寨县626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风险预期、社会网络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为促进农户宅基地退出、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Probit模型。研究结果:风险预期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网络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社会网络能够缓解风险预期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不利影响;社会网络的两个维度(即强连接网络和弱连接网络)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强连接网络缓解风险预期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效应显著。研究结论:为引导农户理性退出宅基地,应降低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风险预期、注重培育和提升农户的社会网络以及实施差别化的宅基地退出政策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户的非正规风险分担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中国农户如何应付收入和消费风险冲击,结果表明,非正规的借贷与转移一起有助于分担个别风险;但在村水平上没能有效地分担风险,风险分担主要在亲友网中;个别风险主要是通过借贷而非转移来分担。应急借贷量既依赖于借款者的偿还能力,更依赖于其社会资本或者说是网络的数据和质量。通过与亲友的密切交往,农户能够在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借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农户自身资源是其预防及应对风险的重要依赖,而社会资本在提升农户生计资源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方法]文章基于湖北、广西和江西3省6县570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解析社会资本、大病风险感知及非正式预防行为三者间的关系。[结果](1)社会信任、社会参与、社会声望、社会网络及社会资本总量对大病风险感知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对非正式预防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社会参与维度对非正式预防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大病风险感知对非正式预防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大病风险感知在社会资本和非正式预防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结论]可通过培育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增加农户社会资源;引导非正式制度的发展;加强对农户的宣传教育及完善公共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增强农户风险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4.
农户作为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创业不仅关系着自身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也对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本文以上海财经大学2016年"中国千村调查"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农户创业对农户幸福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构建了"农户创业—村庄社会地位—农户幸福感"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村庄社会地位在农户创业影响农户幸福感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农户是否创业对农户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创业农户比非创业农户的幸福感更强;农户创业正向提高农户村庄社会地位;村庄社会经济地位和村庄社会计量地位对农户幸福感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在农户是否创业影响农户幸福感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究农户参与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的影响机理,对于畜禽粪污集中处理长效持续推进、进一步挖掘畜禽粪污利用潜力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新疆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分析内在感知和社会网络对农户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影响,并讨论社会网络对内在感知影响农户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农户的内在感知和强关系网络水平越高,参与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的意愿越强,但弱关系网络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对内在感知—参与意愿关系均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农户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在不同风险偏好和养殖收入占比异质下存在差异。据此,应加快构建农户参与机制、强化强关系网络作用、扩宽信息获取渠道,发挥弱关系网络作用、制定差异化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农户关系网络分解为以血缘为纽带的强关系宗族网络和以地缘为纽带的弱关系朋友网络,从流转行为和流转租金两个层面分析两种不同强度的关系网络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宗族网络越发达不仅能显著促进农户土地流出和流入,还能有效降低流出支付和流入获得的租金;而朋友网络对流转行为和流转租金均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合作农场这一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本文结合苏州市的3个村庄案例,考察了在同一外部政策环境下农业合作组织的合作机制对组织与农户间合作稳定性的影响。农业合作组织和土地入股农户之间有内在的合作激励:通过合作,土地入股农户可以增加收入和公平分享土地收益;农业合作组织可以获得期模效益和政策奖补资金。比较合作农场和"内股外租"型土地股份合作社,可以发现,合作农场和农户间的土地要素合作关系更加稳定。这种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合作农场选择了更为有效的自我积累机制、风险现避机制和技术投入机制去创造更多利益,采用了较为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长期和正式的土地要素契约、专用性资产投资强化了合作农场和农户间的合作锁定关系;狭小的土地流转市场空间造成交易对象搜寻成本较高,从而促成农户继续与合作农场合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农村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上升将会导致农村居民储蓄率的明显上升;其次,农村居民储蓄率的生命周期特征并不明显,但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储蓄率却表现出显著的U型生命周期特征,并且在45~49岁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低点;第三,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第四,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其财富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户主的政治面貌、文化程度、性别对农村居民储蓄率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农业绿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促进农业集约经营、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推动农业由“量”到“质”转变。文章旨在对社会网络、同伴效应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关系进行系统阐述与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总结归纳法,以社会网络、同伴效应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主线,从农业技术采用、社会网络与农户技术采用、个体行为与同伴效应识别、同伴效应形成机制四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概括和评价。[结果]目前政府和学界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用行为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大多强调农户自身特征或决策对绿色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社会网络,以及同伴效应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用所起的作用。[结论]未来应深化社会网络、同伴效应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机制的定量及动态研究;应进一步探索社会网络和同伴效应的“中国特色”;应丰富和改进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20.
降低农户信贷违约风险对维护农村金融体系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6年新疆地区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知识对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违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金融知识对农户信贷违约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提高农户金融知识水平有利于降低其信贷违约风险;金融知识发挥作用的主观机制在于提高农户还款意愿,客观机制在于提高农户还款能力;相对于还款能力,金融知识对还款意愿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