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滴滴的赌局     
资本在赌市场,而更多的年轻人在赌一个梦想。2015年情人节最浪漫的事情一定包括两大打车软件巨头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正式宣布"喜结连理"。持续了近两年的打车软件大战最终以两家的结合告终。就在两家正式宣布"在一起"的前一个月,我们对这两家分别作了深度采访。滴滴打车坐落在北京中关村北部的得实大厦,这里也是全北京互联网人才和年轻人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和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类似,滴滴打车将整层办公区域设置成开放式空间。整个办公空间里弥漫着年轻的荷尔蒙,激情和萌动是这  相似文献   

2.
打车软件市场的兴起是建立在移动支付与地理信息定位基础之上的。2014年年初的打车软件"烧钱"大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两大打车软件分别得到财力支持,最终"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大软件几乎完全占据打车软件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本文运用博弈论的相关原理对目前我国打车软件市场进行分析,为其提高自身竞争力给予理论依据,并对打车软件的竞争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5年2月15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联合宣布,两家公司实现战略合并。近年来,"滴滴"、"快的"两大移动终端之间的竞争风靡一时。各自背后的发行企业——腾讯和阿里对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实行"车费补贴",以求占领网络服务的市场份额。两者的消烟战尘埃落定,两者之间的价格博弈行为值得去回顾与分析。伯川德模型则是典型的价格竞争博弈模型,借用伯川德模型可以更好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博弈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4.
2014年被称为O2O电商元年,年初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博傻"的背后是O2O市场两大集团阵营的对垒;O2O的应用转型并非易事,中国传统行业特别是传统零售业面临诸多困境。本文针对O2O模式在零售业的应用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陈永谦 《新财富》2014,(3):12-15
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补贴大战,让消费者体验“免费”打车的乐趣。热闹的表象之下,是打车软件尚缺乏盈利模式支撑的事实,以及互联网巨头决战O2O的决心。  相似文献   

6.
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个行业争相恐后的涌进了电商领域,大量功能强大的手机APP应运而生,这些软件普及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13年起,打车软件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以分析滴滴快的为例,探讨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以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打车软件竞争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双边市场理论,对滴滴、快的这类打车软件的特征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竞争策略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由于"赢者通吃"的现象存在,打车软件在发展初期以扩大用户规模为主要目的,并对用户采取补贴策略;随着平台的发展趋于稳定,将依据具体情况探索盈利模式,实现平台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滴滴"、"快的"为代表的打车软件企业得到迅猛发展。文章首先拓展了传统防降价均衡模型,其次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未实行战略合并前的打车软件企业转换成本、网络效应、司机规模与均衡价格和补贴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对寡头企业在明确相关关系基础上如何进行差别化定价策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迅速发展,移动软件的高效带给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便利,因此更多的商家开始进行移动营销。然而,移动营销与传统的营销有很大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不能做到面对面的交易或者说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使得大多数消费者难以接受。2014年最热门、最火爆的软件要数两款打车软件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而这两款软件在2015年2月合并,成为移动出行领域的霸主。本文主要就这两款打车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移动营销的成功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方式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滴滴打车"就是其中的代表."滴滴打车"的未来发展要逐步摆脱对资本的依赖,建立起有效的商业模式.在分析"滴滴打车"产品的竞争策略及运营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从收取佣金、提供商业信息咨询、拓展O2O业务、为市政建设规划提供数据支持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滴滴打车"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李雨石 《光彩》2016,(9):20-21
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与优步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作为中国打车软件市场的两大巨头,滴滴和优步中国的合并将使得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归于一个主体之下,这是否会导致市场垄断?  相似文献   

12.
公司合并的历史由来已久,各行各业无不涉及。如今快的与滴滴的合并更是引人注目。二者合并前竞争激烈,合并之后齐力垄断国内打车软件市场。看似战争熄火,美国的Uber正悄悄打入中国市场。企业战略的本质是一种博弈,博弈论和企业经营战略之间有着天然的相通之处。文章将利用博弈论及其原理建立模型,浅析滴滴与快的合并对出租车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滑明飞 《华商》2014,(4):10-12
“以后上班不用挤公交了.打车不仅无需付费,还能赚2块钱。”2月19日,广州—位白领刘娴在一个微信群里发出这样—条信息,而群里的另一位好友回复:“我赚了3块。”近期,打车软件市场的火拼愈演愈烈。而从用户的反应来看,大战双方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家公司动辄数亿元的投入显然激起了不小的浪花。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     
打车软件补贴价格战持续升级 2013年.打车软件逐渐步入消费者的视线,各类型软件相继推出,而嘀嘀打车、快的打车、摇摇招车逐渐形成三国鼎立的态势。从今年1月20日开始,找到“千爹”的两家打车软件公司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开始“火拼”.掀起补贴价格战,并快速融入到两家巨头的核心业务中。嘀嘀打车快速接人微信,结合微信支付;而快的打车则接入支付宝钱包。  相似文献   

15.
《商》2016,(11)
面对"互联网+"的大趋势,Uber致力于通过平台优化闲置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福利。面对国内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等打车服务平台的市场争夺,Uber采用花式的跨界营销,不断的为用户创造新的体验。随之而来的售后服务却成了Uber的黑点。本文将简要阐述Uber的售后服务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商》2015,(6)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专车服务却相迎。回首向来打车处,归去,哪怕风雨也有情。不知何时"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易到用车"、"Uber"等打车软件开始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专车以优惠的价格,人性化的服务,自由的选择,快捷的支付,正在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影响我们的消费模式。专车的到来无疑给传统的出租车行业一当头喝棒。然而就在专车风生水起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有可能导致专车市场就此夭折。因此,本文以共享经济为理论基础,分析专车利弊、市场需求以及政府监管所存在的漏洞,进而提出只有加强专车的规范化运作,才能切实有效地保护乘客的信赖利益,使得专车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优惠券派发的手段是一个界面似乎很传统,内在却很系统的超级营销工程。快的和滴滴在打车业务上的对掐应该算得上整个2014年,社会影响力最大的狭路相逢战。不但有用户拍手叫爽的补贴大战,还在年末拉着微信奉献了一场让圈里人能找找旁观者偷着乐感觉的公关口水仗。2014年11月末,快的抨击微信封杀朋友圈分享快的红包的举动,侧面指出腾讯把市场竞争搞得很不公平;微信很快做了回应,虽然并没直接针对快的,但强调自己一直对朋友圈的恶意诱导分享营销行为都在实施坚决打击。该事件很快发酵,圈里开始讨论微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回顾201 4年那些妇孺皆知的营销案例时,"撕逼"大战是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线。不管是"王老吉加多宝"之争,还是"小时代3后会无期"粉丝大战,还有"滴滴快的"的江湖恩仇,或是"天猫京东"的猫狗大战,涉及的行业并不少。我们看到很多传统营销方式的无力反抗,也看到很多新锐互联网营销的快意潇洒。过去的这一年,有打着"革传统4A命"这类旗号的新兴创意热店开张,也有全面投资收购新媒体技术公司的传统公关集团忙碌的身影。新风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深入实际调查了解顾客的乘坐体会,UBER公司、滴滴打车的司机运营体会,UBER公司、滴滴打车的经营状况及其经营模式,在此基础上,对UBER公司、滴滴打车公司兼并前的经营状况、兼并后的垄断经营状况分别进行了多层次、多维的SWOT分析与比较研究,对政府、公司、司机、顾客进行多角度需求研究,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商界》2014,(2):24-24
“乘客打车还能赚钱”这不是玩笑,而是2014年初打车app巨头们在市场上的大战与豪赌。如今的激战,就像当年团购大战,想要突围就看谁的钱多,谁的声音大。留下的人,才能去分享打车市场3000亿元的蛋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