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立体利用趋势,剖析秉承三维思维的产权管理,以期为土地领域的实践问题解决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传统土地管理不能精细化描述、界定和管理三维产权空间,需法律界定空间权利、三维宗地、立体土地一级开发、空间供应、立体相邻空间利用关系、已出让用地的空间范围和空间登记等规则;需从编制立体空间规划和优化空间管理等角度变革行政程序;需三维地籍、三维土地核查、立体可视化技术和三维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支撑.研究结论:应加快土地立体利用专门立法,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并以三维地籍为核心,开展相关技术和标准规范研究,创新三维认知理念,以推动土地立体利用及其产权管理.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土地一级开发模式,难以有效解决土地立体复合开发和三维精细化管理需要。本文结合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实践探索,从内涵界定、组织方式、难点问题、资金来源、操作流程以及供应方式等方面,对立体空间一级开发的创新做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针对国际城市土地研究的新领域——地下空间资源定量评价研究薄弱的问题,提出一套实用型评价模式定量分析地下空间潜在资源量。研究方法:采用"加测特尔菲法"确定地下空间资源量评价的影响因子,并利用3D-GIS技术实现因子三维建模,进而通过布尔减法获取城市地下空间的潜在资源量。研究结论:北京中心城区实证表明,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模式可有效地估算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潜力,为城市立体用地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山水视野约束的城镇立体空间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了明晰城镇立体空间开发潜力,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从“摊大饼式”的外延拓张转向“错落有致”的立体扩展,破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瓶颈、景观限制和发展矛盾,保障土地管理目标的实现,支撑宏观经济调控的效率改善,推动城市景观环境改善,引导城市均衡化发展。研究方法:DSSPM模型,潜力评价。研究结果:通过引入数字立体空间潜力模型(DSSPM),融合适宜性评价、经济需求分析和限制修正,构建了基于山水视野约束的立体空间开发评价模型与方法,并以广西柳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柳州市城镇立体空间开发3D潜力图。研究结论:通过笔者提出的模型能够直观、有效地摸清城市立体空间潜力,有利于指导和促进城镇立体空间有序合理开发,保证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构建“地下空间开发—居民满意度”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杭州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旨在为相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满意度评价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支撑。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基于以人为本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了地下空间居民满意度评价框架;(2)生理、安全、社会公平正义和审美4个维度的需求对地下空间的总体满意度均有积极效应;(3)相比安全需求和社会公平正义需求,生理需求和审美需求对地下空间开发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更大;(4)当居民的地下空间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会更加关注审美需求。研究结论:地下空间学科体系及研究范式亟待完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多功能融合亟需加强,地下空间的人本化、生态化发展还亟待拓展,公众参与机制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正>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土地的利用逐渐由平面向地上和地下空间延伸,形成垂直式的分层立体利用,空间权概念也应运而生。尽管关于土地空间权的法律制度在西方国家早已建立,但在我国至今仍不健全,且不同层面和人群对空间、空间权的概念及理论问题尚有较大争议。因此,在土地空间开发实践不断深化的当前,应加强城市土地空间权制度构建和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城市土地立体空间利用是必然趋势人类在利用土地物质的同时,也在利用土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对土地的研究中,人们仅将土地视为一个平面的客体,而忽视了地表、地上以及地下一定范围立体空间的存在。然而,从土地的纵向延伸利用的角度来看,“空间”内含于土地的广义概念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利用范围扩展至立体空间已成为可能和必要。现在对土地进行立体的利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普遍趋势。国外许多国家于民法典,或经由制定特别法.或通过司法判例等确立了土地空间权的法律制度。在我国,虽然利用土地空间的现象已非常普遍,物权法也已经颁布,但相关的立法还不完善。有鉴于此.本文根据国外土地空间权立法实践以及我国物权法的发展,对我国地表权、地上权、地下权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为相邻关系协调立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制度层面上,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管理立法缺失,缺乏专门具体的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管理机构,缺乏整体规划和长远战略。建议:一是建立健全我国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管理的法律体系,从法律上明确地下空间权,建立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管理的专门法律,完善地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管理的法规体系;二是建立明确具体的地下空间开发专门管理机构,在该机构内明确各个职能部门和下属机构(单位)的管辖范围和执法力度,针对各个地下空间的分支领域进行具体明确的管理;三是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总量、需求量、已开发量以及保留待开发量等数值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结合地方发展特色,制定综合的城市长远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分析并量化地下空间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性价值,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外部性价值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研究方法:服务重置成本法、归纳演绎法、空间计量分析法。研究结果:(1)以SDGs为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资产”和“城市地下空间服务”的概念及外部性价值指标体系,并建立了服务重置成本法的货币化评估方法框架;(2)提出了基于外部性价值评估的地下空间规划决策及使用权价格评估方法;(3)青岛市市南区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产生的正外部价值(外部效益)大于负外部性价值(外部成本),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兼顾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外部性价值评估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决策和土地管理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的理论框架和评估方法为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利用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全面、合理、可行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10.
区域—要素统筹: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核心概念进行辨析,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科学内涵,并讨论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关键性问题。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概念源于"国土空间开发",交融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拓展于自然资源全要素保护。国土空间的内涵有着"区域"型和"要素"型特性之分,目前也存在分别以主体功能区制度为代表和以土地用途管制为代表的"区域"型、"要素"型两类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未来需要统筹两类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需求,让相应制度承担起指引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推进生态功能受损地区系统性修复治理、开展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保护等多重任务。研究结论:做好"区域—要素统筹"是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Underground space is being considered as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ource, especially in heavily urbanized areas such as Seoul, in Korea. However, regarding 3D underground property, uncertainties and gaps exist between cadastral system and real property registration system. In Korea, cadastral system is able to deal with only 2D surface parcel, on the contrary, real property registration system is able to register and manage legal status of 3D underground properties.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se two systems causes various types of problems for underground properties such as a vertical boundary disputes between 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ownerships, administrative confusion and dual-compensation problems for new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reconstruction and haphazard development for underground space due to the lack of systematic registration procedure.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 3D underground cadastral data model, which is associated and integrated with classes in ISO 19152 Land Administration Domain Model (LADM) developed by the Technical Committee 211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The proposed 3D underground cadastral data model comprises two packages: 3D underground parcel package, and 3D undergrou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package. It would support a better service for land administration by providing reliable and accurate spatial information on 3D underground property.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3D underground cadastral data model, the prototype is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in real-world situ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roposed 3D underground cadastral data model can register various types of 3D underground properties including architectures such as shopping mall, public walkway, parking lot, and etc., and civil infrastructures such as subway, road, water supply, sewage, common utility tunnel, and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3D underground cadastral data model could be applicable for other information system such as land valuation and taxation system, urban plan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facility management system.  相似文献   

12.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矿产资源空间数据管理 ,对于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矿产资源 ,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介绍了江苏省矿产资源赋存和开采概况 ,论述了建立区域性矿产资源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的实践意义 ,提出了建立江苏全省多层次、多功能、多用途国土资源数据管理系统的三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在土地所有制和行政体制方面与我国有一定相似性。作为土地资源极为紧缺的城市国家,新加坡通过统筹空间规划与分类开发建设管理两方面的制度设计,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市场积极作用,在保证城市空间蓝图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高效管控有限空间资源,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土地经济价值。我国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借鉴新加坡经验,加强对集中管控与分类管理、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专业保障和公众参与的统筹,处理好规划实施管理中的"合一"与"专一"、"底线"与"弹性"、"专业化"与"大众化"等三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建立生态标准体系加强城市国土空间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着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恶化、生态资源减少、国土空间布局失衡等问题的困扰。建立城市生态标准体系,对城市生态环境要素和生产生活方式做出系统化、具体化规定,推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保障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是有效协调城市空间需求压力与有限国土资源矛盾的内在要求。结合城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研究制定统一的城市国土空间生态标准体系与考核办法,建立城市生态系统监测与信息采集系统,组建由多部门协同运作的综合组织机构对城市生态建设进行评价与考核,完善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加强城市国土空间管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民建房占地即农宅占地是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宅占地也逐年增多,已占建设用地的近四分之一。国家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农宅占地政策,近期加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限制,造成农宅占地乱、管理难、规范难,越权批地、违法占地建农房屡禁不止,已经影响到了农村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唐山市为例,应以农宅用地的历史和现实状况为依据,分析农村宅基地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从规划、管理、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土地需求急剧增加.为进一步控制土地利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但在土地管理中存在土地配置效率低下、大量农用地非法转为建设用地等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的经济价值日益显化,农民围绕土地权益而发生大量纷争,为解决其中的一些尖锐矛盾,我国应积极地创设土地发展权制度,显化土地发展权,建立基于国有士地发展权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土地流转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推进背景下,研究种植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现代农业发展意义重大。[方法]文章以江汉平原水稻种植大户为研究对象,采用排序模型重点考察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因素对农资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农业贷款、基础设施、农业保险、加工销售等7种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结果]江汉平原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总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土地流转年限、土地规模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有着积极影响; 土地流转价格、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产生消极影响。[结论]建议政府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方式,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