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川滇生态屏障区生态承载力研究——基于生态足迹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供需模型对2010年川滇生态屏障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监测,通过计算分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数据,并构建供需平衡模型(ECCI)估算和评价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该区域主要以生态盈余为主且云南省的生态承载力优于四川省,其中处于生态盈余指数均值达0.35,处于生态赤子的5个县指数均值达1.78,处于生态平衡状态的4个县指数均值达0.97。从县域尺度分析发现:若尔盖县及红原县人均生态足迹均高达14hm~2/人,区域内草地退化严重,处于严重超载。从生态承载力的构成分析发现:草地的人均生态足迹达2.94hm~2/人,化石能源用地的人均生态足迹达0.452.94hm~2/人,均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出现了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林业大省与商品粮基地,对国家的生态安全及粮食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其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黑龙江省1998~2018年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六大土地类型的生产量和消费量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测度黑龙江省21年来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赤字(盈余)的动态变化规律,并使用年初与年末人口数的算术平均数计算人均生态足迹的数值,以避免对计算结果产生偏差,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人均生态足迹的驱动因子,找出威胁黑龙江省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人均生态足迹均值为3.55 hm~2/人,增长率达到112.43%;人均生态承载力均值为1.82hm~2/人,生态压力指数为1.92,黑龙江省面临较大的生态压力,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2)人均生态赤字均值为–1.73hm~2/人,以年均5.97%的速度增长,分析生态赤字结构可知,化石燃料用地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草地和建筑用地,只有林地一直处于生态盈余;(3)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污染和环境建设是导致生态足迹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污染加快生态足迹的进程,环境建设对生态足迹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黑龙江省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对黑龙江省生态足迹进行分析,并寻求动态预测结果。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黑龙江省2000~201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选用ARIMA模型,并结合使用Eviews软件对未来1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黑龙江省人均生态足迹一直不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缓慢上升的趋势,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2016~2025年黑龙江省人均生态足迹仍然持续增大,虽然人均生态承载力也缓慢上升,但人均生态赤字仍然越来越大,黑龙江省生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黑龙江省各区县为研究对象,根据2013年相关统计年鉴计算各县域2012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指数的基础上,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定量揭示影响各县域生态安全状况的关键社会经济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012年各市县的人均生态足迹为3.93 k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4.24 k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0.31 km~2/人,生态压力指数为1.89,说明黑龙江省生态安全状况整体较好;但各县域的生态安全状况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整体表现为从北向南、自东而西逐渐变差的格局;区域产业结构、富裕度和基础设施是影响黑龙江省各县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下的产业布局及基础设施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发展旅游业有助于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但也会带来负向效应,引发生态环境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旅游生态足迹模型,以北京市2010~2017年入境游客为例,对其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跟踪。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入境游客人均生态足迹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总体上升趋势明显,且于2017年达到人均0.1870hm~2的峰值,这充分说明入境旅游生态足迹是导致区域生态赤字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旅游生态足迹结构可知,其中74.3%为交通生态足迹,该账户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其次是住宿账户和购物账户,而废弃物生态足迹的面积最小,仅占到0.1%的份额。此外,北京市入境游客的生态足迹效率较高,单位均值为6611美元/hm~2,是全球平均值的5.98倍,反映了北京市入境旅游经济的高效性。文章提出北京市应致力于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扩大入境游客生态足迹效率、倡导节约型的旅游发展模式等政策建议,目的在于减缓入境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3+5"城市群中的娄底市为研究对象,对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娄底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768.988 1×10-5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55.315 6%,其次是餐饮为39.762 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1 520.517 0×10-5hm2,人均旅游生态盈余为751.528 9×10-5hm2,处于一种一般状态或者说较为安全的状态。但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娄底市旅游生态足迹有逐年增大趋势,应协调好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视域下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承载力的时序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把握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承载力的时序演变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有利于实现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森林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生态足迹法,对2003~2017年我国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研究发现,15年来,森林公园总生态承载力持续提高,且2015年以来出现显著大幅提升;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持续下降态势,近年来降速减缓且未来呈现增长趋势。结果表明,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转变,但有效开发程度仍然不够。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激发旅游发展新动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旅游低碳化发展潜力巨大,且实践较早。基于福建省2003—2014年森林旅游业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综合法对福建省森林旅游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程度从森林(公园)旅游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生态足迹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数四个维度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生态赤字绝对值数额在不断减少,森林(公园)旅游地生态足迹占比碳吸收地(林地)生态足迹比例越来越小,生态足迹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数都处于不安全状态。但从各项指数变化的趋势来看,福建省森林低碳旅游化目前虽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但生态压力正逐步减小,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生态安全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态安全现状及其动态变化为解决特定区域的生态安全问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生态足迹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人均生态赤字/盈余、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协调系数综合评定2009—2015年川西南高原地区甘孜藏族自治州发展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1) 2009—2015年甘孜藏族自治州人均生态足迹由1. 490 hm~2增加到1. 642 hm~2,人均生态容量逐年递减,人均生态足迹远低于人均生态容量,始终处于生态赤字状态。(2)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下降,2013—2015年,出现上升,资源利用效率开始下降。(3) 2009—2015年生态压力指数由3. 081增长到了3. 907,整体呈增加趋势,生态协调系数D由2009年的1. 260下降到2015年的1. 217。[结论]甘孜藏族自治州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远高于生态系统本身的供给能力,严重威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川西南高原地区所承受的环境生态压力越来越大,发展的需求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较差,生态安全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构建包括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和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18年江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序列方面,江西省及各地级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大;在空间分布方面,赣州市和宜春市的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位居全省前列,其他各地级市差异较大;南昌市部分年份出现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较大,但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低,用水效率全省最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构建包括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和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18年江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序列方面,江西省及各地级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大;在空间分布方面,赣州市和宜春市的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位居全省前列,其他各地级市差异较大;南昌市部分年份出现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较大,但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低,用水效率全省最高。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测算了贵阳市1998-2012年水资源承载力演化,并探讨水资源承载状态与现实差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贵阳市水生态足迹从1998年的0.2605hm~2/人下降到2012年的0.1839hm~2/人,而水资源承载力从1998年的0.448hm~2/人增加到2012年的0.637hm~2/人;(2)贵阳市水资源承载力从1998年的0.187hm~2/人增加到0.453hm~2/人,人口盈余比例从0.42增加至0.72,一直处于生态盈余状态;(3)贵阳市水资源承载盈余状态与现实水资源缺水情况相背离,主要受喀斯特地区的自然生态机制和人文社会机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战略目标,黑龙江省正在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冰雪产业的转型升级。努力将黑龙江省打造成为复合型全域冰雪旅游目的地。然而,在全省冰雪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选择雪乡旅游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旅游生态足迹法对当地冰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对生态足迹(TEF)和生态承载力(TEC)进行比较,得到雪乡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为3 188.288 7 hm2;旅游生态承载力为1 955.647 4 hm~2。因此,雪乡当前的旅游发展速度严重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应当通过适当扩大景区范围或适当限制游客数量的方式来缓解当地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泰安市的实际旅游情况,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结合遥感数据,将模型进行改进,以克服生态足迹静态性的缺点。采用时间序列的方法,计算出泰安市2001—2007年的旅游地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得到生态可持续性结果(生态赤字/生态盈余),即泰安市的旅游地从2006年就开始出现生态赤字。根据旅游地生态赤字/生态盈余的拟合方程,预测未来5年泰安市旅游地依然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并且可持续性在逐年递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前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农业领域的研究较少,文章将其应用于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中,以期对广西农业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农业领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将广西农业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用地,以2007—2016年广西农业数据为依据,分别计算其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畜牧产品人均生态足迹及承载力。[结果](1)2007—2016年广西耕地和林地表现为生态盈余,草地和水域表现为生态赤字;(2)广西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而生态足迹持续上升,耕地和林地生态盈余能力逐渐减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容乐观;草地和水域生态赤字现象逐年加剧,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结论]目前广西农业生态承载力已经或将要无法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政府给予一定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从旅游者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城市森林公园的游客生态足迹划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等6个方面,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计算出2006年公园的人均均衡旅游生态足迹0.010896hm2,其中旅游餐饮的生态占用比重最大,达45%;林地的土地类型占用最多,为44.72%,旅游生态效率为240美元/hm2,反映出城市森林公园的旅游是一种生态占用较低,旅游生态足迹效率也较低的旅游方式。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黑龙江省2005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525 hm2,而实际生态承载力为1.395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297 hm2,表明黑龙江的发展处在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分析评价无锡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基于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构建包含水生态盈亏、万元GDP水生态足迹、水生态可持续指数3个指标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ARIMA模型对无锡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8—2015年无锡市水生态足迹波动上升,万元GDP水生态足迹逐年下降,除2013年出现水生态赤字,水资源呈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外,其余年份水生态承载力均略大于水生态足迹,水生态可持续指数维持在0.55~0.66,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状态;若维持目前的水资源利用模式,预测得2016—2020年无锡市水生态足迹逐年增加,水生态可持续指数有降到弱不可持续水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农业生态承载力动态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河南省是农业大国,研究其农业生态承载力可持续性不仅对河南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意义。[方法]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农业领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将河南省农业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分别计算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畜牧产品人均生态足迹及承载力。[结果]河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2007年的1.491hm2/人上升至2016年的2.164hm2/人,增长率45.10%,而人均耕地承载力却未出现同步增长,生态赤字不断加大。(2)2007年河南省草地人均生态足迹为0.101hm2/人,2016年上升至0.132hm2/人,增长率3.1%;而人均草地承载力却出现下降,下降率达26.2%,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3)2007—2016年河南省水域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水域承载力均未有太大变化。相比于耕地、林地和草地,其水域的供求差距最大。降低水域供求矛盾,提高水域及水产品利用效率是关键。(4)在农、林、牧、渔业中,河南省林地的人均生态足迹是唯一呈下降趋势的产业,2007年人均林地生态足迹为0.052hm2/人,2016年下降为0.046hm2/人,下降比率为11.54%;林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也是在4个产业中唯一出现增长的产业,上升比率为27.90%,但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结论]2011—2016年河南省农业生态承载力严重不足,耕地保护、草地的确权及保护、提高水域及水产品利用效率、继续退耕还林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根据生态足迹的内涵.构建了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利用旅游可持续发展度指标评判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2006年武汉市旅游生态足迹为0.01219hm2/人,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5015hm2/人.旅游可持续发展度为0.24,表明武汉旅游业处于理想可持续状态.将本底生态足迹与旅游生态足迹相叠加,武汉市生态赤字达到0.27465 hm2/人,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因此,武汉市应通过发展周边旅游市场、推出特色旅游餐饮、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等策略保持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缓解旅游对区域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