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场费是零售商向制造商收取的一种接入费,是市场竞争环境变化的结果。只有当超市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时,它才能实现收费,即进场费在一定程度上是零售商市场力量的体现。但是这种费用一般都在事前征收,因此对制造商而言,进场费是一种沉没成本,它并不会提高市场价格。而且,从其功能和数额上看,进场费仅仅补偿了部分的销售成本,是超市协调渠道成员利益关系、实现渠道利润二次分配的工具。所以,零售商并没有滥用市场力量。因此从整体上看,政府并没有必要对零售商收取进场费的行为进行限制,而是应该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2.
林强  魏光兴 《物流技术》2015,(1):204-208
在市场需求是非线性随机且受零售商努力因素影响的一般情形下,引入通常被忽略了的渠道成员的公平偏好心理特征,研究设计能够协调双渠道供应链的包含努力成本分担参数的改进回购契约。结果表明:即使考虑渠道成员的公平偏好心理特征之后,只要参数取值恰当,改进回购契约就能够协调双渠道供应链。通过数值算例进一步分析了在协调双渠道供应链的改进回购契约下公平偏好对渠道成员利润或效用的影响,发现公平偏好会使零售商遭受负效用且公平偏好强度越大负效用也越大,从而使零售商在供应链整体利润分配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即零售商利润随公平偏好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制造商利润随公平偏好强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2018,(3):74-79
在竞争环境下,分别建立零售商单渠道和双渠道的Stackelberg模型,运用逆序归纳法求最优解,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研究表明,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零售商选择双渠道策略有利于利润的增加,并且,实施差异化定价策略能实现利润最大化。此外,双渠道线上和线下价格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价格弹性系数值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建议零售商实施线下与线上融合的双渠道经营模式,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提供个性化商品和服务,这样既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又能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比分析占主导的制造商和传统零售商交叉持股对单一传统渠道、网上直销双渠道和网上分销双渠道三种渠道结构下供应链定价和渠道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制造商增加对传统零售商的持股份额有利于提升制造商和供应链收益,但会降低传统零售商收益,传统零售商增加对制造商的持股份额有利于提升自身收益,但并不影响供应链收益;当线下线上市场份额相差较大时,网上直销双渠道结构下制造商的利润高于网上分销双渠道高于单一传统渠道;传统零售商利润的高低主要受持股份额的影响,当传统零售商对制造商的持股份额较大时,网上直销双渠道结构下传统零售商的利润高于网上分销双渠道高于单一传统渠道。  相似文献   

5.
连锁零售商和小家电供应商之间的渠道冲突由来已久,有关商品销售的渠道费用问题则是这一矛盾冲突的关键.渠道费用是指流通商品通过渠道分销时给分销合作伙伴的折扣.自连锁零售业发展壮大以来,小家电商品的渠道费用每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以国内一家年销售额近10亿的著名小家电企业为例,在2000年销售4个亿时,渠道费用为8%;到2002年销售6个亿时,渠道费用达到了16%;到了2004年销售8个亿时,渠道费用居然达到了28%,直逼利润底线.小家电市场内这一矛盾关系到整个小家电行业和连锁零售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为此,商务部在2005年11月宣布拟出台<零售商与供应商进货交易管理办法>、<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并公开发表征询意见,在业内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陈星 《价值工程》2011,30(19):14-15
本文从零售商的角度,首先分析了零售商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分散式决策,然后分别研究了供应链系统利润最大化、供应商和零售商联盟下的渠道利润最大化的集中式决策模型。进而提出了与展示量和零售价格相关的批发价加补贴合同,得到协调零售商的分散式决策,达到与系统利润最大化决策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刘柏平  夏晓梅 《物流科技》2009,32(7):136-138
文章从零售商的角度出发.考虑当零售商能够预知市场变化并采用价格折扣时所得到的利润收入,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影响顾客需求的变化。由于采取价格折扣时刻的不同会导致零售商利润收入的不同.文中给出了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并通过实例对模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当前新出现且备受争议的实体零售商向“试衣族”消费者收费的模式进行研究。基于网络渠道与零售渠道共存的结构,考虑了网络渠道分别属于生产商或另一个零售商的两种情况,建立了消费者搭便车行为下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两种情况下,该收费模式对各渠道成员收益的影响。研究认为,对“试衣族”收费的模式可以保障实体零售商的收益,但较低的费用对零售商更为有利,较高的费用会同时降低零售商与生产商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在第三方回收存在规模效应的情况下,文中建立了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回收渠道决策模型。比较了三种回收渠道中回收率、零售价、批发价以及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关系,以及通过算例分析了规模效应对第三方回收率以及供应链上各成员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规模效应较大时,第三方回收渠道优于制造商和零售商回收渠道;在第三方回收模型中,回收率随着规模效应的减小而减小;规模效应较大时,第三方分得最多的再制造利润,其次是制造商,但随着规模效应的减小,利润逐渐转移到零售商那里。  相似文献   

10.
年初频频爆发的零供矛盾使得零供关系再次成为业内焦点。今年两会期间,从事零售业的代表、委员们亦呼吁零售商应该减少不合理收费。作为业内有名的“坏孩子”,家乐福在零供关系方面饱受争议之后,开启了自我转型,减少对通道费用的依赖。这是否意味着零售商开始转变自己的盈利模式?减少对供应商收费之后,零售商利润如何保证?零供关系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1.
针对包含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二级供应链,在单渠道环境下,研究BOPS渠道整合问题。通过构建零售商为领导者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比分析BOPS渠道开设前后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利润、产品质量决策及价格决策,得出单渠道下BOPS渠道整合最优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开设BOPS渠道后欲实现双赢,制造商与零售商须根据具体市场情形做出合适决策。  相似文献   

12.
张岩  顾巧论 《物流科技》2024,(3):96-102
针对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会将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心里预期价格比较确定是否购买产品的情形,建立不同回收模式的博弈模型,研究了消费者预期和不同回收渠道对制造/再制造供应链最优决策及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和制造商总会随着参考价格因子和消费者渠道偏好的变化调整价格来接近消费者预期,且参考价格因子越大,零售商利润越低,第三方回收商的利润越高;当渠道间竞争激烈时,消费者预期对供应链整体利润是有利的;同时渠道销售成本的增加会损害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此外,我们与没有回收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回收再制造可以使得企业获利,且制造商回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由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组成的三层供应链系统.研究需求受库存水平影响的供应链协调问题。首先在非合作的情况下确定各个参与者的利润和零售商的最优订购量;然后用收益共享契约来对供应链系统进行协调。得出一个协调策略.研究结果证明该模型不仅能提高零售商的利润.还能提高分销商和制造商的利润。通过研究分析给出各个协调参数的有效值域;最后。给出一个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8,(3):106-109
研究了供应链管理中利润与风险平衡问题,在已有理论基础上对经典报童模型进行了扩展,把单周期报童模型扩展为双周期带有缺货损失与保管费用的订购模型。用一段时间内的期望利润表示供应链核心企业零售商所挣的利润,采用经典的利润均值方差算法来衡量风险的高低程度。在综合考虑利润的期望与风险平衡时,提出效能函数来平衡收益期望与风险。并结合实例进行模拟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本文带有缺货损失与保管费用的订购模型,比没有保管费用的订购模型所产生的订购量更为合理,用效能函数来平衡供应链管理中的利润和风险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刘啸尘 《价值工程》2010,29(14):6-8
本文以一个供应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市场需求受零售商进行促销投资的影响,供应商采取了共同补给期和补偿促销投资的协调策略。本文分别建立无协调策略与协调策略下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利润模型,并对促销投资额与补给期的进行决策。共同补给期条件下,零售商的利润会比无协调策略条件下有所减少。供应商通过补偿促销投资的方式使得双方的利润都有所增加。最终,在共同补给期与补偿促销投资的双重策略下,零售商与供应商可以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由多个相互竞争制造商以及多个相互竞争零售商组成且零售商面临分布不定的需求的供应链网络均衡。借助变分不等式理论,刻画了制造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的最优行为,建立了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并设计网络均衡的求解算法。数值分析了分布不定和限制性价格上限对网络均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随机需求相比较,需求分布不定情形下的零售商利润将减少,制造商利润将增多且生产量更大;当存在限制性价格上限时,消费市场可能出现商品短缺,且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总利润减少。  相似文献   

17.
马凌  许建雷 《物流技术》2012,(21):360-364
基于Stackelberg主从博弈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环境下的双渠道决策问题。结果表明:当顾客对网络直销渠道的接受程度处于较高水平或者服务弹性处于较低水平时,制造商应引入网络直销渠道并自己主动制定网络直销渠道的零售价格;反之,则应完全通过传统零售渠道来销售产品。而在顾客对网络直销渠道的接受程度处于较低水平而服务弹性处于中等水平时,制造商应引入网络直销渠道并跟随零售商的零售价格来制定网络直销渠道的零售价格。同时,制造商应努力提高顾客对网络直销渠道的接受程度,以主动提升在服务弹性较小时的最大利润。同时零售商的回收努力程度与产品批发价格负相关,制造商如果希望零售商提高回收努力程度以提升企业形象,应控制降低产品批发价格。  相似文献   

18.
杜嘉倩  梁喜 《物流科技》2024,(10):144-150
针对制造商主导下的联合减排问题,设计研究区块链技术对成本分担契约的影响,引入区块链单位验证费等参数,分析不同减排模式下区块链技术和消费者敏感对碳减排量、定价和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不采用区块链技术,当零售商的成本分担系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联合减排模式下的零售商利润和供应链利润都增加。采用区块链技术时,联合减排模式下的制造商利润总是高于单独减排模式,当成本分担系数小于某一阈值时,联合减排模式下的零售商利润高于单独减排模式。单位验证费用只对批发价格有影响,对零售价格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现实易腐产品供应链为背景,研究单一零售商和单一供应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即供应商可通过直接在线渠道和间接零售渠道销售易腐产品,除了产品数量下降外,产品质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同时,产品质量的下降会影响零售渠道的需求率。分别建立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类模型,并提出相应算法求解最佳价格、订购频率和订购周期等。结果显示,分散式的供应链不仅会侵蚀两家公司的利润,并且产品的浪费率也较高。通过采用收入分享和二部定价法的方式能够协调供应链,减少供应链的总浪费率。同时,随着产品劣化率的提高,两家公司会更倾向于进行供应链协调,协调合同对零售商利润的提升更为显著。在模型扩展部分考虑直接渠道的交货时间,结果表明,分散式模型的供应商会投入更多资金以缩短交货时间。  相似文献   

20.
基于Stackelberg主从博弈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环境下的双渠道决策问题.结果表明:当顾客对网络直销渠道的接受程度处于较高水平或者服务弹性处于较低水平时,制造商应引入网络直销渠道并自己主动制定网络直销渠道的零售价格;反之,则应完全通过传统零售渠道来销售产品.而在顾客对网络直销渠道的接受程度处于较低水平而服务弹性处于中等水平时,制造商应引入网络直销渠道并跟随零售商的零售价格来制定网络直销渠道的零售价格.同时,制造商应努力提高顾客对网络直销渠道的接受程度,以主动提升在服务弹性较小时的最大利润.同时零售商的回收努力程度与产品批发价格负相关,制造商如果希望零售商提高回收努力程度以提升企业形象,应控制降低产品批发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