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孔     
《英才》2010,(10):12-12,14
傅成玉再卸一职 中海油服宣布,继辞任中海油CEO后,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傅成玉8月26日辞去中海油服董事长及董事职务。原中海油服CEO刘健出任公司董事长,原COO李勇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  相似文献   

2.
收购优尼科对中海油的未来意味着什么,现在很难料定6月23日清晨,中海油股份公司宣布以185亿美元现金要约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和另一家美国石油公司雪佛龙展开竞争。这以后,54 岁的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中海油股份公司董事会董事长傅成玉,开始出现在众多的分析师和一些媒体面前,兴致勃勃地向大家解释,中海油股份公司刚刚做出的决定,有多么明智,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很高。  相似文献   

3.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服”)是中海油集团公司所属的控股公司。作为该领域最大的综合一体化能源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40多年的服务经验.业务贯穿该能源领域的勘探、开发,生产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单纯以经济收益而言短期内很难获得理想的回报,甚至可能会在一段时间拖累中海油的业绩历时7个月波折,中海油2月底终于宣布完成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交易总对价约151亿美元。中国企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5.
沉浮     
《中国企业家》2009,(8):22-22
[上任] 杨华履新中海油总裁 中海油人事变动3月31日终于尘埃落定,原中海油执行副总裁、首席财务官杨华被委以总裁之职;原总裁周守为由执行董事调职为非执行董事,专职担任母公司常务副总,任期12个月;原非执行董事罗汉退休。  相似文献   

6.
环球资讯榜     
《经营者》2008,(14)
<正>挪威:AWO公司被中海油收购据悉,7月7日,挪威海上钻井公司Awilco Offshore ASA(AWO)已与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中海油收购AWO公司100%的股权。这笔收购总对价约为127亿挪威克朗,相当于25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企事     
<正>傅成玉盘点中海油并购败因 呼吁政府统一协作 “政府职能部门不要各管一摊,否则中国 企业很难在海外收购中取得胜利。” 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日前在“2005沪 港青年经济发展论坛”上直言不讳。此话既是对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落败所作的“总结”,更是 对该公司正在进行的海外并购所作的“预言”。 眼下,中海油正就澳大利亚高更气田的收购与雪 佛龙展开又一轮谈判。  相似文献   

8.
中海油目光料投向更多中型收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前大型收购案失利后,中海油目 光投向规模较小的交易 ◆中国石油企业正抓紧机会扩张 ◆中海油或有意于Bridas在土库曼斯坦的资产  相似文献   

9.
1.宣传和游说。在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中,中国企业第一次尝试了在美国主流媒体上进行宣传的做法,阐释了中海油是出于商业目的而非政治需求,虽然它们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成效,但已经具备了开拓意义。如果中海油早一年将自己介绍给美国人,结果是否会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10.
中海油的标本价值在于告诉中国企业,错误地评估了在西方国家商业交易的文化效应,就会遭遇来自商业以外的文化、政治、法律风险中海油竞购事件给我们许多思考和经验:怎么面对美国公众和美国政界的消极反应?这对未来即将走出国门、准备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中国公司,中海油的标本价值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并购优尼科失败后仅23天,雪佛龙CEO大卫·奥雷里便匆匆来到中国,坐在了中海油CEO傅成玉的办公室里,他这次来不是想“打仗”而是为了“讲和”。虽然雪佛龙成功并购优尼科,但是与中海油不同,没有中国巨大市场的支撑,雪佛龙依然不能通过并购缓解自身的危机。此次大卫找到傅成玉正是为了缓和与中海油的冲突,为他的天然气资源寻找出路。而当傅成玉提到雪佛龙在并购优尼科过程中,采取的非市场化手段和大打政治牌的问题时,大卫只好默不作答,把话题转移。虽然优尼科并购失败使中海油迅速扩张受挫,但这并没有动摇傅成玉以及中海油高层管理者继续向…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1月20日,编号为2883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旗下的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服)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市场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当天香港联交所成交量最大的一只股票.这也是2002年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最成功的股票.中海油服的成功上市,不仅为国企存续企业的发展指出了道路,而且也对深化国企改革产生了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总裁》2003,(9):72-72
对高层管理人员大规模的MBA培训,源于中海油领导卫留成提出的“5年之内进入世界500强”的新战略目标。配合这个目标,管理层梯队培训计划便在中海油总公司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大卓  松涛 《英才》2008,(7):76-77
手握协议书拍张照片,宏华集团董事长张弭一再要求摄影记者拍清楚上面的每个字。这份协议书上写道:中海油母公司中海油总公司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向宏华购买海洋及陆地钻井设备,亦将宏华列为其优先供应商之一,此外,当宏华进行并购交易,如果需要其他投资者参与时,中海油总公司将享有优先参与权。  相似文献   

15.
人物     
《中国企业家》2011,(8):32-32
沉浮石油巨头高层换岗 4月8日,石油行业三大巨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高层进行新一轮调整。根据中组部任命,原中海油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傅成玉接任原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苏树林职位,  相似文献   

16.
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已成为当今企业集团壮大的一种重要方式,并购的开展和实施也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议题。2012年12月8日,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中海油)收到加拿大工业部部长的通知,加拿大政府批准了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公司的申请。文章以此为背景,分析中海油并购尼克森的战略意义,探讨并购实施的过程,希望从中得到更多企业并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战略性资源的贫乏,跨国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这就为中国企业执行"走出去"战略创造了良好契机,在这样的时机之下,中海油完成了对尼克森石油公司的并购。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阐述了中海油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同时,也为中海油更好的完成并购后的整合工作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我国第三大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海油")考虑对美国同业对手尤尼科公司发出逾13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它标志着中国企业规模最大的一宗海外收购案拉开了序幕.但是历经雪佛龙公司及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阻挠,这宗收购案的进程可谓一波三折.最终,中海油权衡了各方利弊,果断地宣布退出竞购,虽然令国人感到惋惜,也使我们看到了希望.中海油收购尤尼科其意义深远,在整个竞购过程中,中海油遵守国际规则,始终抱着积极主动的合作态度,但是仍有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了收购的失败.其中包括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缺乏跨国兼并经验、国际商战的扑朔迷离、跨国运作的公关技巧等等因素.本文从公关技巧这一角度来分析中海油收购案,为将来国内企业跨国兼并运作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我国第三大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海油”)考虑对美国同业对手尤尼科公司发出逾13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它标志着中国企业规模最大的一宗海外收购案拉开了序幕。但是历经雪佛龙公司及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阻挠,这宗收购案的进程可谓一波三折。最终,中海油权衡了各方利弊,果断地宣布退出竞购,虽然令国人感到惋惜、也使我们看到了希望。中海油收购尤尼科其意义深远,在整个竞购过程中,中海油遵守国际规则,始终抱着积极主动的合作态度,但是仍有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了收购的失败。其中包括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缺乏跨国兼并经验、国际商战的扑朔迷离、跨国运作的公关技巧等等因素。本文从公关技巧这一角度来分析中海油收购案,为将来国内企业跨国兼并运作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20.
8月2日,中海油决定撤回以18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投标。结果雪佛龙以总值17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份完成对优尼科的收购。在此,我们除了对中海油所遭遇的政治风险可能以法律行为的形式表现进行分析外,更想探讨的是.假使中海油收购成功,其将会面临的额外风险。这将有助于阐明上述石油天然气行业特有的诸多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