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锐 《价格月刊》2020,(2):38-44
作为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日本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水平是中日韩三国中最强的,其次是中国,最后是韩国。中国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主要是建筑、电信、计算机和信息以及其他商业服务,韩国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主要是旅游和建筑服务,日本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主要是运输、建筑、专业权利和特许服务以及政府服务。进一步对中日韩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出口额和服务贸易开放水平与中日韩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服务贸易开放度水平对中日韩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影响最大,外商直接投资对中日韩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日韩FTA贸易潜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收入水平、距离因素对出口贸易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时,中日韩FTA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和潜在收益。此外,本文认为三国对敏感产业的关注、历史与现实问题以及美国、东盟的制约成为阻碍中日韩FTA构建的三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日韩FTA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东盟“10+3”出口与进口效应:基于三维引力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三维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日本、韩国与东盟成员国1998至2007年间的贸易活动。基于对国家异质性的考虑,面板计量方法上的引力模型应该包括出口国效应、进口国效应和商业周期效应三个维度。本文在中日韩-东盟的区域贸易框架下,采用三维引力模型的不同形式,对各成员国的出口效应与进口效应进行估计,从而解释国家特征在该区域贸易中的影响。本文最后测算了中国、日本、韩国对区域内各国的出口潜力,以便为该区域国家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4.
孙亚君 《对外经贸》2016,(11):17-23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积极运筹对外经贸关系,实现对外贸易战略目标的重要策略与手段。在考察中韩两国双边贸易额、贸易结构和贸易依存度的基础上,采用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对影响贸易流量的因素以及贸易潜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乘积、两国人口乘积、加入APEC对中韩两国的出口都有正面影响;而国家之间的距离以及国土面积对出口都有制约作用。利用引力模型预测的贸易潜力表明,2000—2014年,中国对韩国的出口从潜力巨大型逐渐转化为潜力开拓型,而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则基本属于潜力再造型。从长远来看,双方需要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才能促进双边贸易的长远发展,而中韩自贸区的正式建立必将成为促进中韩贸易长远增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数字化时代加速到来,数字服务贸易已成为数字化时代影响国际贸易分工和国际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统计框架与相关数据,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对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数字服务贸易发展态势进行深度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整体上,中国和日本的数字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明显强于韩国,韩国在贸易规模、国际竞争力上均与中日存在较大差距。从细分行业上看,中国在其他商业服务和ICT上具有较大竞争优势,日本在知识产权上具有较大竞争优势,韩国在个人文娱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无论是整体还是细分行业,中日韩三国与欧美在数字服务贸易领域还存在较大差距。建议我国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适度提高金融、保险和文化部门的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治理,提升中国数字贸易领域话语权,积极推动中日韩FTA达成。  相似文献   

6.
韩国是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中韩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可是中韩贸易商品结构.中存在着中国向韩国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中国出口产品增长潜力不大等问题,给中韩贸易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中国应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强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扩大服务贸易出口,进行战略性贸易合作等调整对韩贸易的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7.
金美玲 《商》2014,(20):141-142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语日本、韩国的贸易现状,分析了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发现:贸易不平衡、贸易摩擦、贸易竞争激烈、政治因素等影响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最后,本文提出了加强三方合作交流、发挥自身优势取消贸易壁垒、正确处理与美国的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日韩区域经贸合作加强,三国组建自贸区势在必行。在分析中国与日韩双边贸易结合度的基础上,基于2005年-2014年中国与25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数据,结合引力模型对影响中日、中韩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和贸易潜力进行比较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人均GDP、区域贸易组织促进双边贸易,两国间距离、经济危机阻碍双边贸易;中日比中韩拥有更小的贸易潜力,对发掘我国贸易潜力发展的方向,推进三国贸易合作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贸易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以来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我国对外出口继续高速增长。汇率是否是影响中国贸易的主要因素,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是什么?本文通过建立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贸易的协整模型,并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相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2006年前三个季度的出口增长进行了因素分解,找出影响我国出口的核心因素,并进行了汇率压力测试,找出汇率升值的理论上限,进一步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创意产品贸易在21世纪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已成为全球贸易中的新引擎.通过总结中日韩三国创意产品贸易现状,并借助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和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对中日韩等三国创意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以下略)创意产品的竞争力明显强于日本和韩国,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创意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出口相似性指数分别从产品和市场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与日本、韩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关系的强弱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与日本、韩国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相似性指数高于市场相似性指数,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中国与日本、韩国的农产品贸易关系不是以竞争为主;中国与日本、韩国农业领域内的合作将有利于强化产品差异、缓解农产品竞争程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2000-2010年中日韩之间的双边服务贸易数据,分别测算了日中、日韩、中韩之间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实证考察了日本服务贸易对各国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日中与日韩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均明显高于中韩且细分部门互补,日本服务贸易发展对各国的经济增长都有实际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丹 《国际贸易问题》2008,305(5):32-36
本文利用东亚10个主要经济体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东亚贸易引力模型,对东亚进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和潜力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国家经济规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口国制度、国际直接投资、国家间的经济水平差距和地理距离是东亚双边进口贸易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香港、泰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对东亚的进口潜力较大,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对东亚的进口潜力较小。加强东亚区域内最终产品市场和区域贸易合作的发展、推进东亚各经济体的制度改革和调整、积极合理地引进国际直接投资、加强物流建设与合作,应成为东亚各经济体未来重要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4.
贸易引力模型是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本文以传统引力模型为基础,并结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实际情况建立模型,定量分析中国与东盟10国农产品贸易的状况。通过对模型的实证检验,得出影响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因素主要有GDP总量、人口数量、空间距离和制度安排等。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与各国的贸易潜力,得出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之间存在"贸易不足",认为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以工业制成品贸易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盾 《国际贸易问题》2007,292(4):49-54
近年来,中韩贸易规模迅速增长,产业内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本文首先考察了1992年以来中韩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然后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1986-2005年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论显示,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是推动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关键因素,中韩间的地缘优势及不断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也促进了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e debates on regional trade arrangements in East Asia focus on whether the RTAs can be net trade creating or diverting, and whether they impede multilateral trade liberalisation or no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by quantitatively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impact of possible East Asian free trade areas based on a bilateral gravity model, and evaluating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posed FTAs. We find that the trade creation effect expected from the proposed East Asian FTAs such as a China‐Japan‐Korea or an ASEAN plus three (China, Japan, Korea) FTA will be significant enough to overwhelm the trade diversion effect. We also judge that East Asian FTAs will likely be a building block for a global free trade.  相似文献   

17.
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两国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局部均衡为基础,建立校准模型,从产业层面测算了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两国贸易流量的影响。模拟的结果表明:如果中韩不建立自由贸易区,那么中韩贸易将会较大程度的受到韩美自由贸易区贸易转移带来的影响;如果中韩建立自由贸易区则更有利于两国比较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韩进出口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韩国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本文分析了韩国在华直接投资对中韩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的影响;同时运用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1992-2006年韩国在华外商直接投资与中韩贸易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韩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对韩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韩国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对韩出口贸易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很快。因此,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促进中韩产业内贸易、产品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