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基于高阶理论和关注基础观,运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24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创新关注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与企业创新产出存在正相关关系;高管对自主创新的关注在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与企业创新产出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在国有企业或拥有更多冗余资源的企业,管理者对自主创新的关注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阶理论和关注基础观,运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24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创新关注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与企业创新产出存在正相关关系;高管对自主创新的关注在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与企业创新产出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在国有企业或拥有更多冗余资源的企业,管理者对自主创新的关注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阶理论与调节焦点理论,通过中国373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探讨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对企业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在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与企业创新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CEO特质调节焦点正向调节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与高管团队行为整合之间的关系,同时正向调节上述中介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高管团队断裂带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绩效尚无一致结论。基于交叉分类视角,以我国2011—2018年创业板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应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创新强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高管团队任务相关断裂带和社会分类断裂带与民营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同时,企业创新强度对高管团队断裂带与民营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具体而言,企业创新强度越高,高管团队任务相关断裂带和社会分类断裂带与民营创业企业成长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高管团队断裂带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绩效尚无一致结论。基于交叉分类视角,以我国2011—2018年创业板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应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创新强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高管团队任务相关断裂带和社会分类断裂带与民营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同时,企业创新强度对高管团队断裂带与民营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具体而言,企业创新强度越高,高管团队任务相关断裂带和社会分类断裂带与民营创业企业成长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越显著。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9,(12)
文章以沪深两市2010-2017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在职消费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高管在职消费提高了公司股价未来崩盘的风险;二是制度环境对高管在职消费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有抑制作用,即制度环境越好的地区,其注册地所在公司在职消费水平与股价崩盘风险越不显著。为降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防范化解重大金融危机,必须加强我国制度和政策对企业高管的约束,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高管薪酬激励制度,规范高管在职消费支出,培养优质经理人。  相似文献   

7.
基于IncoPat平台检索得到的中国内地高校发明专利转让数据,以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采用社交网络分析方法建立校友网络,分析高管母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校友网络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高管母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校友网络中心度对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越处于校友网络中心位置,高管母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对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水平的提升作用越显著。然而,企业创新的母校纽带也可能产生“小圈子”效应,从而固化创新思维,表现为高管团队海外背景异质性在高管母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但当企业位于校友网络中心位置时,这一调节效应不显著。过度强调“母校意识”可能遮掩海外异质性知识资源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与开放、多元的创新精神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高管外部薪酬差距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并考察这一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当高管薪酬高于行业均值时,外部薪酬差距能缓解管理者的风险规避倾向,进而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当高管薪酬低于行业均值时,外部薪酬差距越大,管理者追求风险以寻求改变现状的动机越强烈,同样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无论高管薪酬高于还是低于行业均值,外部薪酬差距与企业风险承担间的正相关关系都只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且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企业市场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位企业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着力点。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发现:高管海外背景正向影响在位企业探索式创新。调节效应分析表明,高管团队异质性、业绩期望落差在高管海外背景对在位企业探索式创新影响过程中发挥倒U型调节作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正向调节高管海外背景对在位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高管海外背景可以通过强化高管过度自信、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优化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促进在位企业探索式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管理者背景特征视角,考察了高管团队垂直对这一结构特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性别垂直对特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显著;高管团队年龄垂直对特征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总额以及创新投入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高管团队学历垂直对正向影响外观设计专利、专利总额以及创新投入;高管团队任期垂直对未对企业创新产出产生显著影响,但对创新投入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区分产权性质后,上述关系在国有与非国有公司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动机理论和高层梯队理论,对335名企业高管进行调查,探讨了TMT工作使命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分析了双元创新的中介作用和战略选择的调节作用,揭开了TMT工作使命感与创新绩效关系的黑箱。结果显示:TMT工作使命感正向影响双元创新,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当实行低强度的成本领先战略、高强度的差异化战略和聚焦战略时,TMT工作使命感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结论可为实现双元创新、优化企业创新产出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科技的蓬勃发展,创新成为保证企业发展活力的第一动力。以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鉴资源基础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和制度基础理论,探究组织惯性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惯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组织惯性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积极作用部分通过中介变量动态能力实现,当组织惯性程度高、动态能力强时,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也会相应增加;制度环境在组织惯性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正向关系中起强化作用,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越好,组织惯性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效应也就越强。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0—2017年我国沪深A股1281家上市公司数据,从企业异质性视角分析股票流动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来看,股票流动性会抑制企业创新,而且对后期抑制作用更大;企业规模和行业特征是影响“股票流动性-企业创新”关系的重要因素,即股票流动性对大型企业和传统行业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小型企业和高科技行业企业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机制研究显示,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和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在股票流动性与企业创新间起双中介作用,虽然股票流动性对二者的作用方向相反,但最终都会导致企业创新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机构投资者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外部监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将公司治理传导效应纳入机构持股与企业创新关系及作用机理分析框架,基于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内部控制有效性、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和管理费用控制是机构投资者促进企业创新的3个重要传导路径。另外,战略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相较于财务型机构投资者更为突出;同时,机构投资者对非国有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国有企业整体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0—2017年我国沪深A股1281家上市公司数据,从企业异质性视角分析股票流动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来看,股票流动性会抑制企业创新,而且对后期抑制作用更大;企业规模和行业特征是影响“股票流动性-企业创新”关系的重要因素,即股票流动性对大型企业和传统行业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小型企业和高科技行业企业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机制研究显示,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和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在股票流动性与企业创新间起双中介作用,虽然股票流动性对二者的作用方向相反,但最终都会导致企业创新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企业金融化现象在学术界备受关注。国内外研究表明,风险投资对企业投资和企业创新均具有积极影响,那么风险投资能否影响企业金融投资行为?以2009—2019年沪深两市首次公开发行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风险投资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主要体现在制造企业、盈利能力较弱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东部区域企业中。同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风险投资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越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风险投资通过促进企业实体投资抑制企业金融化。进一步分析发现,风险投资能够缓解被投企业融资约束,而融资约束的改善并未促进企业金融化,而是促进企业创新。结论可丰富风险投资与企业金融化相关领域研究,证明风险投资能够驱动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对政府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金融回归实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创新驱动理论,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市场需求与政府干预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发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组合协同互补效应显著,但组合效果会因企业所处生命周期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别。具体来说,对成长期企业二者组合竞争效应显著,组合效果为负协同。对成熟期企业,二者组合互补效应显著,组合效果为正协同。对衰退期企业,二者组合效果无显著影响,组合效果为无协同;②总体来说,市场需求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但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正向促进效应显著,对于衰退期企业抑制作用显著;③市场需求在创新政策组合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且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结论一致。对成长期企业,政府干预优于市场调节,对成熟期企业,市场调节优于政府干预,对衰退期企业,政策引导效果更优。最终,提出促进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2017—2019年沪深两市A股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股东视角分析股东对创新投入信息的反应,探讨这一反应在股权高度集中时的变化,并考察高管团队股权激励异质性因素向股东传递信号的机制。结果表明,创新投入与股东反应正相关;股权集中度正向调节创新投入与股东反应的关系;股权激励异质性负向调节创新投入与股东反应的关系,且该效应在民企中更加显著;经营风险是股权激励异质性负向影响股东对创新投入反应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家个人特质影响企业决策行为和决策结果,且其作用发挥受情境因素的制约。基于高阶理论,构建区域冒险精神的调节下,企业家冒险倾向通过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理论模型。以2014—201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企业家冒险倾向对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创新投入能够促进创新绩效提升,而且在企业家冒险倾向和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区域冒险精神对企业家冒险倾向和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呈倒U型。结论揭示了企业内外部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拓展了企业创新前置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CEO技术专长对企业技术资本积累的直接效应及CEO过度自信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CEO技术专长显著促进企业技术资本积累;CEO过度自信的调节效应较为显著;规模大且CEO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企业,CEO技术专长的直接效应、过度自信的调节效应明显高于规模小且CEO实施限制股票激励的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CEO技术专长的直接效应、CEO过度自信的调节效应更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