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商》2016,(8)
"打车软件"出现,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也带来了新的法律问题。本文以专车运营下出现交通事故时的责任分担问题为中心,对"打车软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法律性质以及完善方向加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打车软件的兴起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目前国内稳定的打车软件市场尚未形成,而且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确定性,因此对于打车软件每天都会有很多新闻报道,本文采取以"打车软件"为关键词,从百度上搜索的2015年2月15日至2015年8月15日的276篇不重复报道,并根据新闻报道内容提取关键词,利用BICOMB构建了共词矩阵,并形成相关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完成了对打车软件新闻热点挖掘,分析出当前打车软件的新闻热点。  相似文献   

3.
打车软件市场的兴起是建立在移动支付与地理信息定位基础之上的。2014年年初的打车软件"烧钱"大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两大打车软件分别得到财力支持,最终"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大软件几乎完全占据打车软件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本文运用博弈论的相关原理对目前我国打车软件市场进行分析,为其提高自身竞争力给予理论依据,并对打车软件的竞争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形式,对打车软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文主要就打车软件在合肥市的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打车软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范敏 《市场研究》2014,(3):11-14
<正>引言:滴滴和快的两大打车软件"火拼"的背后,是否是两大互联网巨头企业关于移动支付市场的一场争夺战呢?一、打车软件大战如果你是打车族,最近一定被快的打车或者是滴滴打车的奖励返还乐坏了吧,乘客和司机在这场"打车软件大战"中  相似文献   

6.
出租车汽车行业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建立了打车软件,不仅使出租汽车乘客和司机之间实现了实时在线沟通,而且对提升出租汽车运行效率、缩减交通调度成本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打车软件应用逐渐频繁的过程中,其存在的问题也相继暴露。在此背景下,文章针对我国打车软件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展开研究,为推动国内打车软件持续发展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共享经济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以X打车软件为例,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入手,分析了"专车类"共享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为共享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调查目前打车软件的现状,从电商、打车软件公司、司机和乘客等方面横向分析打车软件的优缺点,纵向深入分析打车难的问题本质,综合分析后提出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9.
《商》2015,(43)
为了分析"打车难"根本因素,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等软件构建了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评价模型,对北京市当地打车难现状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分析发现,影响出租车供求平衡的主要因素是乘客等候时间及空驶率。其次从时空方面分析发现,一般在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间,打车较难,且在交通流量大的交通路段"打车难"现象严重。最后,针对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对缓解"打车难"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2016,(2):292-293
为了评估现有打车补贴方案的有效性,以出租车运价、乘车时间、等待时间为指标,运用微分方程,借助EXCEL、MATLAB等软件建立打车难易度评估模型,以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发现,对比补贴方案实施前后的打车难易度,得到结论为:打车公司的补贴方案只能很小程度的缓解"打车难"问题,但在现象宏观上并没有明显帮助。最后,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对补贴方案的改进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打车软件竞争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双边市场理论,对滴滴、快的这类打车软件的特征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竞争策略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由于"赢者通吃"的现象存在,打车软件在发展初期以扩大用户规模为主要目的,并对用户采取补贴策略;随着平台的发展趋于稳定,将依据具体情况探索盈利模式,实现平台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无须路边拦车,在屋里动动手指头,出租车就会"服务到家"。"打车难"正催生一类新型App应用市场——手机打车。既有嘀嘀打车、摇摇招车等手机应用程序招徕全城出租车司机,又有大众、强生等出租车公司推出各自的打车软件。手机打车市场正风生水起。与团购网站一样,打车软件APP并非国内首创。英国有Hailo,美国有Uber,而且都在过去两三年中获得风投的青睐,融资规模达数千万美元。其中,Uber在2011年底更获得3,200万美元的融资,投资方来自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和高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率也在迅速上升,另外,移动终端的支付门槛放宽以及用户开发成熟,各类打车软件风起云涌,成为市场的一股热浪。本文以打车软件为研究对象,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导向,在分析打车类软件客户端接受"创新扩散"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未来发展的策略,使之更好地实现创新的扩散。  相似文献   

14.
《商》2015,(6)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专车服务却相迎。回首向来打车处,归去,哪怕风雨也有情。不知何时"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易到用车"、"Uber"等打车软件开始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专车以优惠的价格,人性化的服务,自由的选择,快捷的支付,正在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影响我们的消费模式。专车的到来无疑给传统的出租车行业一当头喝棒。然而就在专车风生水起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有可能导致专车市场就此夭折。因此,本文以共享经济为理论基础,分析专车利弊、市场需求以及政府监管所存在的漏洞,进而提出只有加强专车的规范化运作,才能切实有效地保护乘客的信赖利益,使得专车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商》2016,(11)
继2013年年底热议的打车软件抢占出租车市场现象后,近年来,由打车软件推出的专车服务再次遭到各方讨论。专车作为新兴事物,以个性化的服务、无底线的补贴等优势在市场中迅速占有一席之地。尽管乘客对此喜闻乐见,但专车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6.
《商》2015,(34)
在经济发展,交通紧张的背景下,一种新兴的出行方式——网络打车应运而生,并广受欢迎与认可。但是,网络打车软件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本文试图从法律视角,探讨网络打车软件预约出租车所引发的一些法律问题,以便更好地完善法律,规范与解决网络打车软件预约出租车秩序。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的视角,综合考虑了诸多影响因素对居民出行需求的影响,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引入匹配度等概念,利用不同地区的交通高峰时段和低谷时段的出行总量来作为衡量不同时空的概念,从而对不同时空的挂单出租车供求匹配程度进行了直观的比对分析。从现有公司的补贴方案中,选择了打车软件中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打车软件的补贴方案进行研究,并以大连地区为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引进补贴金额这项影响因素,以匹配度作为衡量出租车供求匹配的指标,计算得出四种补贴方案的匹配度,同不使用打车软件时的匹配度进行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打车软件的使用对出租车供求匹配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的改进,深入探讨了打车软件提供商所支付的补贴对乘客及司机两方面产生的影响,通过补贴方案对匹配度的影响程度缓解打车难的问题给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手机打车软件在国内引发了诸多争议。本文通过打车软件与电话叫车、街头招车的比较体现其优越性,并结合国外打车软件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从软件运行、监督管理、市场应用等几个方面提出打车软件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商》2015,(35)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应用软件平台的快速发展,打车软件随之以迅猛之势进入出租车市场,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一时间备受争议。本文则以三亚为例,从打车软件对出租车市场带来的双面影响出发,分析其存在的积极性和消极性,从而为打车软件理性使用、科学监管及行业合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正2月17日,深圳欢乐海岸紫苑,在欣赏完唐朝茶艺表演完后,记者见到了Uber的亚洲运营总监Allen,这位金发碧眼的亚洲总监第一时间提醒记者:"不管是嘀嘀打车,还是快的打车,它们其实都不是移动叫车概念的创始者,Uber才是租车应用的鼻祖。"在国内,打车软件在风投公司的撑腰下,正在为争夺用户酣战中。作为外来者兼陌生者的Uber,相比关心谁是鼻祖,人们似乎更关心谁更"优惠"。还有,宣称走高端路线的打车软件Uber,能在这片红海中杀出一片蓝天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