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监管监管者的理论基础及主要机制进行了文献梳理和初步研究。首先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委托代理问题等三个方面综述了监管监管者的理论基础,并分别分析监管监管者的六个主要机制,最后,提出区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并且有机结合的整体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2.
金融监管机构的良好治理:内控机制与外部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监管机构本身作为受托履行监管职责的专业组织,其行为往往涉及多方利益,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各相关利益者的博弈互动中,监管者的行为并不必然会与既定监管目标一致,既存在着因监管者被“俘虏”导致监管宽容问题,也存在着监管人员利用监管权力寻租、设租导致监管腐败的问题,还可能有监管措施过于严厉、  相似文献   

3.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是解决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委托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在代理人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能实现委托入的效用最大化,即所谓激励相客的问题。本文对委托代理理论的假设前提、委托代理关系、代理问题、代理成本、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来构建激励约束模型已成为当今委托代理理论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邹昀 《投资与合作》2014,(10):382-382
中超俱乐部与职业球员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而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就会产生代理问题.本文立足于俱乐部和球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运用委托代理的理论分析恒大足球俱乐部迅速崛起的原因.恒大足球俱乐部找到了解决代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即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相融合,通过薪酬激励,目标激励,负激励等激励手段使球队的战斗力迅速提升.  相似文献   

5.
一.委托代理理论 (一)理论简介 委托代理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之一,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这一理论也被广泛运用于公共部门的研究领域当中。一般而言,在一项委托代理关系中,具有私人信息的—方是代理人,而不具有私人信息的—龌委托人。委托关系的存在主要依赖以下三个因素:信息不对称、契约关系和利益关系。同时,委托人在设计契约的时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了证券市场主要参与者间关系及其变化。研究发现,与国外证券交易所之间的竞争不同,我国沪深两个交易所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监管竞争与对板块上市机会的主动争取上;证监会与交易所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领导关系而非监管、合作关系;就证监会与被监管者而言,除监管关系以外,证监会与被监管者之间还存在着容忍、合谋等关系;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种合作与监督关系。  相似文献   

7.
委托代理问题产生于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中。为了减轻代理成本,现代企业管理逐渐引入了管理层激励。为了缓解企业代理冲突问题,我们可以把高质量审计作为公司外部监督和担保机制。管理层激励和高质量审计是现代企业两个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它们在缓解代理冲突方面有着类似的作用,但是专门研究他们关系的文章却不多。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机制,发挥证券市场审计的作用,本文从高管激励如何影响外部审计需求进行了研宄。  相似文献   

8.
委托代理理论下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责、权、利等诸多方面的矛盾,而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复杂,对代理人——企业经营者激励不足,约束也不到位。改进委托代理关系,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将能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翟付保 《投资与合作》2011,(12):24-24,26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国有股份制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不仅具有西方经济理论中委托代理的一般特征l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初始委托人虚化、行政色彩浓厚、激励机制失效和约束机制弱化等导致了国有股份制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内部人控制现象、合谋以夏寻租问题突出,完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必须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0.
委托代理理论下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责、权、利等诸多方面的矛盾,而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复杂,对代理人——企业经营者激励不足,约束也不到位。改进委托代理关系,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将能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使其所有权和使用权界定不清,存在着权利义务不对等现象。本为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出发,探讨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决定程序和激励动机,以及激励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吕金红 《云南金融》2012,(3X):244-244
国有企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使其所有权和使用权界定不清,存在着权利义务不对等现象。本为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出发,探讨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决定程序和激励动机,以及激励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闫森  郭瑜桥 《上海金融》2012,(5):112-119
商业银行高管与股东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激励机制能够减少高管的投机行为,而声誉激励则是高管激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不确定的市场预期业绩,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银行高管的声誉激励模型。利用不确定规划理论对模型进行了简化求解,并依据模型结果,对影响声誉激励的因素以及如何强化高管的声誉激励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高管市场和激励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将委托-代理理论引入政府预算领域,指出政府预算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如预算资金需求方、政府预算部门和立法监督机构等之间存在多重委托一代理关系,由此导致了寻祖和腐败等委托-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监督弱化和激励不足是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源,而建立有效的预算监督和绩效评价机制才是解决政府预算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李娟博 《上海会计》2009,(10):16-20
本文将微观主体和资本市场宏观结构相结合,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基础上,分析上市公司、投资者、债权人、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指出理性经济人、委托代理关系、中介和监管机构履职不到位解释这种问题的根源,提出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中介市场、加大监管力度和提高信息透明度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反洗钱监管的委托代理关系Jensen和Meckling(1976)指出,如果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效用最大化者,那么代理人不会总是从委托人的最好利益角度出发行事。作为一种次优结果,委托人可以建立适当的激励和付出一定的监查成本以限制代理人的越轨行为,使其行为符合委托人的利益。本文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规定对金融机构实施反洗钱监管,双方已经构成委托代理关  相似文献   

17.
辛长贺 《中国外资》2012,(22):148-149
本文通过一个多任务多监管人合谋的共同代理模型讨论了企业的监管问题。与单个监管机构相比,多个监管机构往往会带来额外的监管成本。但是,如果多个监管者能够协调其监管行为,便可以降低监管成本。在同质监管者的情况下,可以近似的将多个监管者问题转化为代表代表性监管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多监管者问题退化为单一监管者问题。因此,对于监管者而言合谋总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8.
问责制是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安排,它要求代理人必须积极回应并满足委托人的基本要求。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对问责制相关文献进行了解读,从问责主客体、问责类型和问责激励效果三大层面对问责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评价,对我国问责制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立监管部门和监管者的动态博弈模型,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质量和效率,培养监管者工作的积极性、认真努力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模式。不合理的激励模式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达不到建立激励的目的。无激励模式只能滋生监管者的违规与不努力工作的现象。科学的分析监管利润和评估监管者个人的成本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模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国有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在银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实施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有效地化解委托—代理问题。本文在对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约束模型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剖析了国有商业银行现有激励约束机制的缺陷与不足,并据此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