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管理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1872年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成立之后,澳大利亚于1879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二个国家公园——皇家国家公园。文章总结了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管理体系、法律体系、资金管理与特许经营以及公众参与的现状,结合我国国家公园发展情况,提出我国国家公园应推进产权登记,细化管理职责,建立统一保护标准;建立以"国家公园法"为核心的高层次国家公园法律体系,完善国家公园的准入机制;完善资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强化特许经营制度管理;平衡多方面权益,形成社区共管,社会参与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家公园目前有中央直接管理、中央和省级政府共管以及中央委托省级政府代管三种管理模式。选取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和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三种管理模式的代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访谈等形式了解三个国家公园在不同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机构设置与运行情况、事权划分以及政策诉求等情况,对三个国家公园的运行难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国家公园存在国家公园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配合不到位,职责未能很好地实施和履行;国家公园内部体制机制存在问题;跨区域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以及国家公园职能界定尚不清晰,对于国家公园概念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等问题。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针对三种国家公园管理模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西兰国家公园法律体系由宪法性文件《怀唐伊条约》、议会立法行为产生的《保护法》《国家公园法》及其他相关法、保护部制定的总体政策、保护管理策略、管理规划以及毛利土地法院和怀唐伊法庭的判例组成。法律为国家公园的管理定下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则与制度,如分区利用限制、特许经营制度、公众参与、当地土著毛利人的固有权利保护等等,可为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家公园作为保护地的一种类型发展至今,在全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盛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成功模式。以自然为基底的国家公园同时还肩负着文化的传承,即国家公园实际上是自然与文化的结合体。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相适应,是指导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我国建立的10个国家公园试点均具有各自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特点,借鉴西奥多·罗斯福国家公园自然价值与文化价值结合的途径,实现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我国三江源国家公园应通过保护和挖掘国家公园中的自然与文化价值,将国家公园做成自然与文化的结合体,为国民保护自然和传承文化提供空间和平台。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国家公园的性质和整体功能发挥方面阐述了国家公园的公益性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从使用者付费、碳足迹消除、可持续性、绩效等方面对国家公园适度收费进行了探析。提出了国家公园允许收费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规避对策。  相似文献   

6.
国家公园是国际上通行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保护的有效制度与形式,也是开展相关科研与科普工作并为国民提供游憩机会的重要场所。国家公园建设涉及发展理念、功能定位与功能分区、管理体制与管理原则、法律体系和资源权属等重要理论层面及特许经营制度、收支与门票管理,以及志愿者、社区参与等关键问题。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对国家公园理论体系及我国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为我国生态文明战略指引下的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家公园系统发展及旅游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定量和定性2种方法研究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的发展、旅游服务及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的发展体现5个阶段;国家公园和国家游憩区是接待游客最多的两类区域,但国家公园接待游客的强度较低;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的旅游服务对美国的经济(GDP)和社会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分析与探讨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的发展历程及旅游服务可以为中国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合理开发与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构建是当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自然教育基本要素、游客感知评价,提出游客感知视角下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框架。运用语义差异法,以自然资源基础、人员素质、标识系统和自然教育媒介4个因素作为基准,确定与准则层对应的12个指标,建立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游客感知评分表,运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游客感知量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建议未来体系构建中要挖掘自然本底资源、推广特色自然教育项目,完善自然解说系统、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家公园公益性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理念的介绍,并结合实际,指出了在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中应体现出公益性特征。现阶段应通过对各类景区门票价格的适度控制来体现公益性,并逐渐对现有景区管理制度进行整合,最终取消景区属地管理,建立国家公园制度,实行国家公园与地方公园两级遗产管理体系,最终促使各类遗产景观门票价格设置在合理水平,保障公民的游览权益,体现其公益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市场与政府责任、财权与事权划分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家公园试点进展情况,借鉴国家公园国际管理经验,从公共财政视角,提出国家公园建设的基本思路。基本思路包括:制定国家公园设立标准,划清层级支出责任,整合部门间的管理权限,理清产权关系,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等等。  相似文献   

11.
法国于19世纪出现“国家公园”雏形,随后以立法形式完善了国家公园的管理规章。法国国家公园的管理原则、管理机构、管理机制对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使保护地不受人类发展和污染的损害,提出国家公园综合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到国家公园评价的复杂性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基于灰色聚类的定量双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由提供保护性的自然环境价值、保护管理物种及遗传基因价值、形成地方经济价值以及促进学术研究和科普教育价值等4个方面构成,在此基础上细化出13个二级指标,建立了国家公园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以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为例做了实证研究和考察,运用国家公园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汤旺河国家公园达到国家公园的标准,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际国家公园管理的成功之处在于:注重为社区居民生存发展预留空间、明确边界两侧发展强度、并承认社区主人身份、与社区达成管理契约。中国保护地社区管理普遍采取了异地搬迁、生态补偿、社区共管等措施。尽管中国保护地与国际国家公园社区管理措施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然而实施效果差异明显,原因在于:中国保护地并未从根本上将社区居民视为保护地的管理主体,或未严格履行社区管理契约。尽管中国保护地采取了类似的管理措施,如生态补偿、社区扶贫等,然而在践行一些关键性问题时仍然力度不足。因此,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应当明确社区管理的核心问题,落实国际成功经验,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关系,为其他保护地转型为国家公园提供参照样板。  相似文献   

14.
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提出,目前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的研究主要从管理体制、法律问题、利益相关者的识别与冲突、社区协调机制等方面展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存在只关注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对于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衔接研究不够深入、对社区协调机制片面关注国外经验忽略中国国情、一味追求高位阶法、追求"一区一法"忽视立法成本等问题。因此未来研究要更多关注国家公园与保护地衔接、中国国情下社区协调机制构建以及保护地法律完善、替代性解决机制效益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选取全球在国家公园建设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5个国家--美国、巴西、英国、澳大利亚和南非,以及中国十大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对比分析其国家公园建设现状与自然资本存量与流量特征,并以我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为研究案例,基于存量与流量视角,对其进行自然资本实物核算与货币核算。研究认为,对我国国家公园进行有效自然资本核算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并为我国国家公园自然资本核算提出了确定自然资本核算范围;明确自然资本核算顺序,完善核算体系;注重自然资本投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家公园建立的基本出发点是建立一种保护机制,从而对代表国家意义上的生态环境形成有效的保护。国家公园从性质来看,属国有公共资源。基于此,它的功能就是为国家提供科研、科普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产品,因此国家公园要集中体现对于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近年来,我国制定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重申了国家公园的公益性目的和公众性实质,这是国家公园的核心价值取向。由此确定了国家公园的管理经费将主要来源于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在根本上改变了某些地方政府将国家公园作为"聚宝盆"而牟利的做法,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然保护地将国家公园作为主体,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同时具有全民公益性。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以国家公园管理部门、旅游投资公司和社区居民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三者的行为目标与策略选择,通过三方博弈提出解决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过程中的最优策略,即应改变管理部门与旅游投资企业在国家公园试点中进行不合作博弈的狭隘认知,而应选择国家公园管理部门、旅游投资企业和社区居民三方合作博弈。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进一步保护国家公园自然资源并将可持续利用制度顺利实行。  相似文献   

18.
<正>丽水是全国生态高地、全国“两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市。丽水于2017年开始谋划建设国家公园,以“一园两区”模式使百山祖国家公园与钱江源国家公园整合为一个国家公园列入国家公园创建区。丽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丽水通过创新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探索集体林地地役权设立机制、实施全域联动发展理念,形成国家公园创建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丽水样板”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最佳实践。  相似文献   

19.
<正>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向社会公开。专家称,这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顶层设计初步完成,国家公园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根据《方案》,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而关于"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方案》进一步明确,坚持全民公益性,坚持全民共享,着眼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20.
国家公园是隶属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的、用以保护和展现具有国家代表性重要意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景观载体。建立国家公园对于实现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以WOS、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文献为研究对象,研究国内外国家公园领域文献数量、作者、研究机构等的研究现状,并对国内外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治体制、文化价值、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国内外学者对国家公园的研究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不同;(2)国内外学者对国家公园研究热度持续高涨,研究文献总量逐年增加,国外较国内研究文献数量多,研究作者以及机构更加多样化,研究领域更加多元化,而国内文献呈现阶段性特点(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但合作研究不足、研究深度欠缺;(3)国外学者对国家公园的研究内容由自然保护向国家公园与利益相关者、与环境变化互动等内容延伸,研究领域广且分散;(4)国家公园的科学定位、国内外国家公园建设的案例借鉴、国家公园与生态保护及生态旅游的关系、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等问题是当前国内研究的热点领域。基于此,文章提出未来国家公园的研究应在理论研究、典型案例介绍以及合作研究等方面逐渐深入,以此丰富国家公园的研究视角和内容,并为进一步建立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