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个方面,阐释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及生产率增长来源,以期为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质量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文章基于资源环境约束的角度,利用MinDS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PEC)、纯技术变化(PTC)、规模效率变化(SEEC)和规模技术变化(SETC)4个部分。[结果](1)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水平较高,且呈不断增长趋势,下游地区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高于中、上游,且中、上游与下游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 (2)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以3年为1个周期,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其增长主要源于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技术提高; (3)长江经济带下游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其中,下游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纯技术进步,中游是纯技术效率改进、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技术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上游则源于纯技术效率改进、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提高。[结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需制定差异化政策,以调整农业增长模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农业生产效率是衡量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准,其生产效率测度结果对研究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皖北农耕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2017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构建农业生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虚拟决策单元,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自评和他评的角度对2017年皖北各县级单元的农业经济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结果的迥异进行效率、冗余及空间分异的分析。[结果]皖北地区农业生产整体效率较低,呈现出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模式; 各种投入要素配置不尽合理,皆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冗余,整体上看塑料薄膜冗余最高、化肥施用的冗余最低; 空间分异显著,南北表现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S”型趋势、东西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扁平状“v”型空间分异特征。[结论]粗放式的农业生产导致了皖北农业生产效率整体较低,应完善生产要素配置,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皖北地区农业整体性协调发展,提升地区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总产值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投入日益增加并接近饱和,然而,农业生产效率未见显著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不足。在此背景下,文章以生产性服务融入农业生产可以有效提升重庆市农业劳动生产率为逻辑起点,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提升重庆市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路径。[方法]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在分析2002年以来重庆市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投入水平和趋势的基础上,利用中间投入率等指标着重分析重庆市农业生产性服务投入的来源(供给)和去向结构性的变化,探寻重庆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水平和内部结构的短板所在。[结果]重庆市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总体投入水平偏低,传统服务仍占主导地位,现代要素的投入不足,政府组织的作用有所弱化,农业的销售类服务需求激增,对种植业的投入是短板。[结论]通过提高政府责任、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整合农业全产业链生产性服务供给、三产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可以优化重庆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有效提升重庆市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是我国未来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理清创新类生产要素对农业园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提出园区吸引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为破解增长瓶颈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0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01—2016年要素投入与产出数据,估算创新要素与传统要素的产出贡献度,并分别使用年度均值和随机收取的11家分属于不同区域的园区个体数据,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园区的要素贡献度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三大区域创新要素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成倍高于同区域传统要素产出所占比重,对总产出的贡献显著; 西部地区创新要素投入对总产出的贡献率高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创新要素投入对总产出的贡献率接近东部地区。[结论]以创新引领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不依赖于传统经济优势,加大创新要素投入是实现赶超、破解农业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之一; 塑造园区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孵化培育载体,就能够通过创新要素的微观作用机制,以正外部经济效应带动农业及其周边产业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迅速,农村土地呈现集中趋势。准确把握农村土地流动方向,探析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及农民收入的影响,对保障农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文献研究法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结果](1)有效的农地流转市场使土地从低效率生产者流转至高效率生产者,从高收入农户流转至收入两端的农户,并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转入户中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差异,一部分是缺乏资金和人力资本的小规模农户,另一部分则是具有丰富资金和人力资本的大规模农户。(2)农业比较收益劣势易造成农地流转市场扭曲,改变土地流动方向,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下降,并加剧农民收入的不平等。[结论]有效的农地流转市场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增加农户收入。然而,农业较低的比较收益及政府的过度干预易造成农地流转市场扭曲,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潜力难以发挥,增收效应减弱,农村收入差距加大。建议政府对农地流转进行有序引导,并注重劳动力市场及信贷市场的配套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有利于全面了解农业发展状况,为后期农业政策的制定、调整以及农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文章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西南地区5个省(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变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地区农业TFP差异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1)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地区农业TFP呈缓慢增长的趋势。通过对不同地区农业TFP结果进行比较,四川省农业TFP有先逐渐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技术进步是影响四川省农业TFP增长的原因;(2)重庆市农业TFP也是呈现波动式缓慢增加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354%; 贵州省农业TFP近20年来增长速度最快,主要影响因素为技术进步; 云南和广西农业TFP也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在不同时期对农业TFP的影响有所差异。(3)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地区农业TFP差异有减小的趋势,并且不同地区农业TFP水平具有向各自稳定状态发展的可能性。[结论]我国西南地区农业TFP增长与技术进步具有较高的同步性,因此,制约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农业科技进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必须以市场需求为科研导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促进我国西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在构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2010—2016年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1)2010—2016年,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评价值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新农村建设的评价值由0169增加到0751,增长了345倍,乡村旅游发展的评价值由0033 7增加到10,增长了2897倍,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2010—2016年,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由低度耦合(2010年)向中等耦合过渡(2012—2016年),两系统之间的关联度较高。(3)2010—2016年,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年递增,耦合协调度由0207提高到了0650,由低度协调耦合逐步演变为高度协调耦合。[结论]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整体效应和协同效应保持平稳增长,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持续发展仍然是今后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乡村振兴的河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展开评价,为区域农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将有利于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法]从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可持续性3个方面构建了河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和加权综合法测算了2007—2016年全省及11个地级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并探究了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可持续性之间的协调度。在此基础上,采用DEA模型中的CCR模型和BCC模型探讨了全省农业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1)2007—2016年河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综合评价分值呈平稳增长趋势,由2007年的0315提高到2016年的0498。2007—2012年,农业资源利用的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可持续性发展之间的协调度呈现递增趋势,由0760提高到0935。2012—2016年,协调度呈现递减趋势,由0909降低到0838。(2)2007—2016年河北省各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分值整体呈递增趋势,但地区间存在差异。整体看来,唐山市的评价分值明显高于其他各地市,其次为廊坊市和石家庄市,邢台市的综合评价分值较低。(3)2007—2016年,河北省农业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化趋势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2007—2012年,综合效率小于095,处于较低的水平。2013—2016年,综合效率大于095,处于较高的水平。大部分年份存在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从业人员、农用地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投入过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出不足的现象。[结论]河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今后更应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协调性,推动农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向更高水平发展。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效率的提升主要是依靠生产规模的优化配置,技术创新发挥的作用较小,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亟待进一步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测算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38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探究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其次运用fsQCA分析方法,探究5个前因条件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结果 (1)显示自全面取消农业税以来,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持续性,技术进步呈现退化趋势,但效率改善明显,技术进步与效率内部出现波动性特征,且增长驱动模式具有地域性特性。(2)长江经济带具有2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H1:财政支持—信息对称—结构合理驱动型,H2:财政支持—交通便捷驱动型,同时明确3条非提升路径。结论 提出增强财政支农力度,重视农业劳动力外流现象,因地制宜制定农业发展政策以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疏勒河、黑河、石羊河、黄河上游、嘉陵江5个流域为评价单元,研究2001—2016年甘肃省的流域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的趋势、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不同流域农业生产投入及其冗余状况对生产效率提升途径进行探索。[方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BCC和CCR模型分析该省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特征,并利用Mann Kendall法进行趋势检验,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2001—2016年甘肃省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总体走向呈现上升并趋于稳定,这种上升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2)从时间序列来看, 2001—2016年甘肃省及各流域地区的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并趋于稳定状态; 从流域空间上来看,各流域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比较结果为:黑河>石羊河>黄河上游>疏勒河>嘉陵江;(3)总人口数、城镇化率、降水量、产水模数及GDP耗水量这5个影响因子的显著性和代表性增强,对甘肃省水土资源匹配的解释程度也较强。[结论]甘肃省水土资源匹配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各流域水土资源利用和管理特点出发,采取具体措施优化限制因子,可以促进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又能够引导区域农业经济空间的合理化,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突破要素制约,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研究要素禀赋与农业转型升级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这有助于从本质层面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使得农业发展具有高质量、高效率以及高效益,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方法]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用2001—2016年的全国数据,研究要素禀赋变量组与农业转型升级变量组的相关性。[结果]要素禀赋升级能够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要素禀赋中的劳动力、中间投入、科技投入、环境及土地都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中占重要地位,而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相对较小。目前,农业的规模效益凸显,资源利用率仍有上升空间,农业发展处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过渡阶段。[结论]农业转型升级依靠要素禀赋升级,要推动自然要素向高级要素发展,培育劳动力的内生优势,提高科技转化率;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采用绿色生产方式;进一步发挥资本的粘合剂效应,提高农业资本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安徽省地级市的农业产值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整后农业投入产出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08-2018年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结果表明:当前安徽省只有少数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达到有效,大部分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处于增长状态,存在较大发展潜力;另外,各地级市由于技术进步水平和生产规模等不同,农业生产效率也具有较大差异。基于此,安徽省应加大农业发展投入,各地级市需因地制宜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灌溉大国,农业水价的变化对农业影响较大。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农业水价效应的研究进展。[方法]农业水价效用是指农民在消费水资源时对农业水价的满足程度,由于农业用水是准公共物品,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农业水价效用体现在水价变化对农户用水行为的引导以及由此导致的节水技术采用,种植结构调整等生产方式方面的改变、以及对农民收入影响及思想观念方面的作用等。[结果]国内主要通过需求弹性等方法分析了农业水价变化对农业节水、农业生产、农民收入、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国外专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农业水价对农户行为、经济价值及管理体制的变化。[结论]该文探讨了农业水价效应研究存在的问题,即农业水价效应宏观性不足、研究缺乏完善指标体系、水价效应滞后性关注不足。提出了农业水价效应研究发展趋势:(1)拓展视角,从宏观角度观察;(2)建立完善的农业水价效应评价指标体系;(3)结合改革,关注农业水价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重庆市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重要的综合产业基地,探究该地区农业供给效率和农业发展潜力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政策制定具有积极意义。方法 文章以2001—2017年为研究时段,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农业供给效率进行动态分析,采用熵权法构建农业发展潜力指数评价模型,并根据各地区农业发展潜力指数构建农业发展潜力竞争模型。结果 生产要素弹性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7年农业劳动力弹性、农业土地弹性和化肥使用量弹性呈现负增长趋势,在农业供给侧结构中的贡献程度在逐渐减弱。农业资本弹性、农业机械总动力弹性和农业技术进步随着时间呈现增长的趋势,应该加大农业资本的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综合分析生产要素弹性和规模报酬指数,2001—2017年重庆市农业供给效率在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潜力指数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7年全市农业发展潜力指数从47.15增长到60.13,各区县农业发展潜力指数也都呈明显的增长趋势。结论 重庆市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由外延式增长方式逐渐转化为内涵式增长方式,农业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密集型转化,农业供给效率在明显上升,各地区农业发展潜力指数在逐渐增加,经济发展程度对农业发展潜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充分调动农业用水户管水积极性,减少政府工作压力,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开展农业用水自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农业用水自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用水自治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农业用水自治建议。结果 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农业用水自治是农业用水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用水“最后一公里”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好农业用水自治功能,有利于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和农业用水效率。结论 农业用水自治可以分为完全自治、半自治、微自治、完全不自治4种类型,现代农业用水自治是未来发展方向。我国农业用水自治存在缺乏系统理论指导等四方面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用水自治理论研究等4个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文章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家(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以下简称RCEP国家)农产品进口贸易的面板数据,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国别数据切入,研究中国同RCEP国家的农产品进口贸易效率及潜力,为中国与RCEP国家农产品进口贸易的深入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中国自RCEP国家进口农产品的平均效率为0.54;中国与RCEP国家经济规模、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和货币自由度等因素提升了进口贸易效率,人口规模和贸易自由度等因素阻碍了进口贸易效率的提升;从国别差异看,中国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产品进口贸易潜力和可拓展空间较大;从农产品分类看,4类农产品的进口贸易效率较高;总体而言,进口效率与潜力存在较大的国别异质性,增长拓展空间有待进一步释放。结论 中国应进一步加强同RCEP国家的海陆航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扩大同RCEP国家,特别是贸易效率低下而未来潜力巨大的新西兰等国的农产品进口贸易。  相似文献   

17.
[目的]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山东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对于农业生产效率的不同影响,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有效提高该省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使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山东省2015年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进一步使用Tobit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山东省2015年平均农业生产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分别为0.754、0.826和0.913,不同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从细分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来看,农业配送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和农技推广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山东省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差距较大,而不同行业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农业生产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针对上述分析,该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高效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适度扩大山东省农业生产规模,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先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在农村地区普及多元化教育,引导金融保险服务业与农业协同发展,创新财政支农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探讨农业面源污染领域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热点和前沿,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突现的文献计量分析法,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2000—2021年农业面源污染领域国内外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发文量最多,占全球的46.18%;(2)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聚类分析表明目前国际上农业面源污染领域的知识群组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氮和磷、农业面源污染模型、最佳管理措施、冗余分析等,而国内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化肥、人工湿地、防治对策等方面。(3)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生物技术控制农田径流中氮磷污染、利用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技术建立多种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集成与优化、确定经济技术上可行的最佳管理措施、识别源区域的风险水平和空间分布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结论]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应用环境友好型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虑碳排放约束,分析甘肃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特征和区域特征,以期为提升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2005—2016年甘肃省14市州面板数据,以农业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对甘肃省农业环境效率和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测算。[结果](1) 2005—2016年甘肃省农业环境效率值总体呈现下降—上升—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且均小于1;(2)碳排放约束下甘肃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年均值为1.010,年均增长率为1%,且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3)甘肃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其中中部地区增长最快,陇东南地区次之,河西地区增长最慢。[结论]忽视碳排放将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各区域依据自身资源禀赋,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思路,提高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率是提升甘肃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科技园区的迅速崛起,在提高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在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参考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模型建立的程序进行了讨论,进而建立了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园区的发展水平会随着经济、技术及农业投入等因子的增加而有所提高;但由于某一特殊时期资金投入、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农业生产设备及农田水利发展水平等指标投入的减少,会导致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据此,应该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来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科学发展,以实现全省农业经济发展促进人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