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区域经济与现代物流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提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物流业发展模式,即简单功能型物流模式、综合型物流模式、专业物流代理模式和商贸物流模式.同时提出,物流企业向这几种发展模式转化时可供选择的转化途径,旨在为进一步研究京津廊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物流业发展,提高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发展区域物流推动区域经济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阐述区域物流内涵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区域物流主体、客体与载体等区域物流结构要素;从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活动效率和水平的影响及对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支柱产业的作用。旨在为系统研究区域物流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四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影响因素细分的基础上,构建出了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的选择流程,借助于这个工作流程可以比较有效地选择出某个区域所适合的物流产业发展模式。最后,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面对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的工作机制的调控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区域现代物流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区域经济及产业活动特点的基础上,探讨提出了4种不同类型的区域物流模式,即基于产业聚集区的区域综合型物流模式、基于产业链的区域供应链一体化型物流模式、基于区域货物枢纽(如港口等)的多功能服务型物流模式、基于区域交易市场的交易服务、仓储配送型物流模式等。旨在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往探讨东道国市场环境对外资企业进入模式选择影响的研究,通常仅关注个别制度要素的作用机制,未能深入阐述东道国区域制度环境的影响过程。本文从制度基础观视角出发,以2001—2006年5131个初次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为样本,分析区域制度发展水平、区域外资进入模式标准和外资企业进入模式选择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和社会制度发达程度越高,外资企业越倾向以独资模式进入;区域政治制度发达程度越高,外资企业越倾向以中外合资模式进入。区域制度发展水平能促成外资企业在本地区战略选择标准的形成,从而影响新进外资企业模仿本地区其他外资企业,以同一种所有权模式进入市场。外资企业可通过模仿其他外资企业的进入模式获得"合法性",从而发掘当地市场的资源与机遇,并降低进入风险。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物流理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以及数理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运用,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在省级行政区域的视角下,对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研究.并以辽宁省为例,通过实际调研和查阅《统计年鉴》等方式获得基本数据,在对辽宁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明析了区域物流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区域物流环境竞争力、区域物流供给竞争力、区域物流发展竞争力以及区域物流竞争潜力等方面设立了评价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辽宁区域物流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辽宁省区域物流竞争力在全国各省中的位置,进一步分析影响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而为提高区域物流竞争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管理、组织、市场、文化和人才五要素协同作用影响下的适配型创新模式理论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奇瑞集团自主创新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适配型创新模式将企业的管理要素、组织要素、人才要素、市场要素和文化要素与技术创新相适配,是企业保持持续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根据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四维模型理论假设。根据理论假设,着重根据产业分布要素,研究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物流产业在点、线、面和体4个维度的开发模式,中国将借机进一步提升物流产业竞争优势,促成中国—东盟区域物流产业一体化形成。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宁波市2004、2009、2014年物流企业数据,以街道为研究的空间单元,探讨了宁波市物流企业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特征。研究进一步应用负二项回归模型,验证宁波物流企业空间分布及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了其对物流企业、运输型物流企业、非运输型物流企业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宁波市物流企业主要集中在距离市中心30km的范围内;集聚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仑区的戚家山街道、新碶街道、霞浦街道、大碶街道、小港街道;非运输型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以北仑区为集聚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运输型物流企业的集聚中心正逐渐显现。负二项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区位通达度、集聚要素、政府政策是宁波市物流企业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区位通达度对非运输型物流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作用要高于运输型物流企业,而政府政策对运输型物流企业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10.
一体化物流网络对区域经济的促进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基础。当前物流网络发展存在条块分割、模式单一、标准落后等问题,一体化物流网络对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城市集聚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构建耦合产业特征与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的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路径选择模型,实证研究中国装备制造业不同技术选择模式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以及行业特征和区域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一静态的技术引进路径只能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增长,且容易造成技术依赖性,在复杂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动态技术进步路径比单一静态技术进步路径更有利于国家经济增长,自主研发才是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技术进步路径;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仅在东部地区对技术进步有显著正效应,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和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负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在西部地区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负效应,在其它地区则存在显著正效应;行业特征与区域要素禀赋结构能够影响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和变化,且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
预测未来保险区域发展的趋势并以此为据设定发展目标,是保险区域发展路径与模式选择的基础。本文采用情景分析法分析各保险区域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相对惯性情景模式,以适宜情景设定保险区域的发展目标是比较合理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未来仍需加大对保险业发展的宏观指导,针对各个区域保险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当的区域保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我国军事物流与民用物流的融合发展。首先,论述了军事物流与民用物流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军民物流融合发展的影响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与技术、社会动员物流、第四方物流管理等。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每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将在整体上对军民物流的融合发展带来倍率效应。然后,探讨了保证与支撑这些要素有序健康发展的融合发展机制,把这种融合发展机制分为形成机制、成长机制和协调机制,并分别加以阐述。在这种机制的保证下,最后给出了各要素互动共生、协作发展的军民物流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村产业振兴实施路径的研究述评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之首,是乡村振兴的源头和基础.文章在梳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乡村产业振兴实施路径归纳为三类:一是基于区域差异性的产业发展实施路径,根据区域产业发展水平选择内生型发展模式或外部诱发型发展模式;二是基于要素资源利用的产业发展思路,即充分激活产业发展所需各类要素资源,包括人才振兴、土地资源利用、产业技术升级和完善资金保障等;三是基于产业发展方向的实施路径,既可以从产业提质增效角度出发,也能从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融合角度来进行,其中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已渐成共识.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城市物流金融的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财经问题研究》2011,(11):120-125
城市物流金融的发展研究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它不但为现代城市和物流企业发展物流金融业务提供借鉴,更为物流发展创新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本文在对物流金融发展历程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物流金融资源整合要素和逻辑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物流资源整合逻辑模型,提出了物流金融的发展模式及经验借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多维度集成的物流金融平台、形成多模式共生的物流金融体系以及构建多效应综合的物流金融机制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水资源压力的大小对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的安排、发展模式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以投影寻踪理论为基础,选取了体现水资源禀赋压力、空间组合压力、开发利用压力的12个指标,构建了水资源压力评价模型,对山西省水资源压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造成水资源压力的显著影响因素为取水结构、用水结构和水资源生产效率,其次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要素的匹配性。在此基础上对山西省未来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曹炳汝  邓莉娟 《经济地理》2019,39(7):148-157
首先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全面测度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物流行业增长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物流业效率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物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态势,其中下游地区物流效率高于中、上游地区;物流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技术变动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核心因素。②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因素存在区域差距。市场一体化指数、产业集聚、政府干预以及对外开放对整个长江经济带的物流效率及变动产生重要影响。在上游地区,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因素主要为产业集聚、经济密度和交通密度;中游地区的市场一体化指数、产业集聚、政府干预、经济密度、对外开放以及交通密度均是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对于下游地区,市场一体化指数、政府干预、经济密度和交通密度与物流效率增长关系密切。最后,针对研究结果,给出提高物流效率的政策建议,包括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及打造立体式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低碳物流发展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炼出发展低碳物流的主成分影响因素,分析和研究了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路径,并具体提出了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9.
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区域物流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找出制约区域物流发展的关键问题,可以极大地促进区域经经济的发展。文章以辽宁为例从物流供给、物流需求以及物流发展这三个方面针对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状况设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物流经济的空间组织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成金 《经济地理》2005,25(3):366-368
在分析国内外物流经济发展背景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简述了空间结构和空间组织的含义,论述了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空间组织的理论依据。分析了物流经济要素类型、特性和地域运动规则,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物流经济的空间组织模式:点—轴—网—面,即我国物流经济的空间组织采取物流中心城市—物流经济带—物流网络—物流圈的模式。最后就物流经济要素的空间组织作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