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城市集约用地的发展趋势下,高层住区日益成为大中城市的主流居住模式,本文通过对高层住区环境景观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探索解决策略,为今后高层住区环境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住宅与住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是介于城市与家庭中间的两个层级,其物质能量代谢并非是家庭代谢在不同尺度上的集合,而是有着自身鲜明的层级特点。设计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分析的研究框架和指标体系,可用于对住宅和住区的代谢过程与代谢特点进行标准化的系统性分析,为定量研究和评价城市住宅与住区的代谢状况提供依据。在明确了现代化住宅和住区代谢研究边界的基础上,阐明了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的物质能量过程,建构了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的研究框架,并对划分的"城市住宅物质代谢""城市住宅能源代谢"和"城市住区物质代谢""城市住区能源代谢"四个子框架进行了深入分析,设计了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的描述性指标体系,并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针对研究框架和指标体系在未来的迭代更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住区会所现状问题为切入点,寻找其与公共服务设施两者关系。通过上海会所营销住区与各级商业中心可达性比较。面上考察住区会所建设与设施的空间关系特征;通过不同区位会所纠纷住区实证,从点上验证住区会所矛盾与设施供需特征关系,分析现实困境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困扰全球的低收入住区治理中,土地的开发利用、产权及增值收益的分配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文章首先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构建出低收入住区土地运作的理论框架;通过实践回顾,总结国际上低收入住区治理的难点;并对低收入住区土地问题进行国际比较得出中外土地制度的差异。基于辽宁棚户区改造土地成功运作的经验,文章认为,政府让利于民的土地收益分配方式是解决低收入住区问题的前提,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灵活土地运作模式是解决低收入住区土地问题的关键,统筹规划土地资源是土地运作成功的保障,保障民权为本是低收入住区治理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住区交往空间多元化营造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以往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过于注重程式化,这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居住者交往需求问题.因此,本文根据多样化的城市住区特性,从住区分类的视角下,对典型住区交往需求进行剖析,以供设计者对交往空间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小鹏  米文宝 《经济地理》2002,22(3):327-330,350
通过分析银川市20世纪90年代城市住区居民住房,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设施、住区环境等城市住区特征及与全国668个设市城市平均水平的比较,指出银川市城市住区虽有较大改善,但仍不能满足现代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为达到可持续的人居目标,文章提出了创建一种人文的,高技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反映银川市城市独特风貌和城市文化的城市住区发展模式及其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住区规划的理论研究从物质功能主导转为人居环境和社区情感,对社会、文化、心理等的"深生态"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分析城市生态住区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态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之上,还应具有独特、丰富的人文生态,凸显人文内涵是城市生态住区建设的必要前提。同时,文章以人文生态的内涵为出发点,探讨了人文生态理念下的城市生态住区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城市中老旧住区面临的雨洪灾害日益严重的问题,梳理国内外有关承洪韧性的相关研究,探讨承洪韧性的内涵与作用,建立了城市老旧住区雨洪管理影响要素与承洪韧性的关联框架。根据城市老旧住区的基本特征和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提升可浸区百分比、提升雨水贮存率,以及提升雨水利用率等方面提出了基于承洪韧性理念的城市老旧住区更新策略。再以天津川府新村为例,针对该住区现状存在的雨洪灾害问题,模拟验证了相关策略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水景在住区规划中发挥着改善微气候、景观空间构成、休闲娱乐、提高住区品质及经济价值的作用,是北方住区最具吸引力的景观元素。通过青龙湖住区规划的实例分析,在设计中引入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通过规划构思布局、景观设计、空间设计将自然水景、人工水景和住区环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旨在创造出人、建筑、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人们对城市住区的环境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气候和认知方面的原因,开发商和设计人员在寒地住区环境的设计和建造方面还存在很多误区。本文从寒地住区的使用现实入手,分析了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住区中生活的老人、儿童、青少年、成人等不同群体.提出了环境设计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测哈尔滨市五分钟生活圈高层居住区中9处典型水景周边100处测点的微气候,对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三类微气候因子实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表明:住区水景对相对湿度和风速影响权重小,不予考虑;住区水景对温度影响权重大,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为:面积、建筑朝向、方位、驳岸形式和布局;水景设计对温度的影响有:(1)面积是影响温度的首要因素;(2)于主导风向上风向且周边为南北向建筑的公共空间布置水景可降低温度;(3)自然式驳岸能更好地降低温度;(4)分散式布局能更好地降低温度;(5)挺水植物和水池喷泉可不同程度降低亲水空间温度。在生态城市发展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影响微气候的水景表现形式是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健康深层次的思考。为了解武汉市居民对住区绿地景观与公共健康关系的认识、疫情前后住区绿地使用变化,以及对住区绿地健康景观建设的建议,2020年7—8月课题组开展了针对上述问题的调研。筛选武汉市2020年2月居家隔离期间15个首批“高风险”小区作为样本,采用“线上问卷+线下观察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法,发现:1)疫情前后,针对居民使用住区绿地的“频率”和“时长”,选择“增加”与“减少”的人数相当,与“无变化”人数比例近3:3:4;2)超半数居民解封后在住区绿地停留15min以上;3)住区绿地健康景观提升主要依托“绿地植物应用”和“健身设施及场所建设”;4)居民相对更喜欢开花的园林植物,并表现出了较明确的关于植物颜色、香型等的偏好。建议住区绿地健康景观应“关注住区弱势群体”需求,增加居民“全健康”效益,鼓励公众参与。最后指出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住区绿地健康效益有待全社会的关注和智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伴随近年我国城市的转型升级,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愈加明显,地方的"引才留才"工作愈发重要。为此,文章以武汉为例,量化评估各类"保障性人才住区"所拥有的空间资源。从"人才需求"出发,构建基于多因子的"人才住区空间资源评估模型",同时结合多源稠密数据建立数据库,对武汉人才住区的周边资源状况进行系统评估。研究发现:武汉人才住区的空间资源量由内环向外环逐渐递减,各类空间资源的密度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空间资源较高的人才住区集中在三环线以内,较低的则分散分布在外环线附近;与生产通勤相关的空间资源分布均衡,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空间资源分布较为不均衡,人才偏好的文体休闲资源则较为欠缺。此外,由市场主导建设的空间资源,存在匹配度较低的问题。建议地方政府积极干预,助推实现"保障性人才住区"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新建人才住区应尽量布局在城市的成熟地区;对已有人才住区进行空间资源评估,进行针对性优化。  相似文献   

14.
进行户外活动是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的重 要条件,寒地城市的季节变化对儿童的户外活动特征影响显 著,作为儿童主要活动载体的住区空间设计如何去回应这些特 征的季节性变化需要重视。为探讨寒地城市2~6岁儿童不同季 节的活动特征如何指导住区空间设计,选取哈尔滨市中北春 城、欧洲新城、恒祥城3个典型住区,分别于暖季节、过渡季 节和冷季节进行实地调研,利用问卷调查、行为注记、微气候 实测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儿童不同季节的户外活动特 征及其与住区空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目标定位、空间布局 和环境营造三方面提出寒地住区空间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带来如城市内涝等诸多环境问题,使得 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成为热点。城市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地 的一个重要类型,既是住区居民重要的景观游憩场地,也是海 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的重要海绵体,是兼具径流绩效和景观绩效 等综合绩效的复合设施。如何让雨水设施在发挥径流绩效的同 时兼具满足居民需求的景观绩效,是目前相关研究的难点和热 点。居民喜好度的研究是住区绿地雨水设施景观绩效优化提升 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联合分析法,遴选雨水收集、雨水转 输和雨水调蓄3个环节的源头减排雨水设施,模拟江南住区中 心绿地雨水设施场景收集居民评价,进行不同居民群体的设 施喜好度效用值相关性统计和住区绿地不同类型雨水设施效 用值及相对重要性分析。并通过走访、文献查阅解析所得数 据,为住区绿地雨水设施景观绩效提升和低影响开发设计提 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城镇住区概念规划进行研究,以平潭县城为例,提出通过SWOT分析和城镇居住用地定级技术的有机结合,合理制定城镇住区概念规划,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胡晓娟 《大陆桥视野》2011,(18):89-89,91
休闲住区是现代城市住区的一种形式,以植物及自然地貌为第一要素或表现者的原则,使区内的环境变得更好,更有益于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是建立在深厚的邻里和血缘关系上.这几十年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通讯手段的冲击,传统意义上的邻里交往空间逐步消退.本文对当前住区邻里关系淡漠、社区缺乏活力等现状,结合老人交往空间的重要性和老年人交往特点,提出老年人户外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要点,旨在创造有利于老年人交往的住区外环境,希望借此改善和带动整个住区的邻里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寒地冬季严酷的气候条件对老年人在住区绿地的活 动行为影响显著。利用实地调研与问卷结合的方式对哈尔滨 市6个样本住区的226位老年居民进行调查,对老年人个体属 性、绿地环境特征、环境认知、活动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 量化分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活动行为与心理健康之 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影响二者的因素。结果表明,严寒气 候背景下:1)住区绿地活动行为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正 向调节作用;2)住区绿地活动行为受多因素驱动,其中绿地环 境特征对活动频率、时长和类型都有较大影响。最后针对以上 结论,对寒地住区绿地的健康设计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和住宅产业化带来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型商品房社区的涌现也使得城市住区分异问题凸显。从社会问题的角度,首先带来了社会阶层隔离的多重加深,住区分异的过程还使得阶层差距拉大,产生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