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河南油田流程再造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政文 《中国石化》2004,(10):26-28
流程再造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组成部分,是建立和实施内控制度、推广ERP(企业资源计划)、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是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河南油田实施流程再造就是为了实现关键流程的最大增值,减少和优化非增值的辅助流程,清除流程中的无效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贬值、浪费和效益流失,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将由传统的任务导向型职能管理,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效益导向型流程管理转变,回归企业本质,实现企业可持续经营和发展,保证河南油田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企业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企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文化与企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系,分析了企业文化管理的成本问题,得出了以下结论:一种企业文化,只有当它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两方面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之和大于企业文化管理的成本时,才能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企业信息化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同时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降低了企业运作成本:实现了行政办公的自动化,促进了企务公开、强化了监督。很好地塑造了企业形象,增强了企业员工间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4.
我国化工企业信息化现状,企业信息化应用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部分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有了不小进展,但主要是财务实现了电算化,或是在产品开发、生产过程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生产过程自动控制(DCS),只有很少企业真正实现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并能从中受益,而能够与外界实现信息资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企业管理现状,提出应从五个方面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①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抓;②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由“泰罗制”向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过渡;③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客观要求;④增强企业内部竞争力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表现;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追求自我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环境保护标准是企业改善劳动条件,美化作业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环境保护标准是企业树立环保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石;环境保护标准是企业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的手段:指出,环境保护标:隹与企业经济效益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提出了如何处理环境保护标准与企业经济效益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流的企业一流的管理锦州发电厂厂长张华企协秘书长罗魁芳发电企业要建立一流的企业,创一流的设备,建一流的职工队伍,实现一流的经济效益都必须实现一流的管理。这是锦州发电厂实现达标和争创一流的发电企业的实践,给我们的深刻的体会和启示。一、一流的企业,需要一...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变革,是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推进企业战略、组织以及经营管理的变革,而对原有的企业文化所进行的部分或整体性的革新和再造。事实上,企业文化变革是企业变革的前提条件。那些变革成功的企业,之所以能成功实现变革,是因为它们成功地实现了企业文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电力工业要走入市场,就必须实现“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改革战略。按照电力市场规律,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实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商业化运营,与企业所形成的新的内部机制有机的接轨,并使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使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不少企业都相继引进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有些企业虽然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企业管理水平却未见提高。原因何在?正如有的职工所说:“企业实现信息化是好事,但往往企业实现了信息化,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感情反而逐渐淡化”此话点到了问题的要害,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然而,我国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水平和效率普遍偏低,亟需构建科学的资源配置优化体系以应对企业快速增长的创新需求,由此,本文在对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关键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原始模型和逆优化模型,并结合X企业的实证研究对模型进行求解验证。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资源配置逆优化模型能够客观反映X企业的实际创新资源配置水平,通过模型的求解能够大幅优化企业创新资源配置的结果,同时为企业提供具体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商业信用二次配置是企业充当信用中介,将银行信贷等资金通过商业信用的渠道为供应链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这会导致资金供给链延长,加剧了供应链系统性风险,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因此,其能否抑制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信用二次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降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有效减少了企业利用商业信用把长期借款资金进行二次配置的行为,而且该抑制作用对于外部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减少上市公司超额银行信贷抑制商业信用二次配置。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外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内部风险较低、现金持有水平较高以及非高科技企业中,数字普惠金融对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二次配置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而且,数字普惠金融在降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的同时,对于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减少了资金供给的中间环节,进而抑制大型企业充当"影子银行"进行资金的二次配置。  相似文献   

13.
施工企业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一直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制约,一方面效率和效益低下,管理措施不力,人才流失严重,事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研究我国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势在必行,探讨我国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配置和有效利用的问题,对我国施工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人力资源在建筑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出发,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在人力资源现状,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增强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集群环境下生产制造型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之间合理的收益分配与风险共担问题,提高协同企业系统的运行效果,在探析集群环境下双方在协同模式中的收益与风险关系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hapley值的协同收益分配与风险分摊决策模型,分别探索了以物流成本与收益分配,物流成本与风险损失两对变量之间的波动变化规律,并将之集成计算得出了协同选择的临界点与取值范围,辅助参与企业决策,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收益分配曲线与风险量化曲线的正向相关性波动规律。结果表明:集群环境中的生产制造型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协同模式具有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组织特点,影响协同选择的风险因素主要有生产制造型企业和第三方物流的地位与作用、协同各方投入与贡献度随时间推移产生的变化、外部产业政策及内部自适应等;在协同过程中,各参与企业所获得的收益与承担的风险与所投入的物流成本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且存在着选择临界点;模型演算出的协同选择临界点,可保障协同模型的长期性与稳定性。研究结果为物流协同选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企业协同选择决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的高效配置和企业家才能的充分发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如果能促进资源合理流向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企业家,就能创造更多就业和社会财富。基于全国1997—2016年的私营企业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企业家的国有企业工作经历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家的国有企业工作经历使得企业在市场扩张和盈利能力等方面表现更好,带来了更高水平的企业成长。机制讨论表明,企业家行为带有明显的烙印效应,国有企业工作经历为企业家带来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更高的公司治理水平,从而促进了企业成长。为了缓解由于选择性偏误等带来的内生性,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处理效应模型、代理变量、双差分模型等方法进行处理,结论仍然稳健。中国经济要向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型模式转变,企业家才能的发挥至关重要,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应注重产权等方面的改革,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在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从企业家才能培育和人力资本配置效应的角度考察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倡导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进一步营造企业家才能发挥的空间和制度安排,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应,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国内外先进企业资金资源集团化运作的各种模式及特点,对电力企业资金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集团化运作是企业集团发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运作模式,提出了大型企业集团资金资源运作的理想模式,并对电力企业集团资金资源集团化运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推动科技进步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改革进入新时期后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混合所有制下也应发展国有企业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国有企业不仅有义务也有能力开展技术创新,这样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国家应该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国有企业自身也应该主动调整。  相似文献   

18.
傅小荣  闵兵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4):34-40,126
通过整理7家典型的国际型能源工程公司的国际化发展大事记,分析这些公司国际化发展的路径,研究能源工程企业国际化发展在市场选择、产品/服务提供、国际化方式、商业模式、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演变过程,归纳出能源工程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以海外机构的组织设计形式为主要依据,将能源工程企业的国际化分为萌芽阶段、初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四个阶段,从组织设计、国际化方式、市场选择、商业模式、产品/服务提供、资源配置六个维度,总结能源工程公司在各阶段的主要特征.目前我国能源工程企业基本上处在国际化发展的萌芽或初始阶段,在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时,应该选择能源工程企业国际化早期的发展模式;宜采取海外项目承揽和国际合作的方式,要重点考虑分包和联合投标的商业模式;应将海外目标市场定位于容易进入的机会市场,重点是关系友好国家市场.  相似文献   

19.
价格规制合同设计中信息租金与配置效率的协调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产业所具有的自然垄断特性使政府规制成为必要,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被规制企业所具备的信息优势使政府在设计规制合同时必须面对和解决逆向选择问题。本文在考虑了参与约束和激励约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含有信息租金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函数,分析了企业信息租金的存在形式及其与配置效率的冲突关系,并提出了政府如何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减少企业信息租金之间进行选择的协调方式。  相似文献   

20.
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是企业治理结构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企业的治理效率和企业目标的实现。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各自的回答,然而,长期利益共同体理论却以资产专有性为依据,认为核心要素才是剩余索取权的分配主体,同时这个主体既可能是一元的,也可能是多元的,从而建构了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