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利用2010~2016年森林公园及其所在市的宏观数据,构建面板数据,考察保护性投资对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影响,并选取造林面积、林相改造作为缓解保护性投资内生性的工具变量,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森林公园的保护性投资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森林公园进行保护性投资并不能带来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显著增加,反而导致旅游收入显著减少;保护性投资对森林公园的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影响在不同等级、不同地区的森林公园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保护性投资的1期滞后项对森林公园的旅游人次增长具有积极影响,却无法显著地促进森林公园的旅游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2.
我国从1982年建立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以来,森林公园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回顾了我国森林公园旅游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并指出目前存在森林公园管理体系不完善、国家投资力度有待加强、旅游开发效益有待提高、旅游配套设施跟不上、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升级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促进森林公园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森林公园建设与管理战略调整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森林公园的快速发展,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有效持续地管理这些森林公园。文章针对森林公园发展速度与规模,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战略调整的建议,认为从数量建设向质量建设转变,从追求经济效益向追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变,加强森林公园设置的确认,健全保障支持体系等是现阶段森林公园建设与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森林公园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森林公园管理问题的研究有理论与实践价值,和谐森林公园建设是时代要求。文章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解析森林公园关键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提出重构建森林公园内部治理结构和加强森林公园外部协作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旅游业成为促进城乡融合、推动居民就业的重要举措。许多内陆城市将投资的重心转向了辖区内有着独特地理优势的大面积林区,因此对森林公园景观进行评价对推动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建立评价体系,并提出相应意见。主要结论如下,(1)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质量等级综合评分值为49分,其中,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利用条件分别获评分值为29、10、10分,达到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I级标准;(2)森林公园管理者和设计者在满足基本经济要求之上应更关注能够提供较大社会价值和心理价值的管理目标;(3)对于农村地区的森林公园,有必要促进适应家庭互动的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6.
温州市林业局作为森林公园的主管部门把建设森林公园和开发森林旅游业当作该市发展现代林业、实现林业三大效应的一项重要的第三产业来抓。局领导经常深入到森林公园开展调查研究,探索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之路。近两年还从林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了200多万元资金,扶持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2003~2012年中国森林公园的供给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政府投资不足制约了森林公园的发展;森林公园供给的综合效率整体水平较低;技术效率相对较为平衡;产出的增长速度低于投入的增长速度,存在分工不明确、缺乏专业经营管理经验等问题。因此,森林公园应将生产组织多元化与政府干预相结合,从而提高森林公园的供给效率,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与森林生态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依据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的战略与竞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政府支持、机遇六个方面对江西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正确制定江西森林公园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提升江西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竞争力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生态足迹综合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了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研究中,是研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方法,对于研究森林公园旅游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黑龙江省森林公园为例,基于2008-2019年黑龙江省森林公园及旅游产业相关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生态足迹(模型)综合法对黑龙江省森林公园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承载力、旅游生态赤字/盈余等进行定量分析,探讨黑龙江省森林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状况,提出黑龙江省森林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启示,突破个体森林公园研究的片面性。研究结果显示:2008-2019年黑龙江省森林公园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均值为0.0441hm~2/人次,相较与2008年减少幅度达到70.44%,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均值为0.3069hm~2/人次,人均旅游生态盈余均值为0.2628hm~2/人次,三项指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2012年开始下降速度明显减缓并逐渐趋于稳定;旅游生态足迹波动较大,但始终在50万hm~2以下波动;旅游生态承载力总量整体上逐年上升,12年间增加值为56.7905万hm~2,2015年以后出现大幅提升,2018年达到310.8942万hm~2;旅游生态足迹指数与旅游生态压力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8546和0.1454。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森林公园旅游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森林公园处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理想状态,但有效开发仍然不足。因此,基于上述结果,提出要加大政府支持发展森林公园旅游业力度、优化森林公园管理与保护制度、强化发展森林公园旅游新业态制度、着力提升森林公园资源利用率能力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Note Express软件,分别从文献发表时间及数量、文献类型、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刊登期刊以及关键词6个方面对我国森林公园文化建设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结果表明:(1)2013年以后,我国森林公园文化建设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2018年研究成果较少;(2)规划院和高校是森林公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研究机构,林业类期刊对森林公园文化建设研究关注度最高,但森林公园文化建设研究亟需与其他学科融合;(3)生态文化、森林文化、地域文化是森林公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热点,研究方向比较陈旧。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强化研究;加强交流、兼收并蓄和结合时代推进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浙江省3县36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研究实施中央财政林业补贴政策对林农营林投入和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林业补贴政策可以显著增加农户的营林投入,但对农户的营林增收没有显著带动作用,这证明林业补贴能够有效刺激林农的营林积极性,但增收效果仍有待观察。因此,选取林业补贴对象应注重"普惠+特惠"制、林业补贴政策需长期稳定执行、政府部门应加强林业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业投入资金利用效率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花  韩伟 《林业经济》2012,(8):95-100
以1998~2010年我国30个省面板数据为基础,对我国林业系统资金利用效率定量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TFP)对我国林业系统产业总产值、在岗职工年均工资、造林面积等产出指标贡献度为负值,说明我国资金投入没有达到有效推进林业发展的目标。TFP分解后,技术进步落后是资金利用效率较低的重要诱因。就四大经济区而言,TFP指数与各区域技术进步水平一致,林业投入资金效率高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利用Cite SpaceⅤ软件对1987—2016年间国内外林业金融的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近30年来国内外林业金融研究前沿的非线性演进的研究主题,其分别为国际森林发展策略的转变研究与国内林业生产及贷款项目研究(20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末)、国际林业碳汇项目研究与国内林业投融资研究(21世纪初至21世纪10年代)以及国内围绕集体林权改革的金融问题研究(21世纪10年代至今)。最后,对近30年来林业金融研究前沿的演进机制进行总结梳理,并提出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府林业投资和森林资源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良  贾进  戴芳  马春雷 《林业经济问题》2012,32(5):440-443,449
本研究通过中国政府林业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变化的分析,结合我国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以说明政府投资对森林资源发展的重要作用。以1984~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对政府林业投资规模、结构和森林资源变化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林业投资规模的增加和投资结构的转变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发展;政府林业投资结构严重偏颇;政府营林投资形式以工程为主,有一定的阶段性;森林资源面积增长与质量不协调。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对林业的投资力度,调整林业投资结构,转变管理模式、加大科技投入,实现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面回顾了2011年的林业计划财务工作,认为2011年的计划财务工作成效显著。表现为:完善规划体系,在谋划林业发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完善林业政策,在加大林业资金投入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林区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提出了2012年林业计财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林业发展全局,着力完善规划体系,创新政策机制,增加投资规模,加强资金管理,提升服务水平。重点是抓好规划编制、资金和政策落实,抓好山区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和区域林业发展,抓好林业产业和对外开放,确保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为现代林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林改职工投资行为特征,探讨影响林业投资的深层次制度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林改职工具有林业投资率低、营投资意愿下降较快、倾向于短期效益明显的项目等行为特征,生态效益体现不明显;虽然影响林改职工投资行为的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林业税费高、营林风险高等因素,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林改职工投资行为却是在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约束下的一种理性选择;只有对限额采伐管理和生态补偿这两项林业制度做出适当调整,林改职工才会调整林业投资行为关注生态效益,进而推动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然保护地将国家公园作为主体,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同时具有全民公益性。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以国家公园管理部门、旅游投资公司和社区居民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三者的行为目标与策略选择,通过三方博弈提出解决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过程中的最优策略,即应改变管理部门与旅游投资企业在国家公园试点中进行不合作博弈的狭隘认知,而应选择国家公园管理部门、旅游投资企业和社区居民三方合作博弈。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进一步保护国家公园自然资源并将可持续利用制度顺利实行。  相似文献   

18.
刘雯雯  卢雪麟 《林业经济问题》2015,35(2):166-170,176
通过建立假设模型,研究中国上市林业企业绿色营销投资与绩效回报的关系,搜集中国上市林业企业数据进行测试得出:企业闲余资金和企业规模对企业绿色营销投资都有积极影响,而且两者共同作用也对绿色营销投资产生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性质不同,相关多元化经营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进行绿色投资,在营业额和企业最终净利润上得到的回报不同。  相似文献   

19.
论稳健财政政策与林业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从2005年起,我国财政政策的基调由“积极”转向了“稳健”,这使其投资方向、资金结构和管理方式必然发生新的改变。文章在分析林业生态建设与财政政策关系的基础上,侧重于从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对林业生态建设影响的角度,提出了加大直接投入力度,确定合理资金结构,支持建立林业风险保障体系和补偿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投资是林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之一,辨明林业投资与林业发展的时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林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滞后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林业投资与林业产值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耦合增长态势,林业投资对林业产值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其中远期效应最强,近期效应次之,中期效应最弱。研究结果为制定科学的林业投资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