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上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在西方兴起到21世纪已成为国内外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其重点是研究人类与世界互动过程中意义的产生.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许多语义都可以从认知角度获得解释,尤其体现在隐喻方面.传统上,隐喻被当作一种修辞手段,然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对世界进行概念化的重要认知方式.1980年Lakoff&Johnson 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的概念隐喻标志着隐喻作为认知方式研究的开始.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作为隐喻的"正气",通过其来源,延伸义以及"正气"概念隐喻分析三方面阐述其背后存在的认知理据,探讨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构式语言象征单位,是在使用中固化了的形意配对体.用认知构式语法对"动词+他+量词"构式在"双宾构式"、"单宾构式"和"语气构式"三类构式中的"他"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构式构成成分"他"与"量词"的语义虚化会导致整个构式的语法化,而构式完全语法化之后又会反过来促使"他"与"量词"重新分析成一种新的形式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钱坤 《经济研究导刊》2010,(18):267-268
语法教学历来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focus on form语法教学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语法观和对流行的交际法的批判不断受到国内外二语习得界的重视和欢迎.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意义决定形式"的观点出发,以大学英语中虚拟语气的教学为例,论证了focus on form教学法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中的适用性,指出focus on form语法教学实际上遵循语言的本质,强调语言的功能,与"交际法"并无本质上的冲突.因而是适用于二语学习者的语法教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中有关语言理论的模块结构,通过与传统语言学理论相对照,简要说明传统语言学理论的缺陷,同时详细阐述了西方现代语言理论的模块思想,在人类的整个认知系统中对语言理论进行研究,得出了在认知系统中语法系统的外模块关系,分析了语法子系统在认知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还阐述了语法系统自身的内模块结构.  相似文献   

5.
肖琳 《经济研究导刊》2010,(29):192-193
流水句是汉语长句中的一种典型句式,最能体现汉语的意合。英译时,必须了解汉英句式的特点和差异,重视句子功能和意义的把握,在分析语法的基础上,把握句子的语义关系和内在逻辑关系,并根据语法和语义分析,对句子进行拆分,在分译的基础上根据句意和句子内在逻辑关系重新组合,运用恰当的衔接使句子自然、通顺,体现出英语的形合。  相似文献   

6.
构式语法在根本上属于认知语法范畴,其与认知语言学关系紧密,在认知语言学框架里的TG语法进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新语法理论体系.近年来,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笔者在本文中从构式语法的概念入手,分析其重要特征,阐述构式语法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索绪尔是二十世纪语言学界的大师,他的语言学理论,尤其是其对语言学研究对象"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对世界语言学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索绪尔区分"语言""言语"的必要性,探究了这一理论的本质,同时提出这一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即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应该从"言语"入手,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最终使学生以"语言"为指导增强"言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以丰富的语言事实为基础,对现代汉语临时物量词的语义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发现其语义实质是“空间义”、“空间义”的不同导致其语法上的差别,而语义的不同源于人类对临时物量词所指事物的认知经验不一样,本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这一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外语教学由于一直受结构主义及转换生成语法的影响,只侧重于学生的语言学能力,而非交际能力。言语行为理论指出,语言是有功用的。根据言语行为理论的指导,外语教学中,教师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学能力和语用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西方哲学史是从古代本体论到近代的"认识论转向"以及从近代的认识论到现代的"语言学转向".在这两次转向中,深入思考和研究西方哲学"哲学转向"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哲学转向"已成历史,但其影响仍在继续.西方哲学的"哲学转向"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西方哲学,在新的层次上实现东西方哲学对话与融合提供了富有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晒"为例,将从认知的角度对"晒+X"结构功能、语义演变、演变机制做一个全面的阐述.我们发现"晒+X"以类推方式沿用"晒太阳"的结构.其语义演变机制是隐喻.  相似文献   

12.
安徽阜阳方言的发问词及后置词"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表疑问的副词"可"组成的发问词在阜阳方言中有一批,本文讨论了这些词的语义特点及句法功能."可"在阜阳方言中还可以表达两个动作之间在次序、时问上的密切联系,这种"后置词"的用法具有类型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无锡的城市文化标识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化,从"小上海""无锡充满温情和水""太湖明珠"等文化品牌到"太湖明珠甜美无锡""太湖明珠魅力无锡""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文化标识系统,无锡城市文化标识走过了一段从自然生成到主动培育,从模糊到清晰,从零散到整合,从简单的品牌建设到开始系统构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最常用的表示道教的用语是"抱歉""对不起"、"不好意思",这三个词其实是有差别的,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试做辨析.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是社会认知语言学为出发点,采用概念隐喻理论框架,对世界500强企业和浙企百强的企业使命宣言的语料进行了实证研究,解释了揭示"竞争"和"合作"这两个概念隐喻在企业使命宣言中实际运用,及其特点和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6.
"小+姓氏"是汉语中一种常用的称呼方式,具有独特的语用和语法含义.本文从语用功能和语法分析的视角出发对该表达方式的几种常见的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恰当翻译该表达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声音作为重要的沟通交流媒介,构成了人们把握文学作品时一个直观和透明层面.在中国当代小说中,声音意象的运用广泛多样,不仅包括对自然之声的描写,也包括对社会生活中声音的勾勒,为我们提供了作为政治文化宣传的媒介的"声音"此消彼长、抑扬顿挫的代表性文本."高音喇叭"的呐喊,被视为权威话语的"领袖之音",以及特定年代唱响的革命歌曲,诸多声响既隐蔽在作者基于自身的社会环境里,同时也弥漫在小说虚构场景的文化结构中.这些隐喻意义一直在嬗变的"声音"意象,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蕴涵了一种不无规训意义上的政治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18.
蒋兰惠 《铜陵学院学报》2011,10(3):96-97,127
英语语法系统不会停留在一种状态不变,其中动词的变化意义最为重大。通过对特殊动词have的语法化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可以说明have的语法化终端形式是成为语法标记,这反映了语法化的一般规律;对比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的have使用区别,可以说明词汇演变过程中的语义选择的需要及语言的不确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文化翻译论被称为操纵学派,侧重描述和分析译文,比较同一著作的不同译本,研究译文的接受程度,主要是对译文中源语文化因子的流失、保留的研究.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采用语言学的方法,侧重对源语语言结构的分析,挖掘语言的深层结构,选择自然流畅的译入语表达源语的意思,即"读者反映论".这两种重要理论观在实际运用中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生成、运行和发展机制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内生动力。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我国经验出发,分析了构建文化产业内在机制的关键环节和理念原则,提出了基于"文化——技术——人力"三因素组合的生成机制论、基于文化"生产——交换——消费"三环节的运行机制论、基于"经济贡献——文化观念——关联带动——人力提升"四维度的发展机制论。本文认为,文化产业发展机制虽是以一种"固化"的形式呈现,但必须以一种"活化"的方式充分体现对能动主体的关注和对文化特殊机理的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