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代苏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整体评价(1912—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中建 《中国农史》2001,20(3):40-50
文章通过对近代苏南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的分析,认为农业劳动力已较大程度地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市镇化水平也有所提高.虽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可避免地要带来种种社会经济问题,但毕竟瑕不掩瑜,近代苏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也为改革开放后 "苏南模式"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代苏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在其转移的过程中,虽然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无疑起了重要作用,但本文的研究证明,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仍是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农业收入亦占农家总收入的80%左右。  相似文献   

3.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比较王永作农村劳动力持续性转移,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规模农业的关键。为了探讨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问题,笔者于1987年,在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选择了10个村,100个农户,在中国社科院“农...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农村劳动力收入增长中,劳务输出已与农业、乡镇企业形成三分天下之势.苏南、苏北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在量上快速裂变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态势.  相似文献   

5.
苏南农村65岁以上的人口约占苏南农村总人口的7.35%,占苏南65岁以上人口总数的67.39%,而农村年轻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加速了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农民养老问题日益严峻.虽然近年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对苏南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尝试对苏南地区今后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出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普遍现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息息相关,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变革,以及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问题。我国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有利条件,也带来新的挑战。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向城镇,从传统农业转向非农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重视和谐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机遇。本文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视角下,探讨农村劳动力构成变迁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6年江苏省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和明瑟收入模型,分别对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选择及其收入的人为资本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逐渐的增加,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目前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有利影响。本文主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前,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和工业化中期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温饱时期和工业化初期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也有很大区别。这为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带来机遇。但是,短缺与剩余并存,农村仍有1亿多中年以上为主、多以农业剩余劳动时间形式存在的富余劳动力,而亿万进城农民工的转移尚在中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率先调整,引起了整个农村经济结构内部的同、异步“震荡”,其中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最为显著。一个大规模的农业劳动力转移趋势已非常明朗化,越来越多的种植业劳动力转移到了非种植业,农村的社会分工界限开始较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样就为系统探讨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基本内容,提供了有利的方便条件。同时,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转移农业劳动力,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自觉地有方向地调整好农村劳动力结构,制定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的预期目标规划工作,也提到议事日程之上。  相似文献   

11.
当前,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问题。解决好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可以给经济和社会效益带来巨大的好处。但同时,劳动力转移问题严重影响了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稳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当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内蒙古锡林郭勒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现状,了解造成内蒙古锡林郭勒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并提出锡林郭勒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然而大规模的转移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给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诸如土地利用率低、农业新技术推广受阻、农业从业劳动力不足及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发展负面效应的分析,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呼唤新农民——农村人力资源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人们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总体上持乐观态度,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必将减少聚在土地上的众多人口,给乡村转变和乡村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从江苏省金湖县农村的现实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后果是十分复杂的,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治理,即解决乡村发展中的问题并不乐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不仅要关注农民如何融入城市,也要关注农民主体流转之后的乡村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学者预言,21世纪,中国要解决占世界人口1/6之众的农民就业问题,其难度要大大超过20世纪解决农民吃饭问题的难度。 各地在推进农村劳务输出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例如:苏南、苏北联动,异地输出与就地转移同步,培训与维权齐抓,就业与创业并重,职业转移与身份转移结合等。截止2002年底,全省已有近半农村劳动力转出,成效斐然。尽管劳务输出之路仍然艰难,然而,我们可以乐观地相信:全省上下齐努力,合力拓展输出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10年实现全省新增500万农民大转移的目标,必将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5.
周中建 《中国农史》1997,16(3):73-81
近代苏南农业劳动力供需状况初探(1912-1937)周中建本文从农家户均人数及劳动力入手,分别就农业劳动力的耕作能力和主要农作物亩需工量两方面对苏南农业劳动力的供需状况进行了理论估算,并结合当时的实地调查资料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该地区农业劳动力的潜...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村存在的普遍社会现象,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特点,笔者从平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劳动力转移所凸显出的显著特点,提出了一些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对本县的劳动力转移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及建议,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改革发展、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正对农村社会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峨山县自发性、民间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来已久,而有组织的规模化转移则始于本世纪初。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由此引发的农村“劳务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等方面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人口老龄化、人才流失等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今后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应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先是阐述了我国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两厢城市转移后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是结合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再联系自己的分析,说明了这种大趋势下的消极作用,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后使得农村的农业劳动力结构失衡,然后还有对农业生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留守的老人和儿童以及农村社会稳定方面的负面影响,对其产生这种负面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人多地少、农机推广服务薄弱、农村教育水平落后、农村的社会制度保障不完善、城市用人单位的不合法行为,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应对措施,做到在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同时又保证农村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平衡,这样就不会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其必然结果。在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转移中,农村劳动力现实与合理的选择往往是把非正规化就业作为主要途径。而非正规就业自身的属性使得农民工在享受其带来的城市化文明“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力市场中的制度性障碍和歧视、社会保障缺失等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产业集群的成长为浙江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空间集群地域组织模式 ,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相应的人口空间聚集效应 ,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 ,进而促进了农村城镇化。本文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从农村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空间转移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 ,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