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技术在智能轮椅自主导航中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智能轮椅为平台,研究了基于轮椅的声纳和摄像头信息融合的智能轮椅避障方法,阐述了这两种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融合级别和结构模型,对声纳和CCD采集的障碍物信息进行融合。通过智能轮椅实验室室内环境中的避障实验,验证了使用两种传感器进行信息融合后的避障策略优于只使用声纳进行避障策略,为智能轮椅实现自主导航提供了更加精确的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2.
移动机器人基于激光和视觉SLAM导航可实现环境的智能感知和非固定路径行走,其中视觉SLAM导航是指机器人利用视觉系统实现自主定位与地图创建,其优势为结构简单、成本低,信息量丰富.而视觉里程计作为移动机器人视觉SLAM导航的前端,能为机器人自主导航提供廉价、可靠的位姿估计.本文对移动机器人视觉里程计的概念与发展历程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开发》2009,(11):155-155
据中国科大陈小平教授介绍,由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多智能体系统实验室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可佳”,是目前国际上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服务机器人之一,不仅具备了一定的环境建模、人脸识别、自动导航、人机语音对话、自主抓取物体等基本能力,还具有独一无二的两大特色:一是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服务机器人复合任务自动规划。如饭后收拾餐桌。餐桌上有很多餐具,如果机器人每次只拿一两个餐具,就要在餐厅和厨房之间往返多次。如果机器人把小餐具放在大餐具(如盘子)上搬运,就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能不能自动地“想出”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就体现出机器人的智能水平。  相似文献   

4.
导航系统是移动机器人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地图构建、定位和路径规划3个部分。近年来,关于机器人导航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多,但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底层控制器结构和算法上,对上层控制软件的研究少之又少。文章从解决机器人导航定位的实际问题出发,利用Kinect双目视觉传感器获得三维点云数据,并使用ROS下的工具包move_base、gmapping和amcl设计了一套机器人导航方案,并在样机上进行了实验测试。  相似文献   

5.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人力成本的增长,机器人自动焊接在小批量、高柔性白车身生产线上应用越来越多,但在一些单一高产量车型生产线中运用机器人进行焊接的成本较高。文章介绍的简单焊接装置通过与工装的设计融合,定位、焊接一体化,结构上实现定位和焊接,满足尺寸定位要求,保证产品间隙段差,并解决一些工装密集、人工焊接人机工程问题或机器人焊接难布置的问题,实现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8,(16):134-135
本文介绍了一款基于单片机技术和九轴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及短距无线射频传输技术,智能轮椅,用于对当前市面上轮椅只能通过手部运动控制轮椅运动方向的问题进行改进,以实现通过头部运动控制轮椅运动的想法,用来解决双手及颈部以下运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出行问题。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建设是医院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基于本馆的发展目标来定位,创建特色小数据库和导航库,同时兼顾共建共享。数字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提供知识服务,要求有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队伍。通过采集电子文献和对现有印刷型馆藏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馆藏。通过导航库技术、信息推送技术、智能代理技术实现数字化建设,并以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模式更好地实现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车联网是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融合下衍生的,车联网能让车与车“对话”,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利用卫星导航、移动通信和无线网络等接入技术和网络服务支撑技术,实现人、车、路、环境之间的智能协同,从而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南方 《企业文化》2016,(1):66-67
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致信祝贺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习近平主席表示,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威为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机器人的应用逐渐出现在多个领域,其中轮式机器人在家庭、服务行业、企业中均有不同的应用。文章对轮式机器人在自主导航问题中的目标定位和路径规划算法进行初步研究和应用。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可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智能清洁机器人在国内的普及速率成倍增长,与传统的清洁机器人相比,具有高效便捷等特征.本文通过结构设计以及相关趋势的梳理,构建出一款免碰撞、自救防卡死,自动充电、自主导航规划路线并配以摄像头、四旋翼以及红外感应装置,可由手机APP远程操控的旋翼类智能清洁机器人模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三维建模等进行初步模拟,提高家居清洁效...  相似文献   

12.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机器人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可以用来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任务,因而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传感技术的进步,将是机器人智能化的关键和特色,新型传感器的应用、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等将成为新一代机器人实现更高级智能行为的基础。本文从日常教学中实践总结,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传感器在机器人中的分类及常见机器人传感器的结构、功能和特性等。  相似文献   

13.
在民用飞机中,研究基于所需导航性能(RNP)运行的机载综合导航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可以达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导航信息高精度、高可靠性输出的目的。同时,在导航信息融合的基础上,研究导航信息的管理、监测与评估技术,可以在早期发现导航传感器的故障,保障导航系统的完好性,对导航性能进行实时监视和告警,实现对故障系统的实时处理和完好信息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机器人技术不断革新,迎宾机器人作为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深受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等场所的青睐.本文所设计的迎宾机器人具有智能检测来宾功能,发出欢迎声音并引导来宾参观展区等.本文首先阐述了迎宾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组成,硬件结构的搭建、 各个子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的关键技术.阐述了迎宾机器人行进路线的规划与设计,寻迹方式和室内定位方法的选取与实现.使机器人的各个子系统能够稳定工作,相互协同,完成整个机器人的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8,(15):164-165
智能清扫机器人有机结合机器人技术与吸尘器技术,能够实现地面环境自动化清洁,取代传统人工清洁,解放了劳动力,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新经济时代,智能清扫机器人的前景极为广阔。行走驱动系统是智能清扫机器人的一个主要组成,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使用性能。本文主要介绍智能清扫机器人的主要组成与结构,并分析设计行走驱动系统的一些技术。  相似文献   

16.
具备类人的意识与思维是创造管理会计智能机器人的目标,也是讨论管理会计机器人智能判别标准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发展,管理会计师在履行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不仅应“知事”与“懂人”,更应具有“灵性”。管理会计机器人智能判别具有“四层六级”智能标准:第一层为功能智能(一级);第二层包括形式智能(二级)、内容智能(三级)和价值智能(四级);第三层为共情智能(五级);第四层为创新智能(六级)。本文深入探讨了管理会计机器人智能层级的标准问题,为人机物在管理会计领域的协同与融合提出了具体可操作性依据,丰富了管理会计理论。  相似文献   

17.
图书搬运机器人是实现图书馆信息化与自动化的重要设备.其关键技术是机器人自动识别技术、自动导航技术、机器人移动装置设计及图书存取机械手设计.本文设计的图书搬运机器人可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对图书进行识别、搬运和上下架,这不仅降低了图书馆员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图书上下架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北斗/CDMA组合导航数据融合及其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导航定位技术-北斗/CDMA导航定位,进一步研究了如何利用数据融合技术提高定位精度与可靠性。设计了一种简化的联邦卡尔曼滤波器并给出了相应的滤波算法流程。最后提出了北斗/CDMA组合导航定位技术在军事物流监控调度系统中的应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姜昊彤 《价值工程》2014,(27):238-239
随着移动平台技术和手机应用领域的快速增长,针对手机的定位、跟踪、导航等业务的需求将越发旺盛。Android作为一款新型的智能操作系统,具有开放性好、软硬件功能扩展性强的特点,开发基于Android的家长手机监控系统应用潜力巨大。本文探讨了定位技术及其应用现状,介绍了Android平台,结合AGPS定位相关理论与算法,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ndroid的家长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20.
流程自动化与智能化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RPA机器人能够在非侵入、轻程序的情况下有效实现智能财务、智能管理、智能内控。本文聚焦税务管理方面,介绍了企业税务岗位的工作内容,识别其中流程自动化的需要,分析了RPA机器人在税务岗位(进行税务管理)的重点应用场景,结合某投资集团的实例,探索RPA技术如何优化税务岗位操作,实现税务管理智能化,并对RPA机器人在企业财务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