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更好地保护山区的自然环境,并通过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是山区旅游业开发追求的双重目标。本文在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山区环境的双重影响——正负效应的基础上,指出山区旅游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两难选择和困惑。为实现山区旅游的双重目标,需要在旅游的开发形式选择、产品性质和内容定位上,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北京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例,提出了实现山区旅游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和策略,即制订有效的旅游资源保护政策和相应措施,规划合理的分区布局模式,严格控制旅游开发强度,加强旅游的地域门槛分析和资源承载量分析等。  相似文献   

2.
更好地保护山区的自然环境,并通过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是山区旅游业开发追求的双重目标.本文在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山区环境的双重影响--正负效应的基础上,指出山区旅游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两难选择和困惑.为实现山区旅游的双重目标,需要在旅游的开发形式选择、产品性质和内容定位上,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北京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例,提出了实现山区旅游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和策略,即制订有效的旅游资源保护政策和相应措施,规划合理的分区布局模式,严格控制旅游开发强度,加强旅游的地域门槛分析和资源承载量分析等.  相似文献   

3.
山区民族旅游的开发受制于资金资本、人力资本、市场需求等,如何在当地居民有限资源条件下探索一条适合山区民族村落地区发展旅游的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相关民族旅游研究,从山区小规模民族村落旅游发展的视角出发,分析山区小规模民族村落旅游的内涵和竞争优势,并进一步探索其发展机制。为实现山区小规模民族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以周边市民为主要组织部分的旅游主体,以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族文化为旅游客体,以及整个组织系统的制约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和发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建设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腊  刘沛林 《经济地理》2011,31(11):1923-1929
近年来,北京山区沟域经济蓬勃发展,这对山区古村落保护和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沟域经济建设和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存在原生态保护的一致性、特色文化传承的相关性、旅游价值开发的紧密性、社会建设与文化传承的互补性等内在关系.从古村落结构、古村落文脉、古村落活力等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评分法,得知当前北京山区古村落价值高,具有保护与开发的价值.针对北京山区古村落的特征及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保护与开发重点的基础上,提出要从完善规划编制、建立古村落资源数据库、培育沟域经济发展的古村落产业、对古村落个体实施整体建设,实施科学定位和错位发展等方面着手,对北京山区古村落进行保护与开发,促进沟域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5.
姜红莹  龙淑 《经济师》2009,(12):198-200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着极为丰富的原生态舞蹈旅游资源。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湘西苗族的原生态舞蹈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弱势、机遇和威胁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湘西苗族原生态舞蹈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大湘西民俗旅游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大湘西的旅游资源来看,民俗旅游资源是其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在开发中要树立大湘西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好民俗文化生态环境,实现民俗的保护、传承和旅游发展双赢.发展中要坚持民俗文化独特性等原则,选择原生态民族村寨等优化模式,并建立相应的保证机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的概念、特征和营销模式对旅游目的地规划、开发,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陕西省安康市旅游发展为例,从创新开发旅游资源次优区人文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进行旅游形象塑造和整合营销传播(IMC)的角度,探讨了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常德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扼要介绍了常德市发展旅游业的基本状况,然后分析了影响常德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最后从提高知名度,走出阴影区、突出水乡特色、选择开发重点及资源保护几个方面阐述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并设计了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9.
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川西地区分布有丰富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并具有极强的脆弱性。通过对川西地区旅游资源特征及其脆弱性的分析,该地区旅游资源在可持续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民族文化特点,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对旅游参与者的政策约束、生态环境教育及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制定,达到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可为川西地区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科学依据,亦能为其他类似的生态脆弱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及旅游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亚辉  吴小伟 《经济论坛》2013,(11):102-105
在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运河旅游资源的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与特尔菲法(Delphi法),建立了针对这种运河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得到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分值及综合评分值,最后对其资源进行等级划分,实现了淮安运河文化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以期对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推动大运河文化的发扬和继承。  相似文献   

11.
基于较详尽的资料,分析雅安市自然、社会、经济概况,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生物、地文、水体和人文生态等旅游景观特色资源。结果表明:(1)3N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2)雅安市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的生态旅游城市。(3)雅安市具有世界罕见的生物生态旅游景观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文、水体和人文生态旅游景观资源,各种资源分布广泛,相互交叠。(4)雅安市素有天府之肺之称,空气和水资源质量优异。(5)雅安市生态旅游景观资源具有储量丰富、资源类型众多、文化多元和区位优势良好等特色。(6)在雅安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遵循永续利用、保护性开发、特色性、协调性、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省会城市是一个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但不一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海口市属于资源非优省会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资源特色不够明显,竞争力不够突出、文化氛围不浓、城市形象不鲜明、旅游产品低端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规划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今后应突出省会优势和文化特色,抓好节庆旅游会议旅游;抓住周边市场和本地市场,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实行连片开发;开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挖掘文化内涵,搞文化旅游;依靠科研力量,开展科普旅游;做好旅游服务,开展商业旅游。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海淀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北京城八区功能定位,海淀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国际知名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聚集区,国内知名的旅游、文化、体育活动区。文章从资源分析入手,将海淀区旅游资源做了分类并与北京市各县区特色旅游资源分布比例做了比较。海淀区特色旅游资源的比例达到31%,而第二位的房山区才占到16%。在明确海淀区旅游发展优势的基础上从软硬件两方面提出了今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针对国外游客、国内游客以及北京市民等三个不同的客源市场,提出将以翠湖、稻香湖为代表的湿地生态旅游,以四季青,锦绣大地为代表的农业观光采摘游,以中关村园区、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为代表的现代科教游,以及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等四个旅游产品作为今后海淀区发展旅游的重点品牌。最后从资源保护的角度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总体思路、开发重点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形式,生态旅游不同于传统的旅游,它对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发展生态旅游,可以采用"一村一品"的形式。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的生态旅游产品中,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旅游区环境管理体系。文章通过分析三峡库区生态旅游规划和环境管理,来探讨"一村一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云南腾冲国际生态旅游实施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生态旅游理论和腾冲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特征,针对已形成的旅游产业组合,提出应打造腾冲中心两大城区,对周边区域形成九大组团,使之形成系统性较强、系列化特征明显的旅游产品组合。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西部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开发湿地生态旅游不仅会对湿地保护十分有益,而且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开发现状,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应用单纯矩阵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结论:(1)山西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国际吸引力不强,以国内和省内为主。(2)开发潜力水平不高。(3)相比于山西文物古建筑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不高,级别低。依据山西以文化为主的旅游资源优势现状,为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将山西划为四个自然生态旅游区,并确立晋东南为中心,晋北和晋中为重点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机制的缺失,使"生态旅游离生态更远"成为我国的尴尬现实。文章构建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模型,从政府规制角度对企业制订和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博弈双方的均衡战略:政府执行有效监管,对不实施环境保护规划的企业予以适当的惩罚,可以促使企业自觉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从而证明政府规制企业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能取得很好的效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有效保护人类共同的宝贵资源,平衡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成为解决问题的焦点。本文从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时滞性及社会整体性等特性入手,分析了现行制度对处理旅游资源的公共物品性和旅游开发外部性的不足。而缺乏统一的宏观规划、监督体制以及有效的法制保障也是造成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梵净山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翁桂兰 《经济地理》2000,20(5):116-119
贵州省梵净山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加上峰怪石奇,沟深壑险,急流险滩十分适合生态旅游。本文通过对该地区资源特征及机遇的分析,提出了发展当地旅游业的一些设想以及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应采取的一些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