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质素是一种高度复杂的、不定型的芳香环聚合物,很难被传统的微生物法降解。生物法处理污水由于其低廉的成本、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被人们所广泛应用。但是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生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发酵周期长,培养基要求高,酶活力低,而且菌丝在发酵罐中易受高剪切力的损伤。因此研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异源表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验研究了在原核生物中表达的木质素酶用于污水处理的意义,经过实验,文章采用的重组菌种分泌的木质素酶能够有效提高木质素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梯度驯化,本研究从好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脱色菌ATC1,经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其被鉴定为Escherichia coli。同时,应用植物载体丝瓜络固定脱色菌,探讨了固定化菌体在不同接种菌量、温度、pH、染料初始浓度对活性艳红X3B脱色的影响,并比较了游离菌悬液和固定化菌体的脱色动力学,分析该固定化菌体的重复利用性。结果表明,当接菌量2%、温度35 ℃、pH 6.0和初始浓度50 mg/L时,固定化菌体脱色率最高。固定化后的菌体脱色效果优于游离态菌体,该固定化菌体对50 mg/L活性艳红X3B染料的脱色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并且经3次重复利用试验后,脱色率仍可达76.65%。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氧化铜矿进行硫酸搅拌浸出试验研究,物相分析显示,该氧化铜矿中铜主要以孔雀石、蓝铜矿形式存在,共占矿石中总铜量的93%。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常温、硫酸用量100 kg/t矿、浸出时间2 h、浸出液固比4、矿石粒度小于200μm占比80%的条件下,Cu浸出率在91%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钢铁行业转炉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钢渣为试验原料,采用弱酸体系有效浸出Ca、Mg元素,以浸出液为固碳材料对钢铁行业产生的CO2进行固定,显著减少行业碳排放量。从弱酸体系浸出试验的最佳工艺参数来看,原料粒度大于200目,反应温度为55℃,液固比为5∶1,反应时间为2 h,酸加入倍数为1.2。在该条件下,Ca、Mg、Fe的浸出率分别为85.24%、26.44%、5.83%,实现Ca、Mg元素有效浸出。  相似文献   

5.
氯化焙烧法常用于处理有色金属含量较低的矿石,可使氰化尾渣中的有色金属挥发出来,通过烟气捕集的方式加以回收。本试验以辽宁省某冶炼厂的焙烧矿氰化尾渣为原料,考察了氯化剂添加量、球团尺寸、焙烧温度以及焙烧时间对有色金属挥发率的影响,并对焙烧终渣的环保指标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从氯化焙烧的最佳工艺条件来看,CaCl2添加量为氰化尾渣质量的7%,造球粒度为8~12 mm,焙烧温度为1 100℃,焙烧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Au、Ag、Cu、Pb、Zn的挥发率分别可以达到97.50%、71.45%、57.69%、99.72%、90.87%,残渣的物相组成基本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单一发酵底物,开展室内中温连续发酵研究。以容积产气率和物料产气率为特征指标,研究不同物料浓度和不同物料滞留时间对干黄玉米秸秆连续发酵产沼气的影响,以期获得沼气工程适宜的运行参数。结果表明,连续发酵条件下有利于高TS浓度处理容积率的提高,但各处理物料产气率均随着固物滞留时间缩短而有所降低。综合考虑产气情况及工程实际应用,建设秸秆连续发酵TS质量分数10%时固物滞留时间设计为20 d,若发酵TS质量分数为8%时,固物滞留时间设计为15 d,该运行参数为秸秆沼气工程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磷酸和磷酸二氢钾对土壤中砷污染物的萃取修复效果差异,设置不同的萃取剂浓度、土液比、萃取时间,通过萃取试验,对不同条件下的砷萃取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萃取剂浓度的升高,单位质量的土壤砷萃取量增加,磷酸萃取剂的最佳浓度为1.5 mol·L~(-1),磷酸二氢钾萃取剂的最佳浓度为1.5 mol·L~(-1);土液比变化对土壤砷的萃取量无明显影响;对于砷含量为98.53 mg·kg~(-1)的土壤,磷酸溶液萃取土壤砷的最佳条件为:浓度1.5 mol·L~(-1)、土液比(g∶mL)1∶3、萃取时间1 h,磷酸二氢钾萃取剂萃取土壤砷的最佳条件为:浓度为1.5 mol·L~(-1)、土液比(g∶mL)1∶5、萃取时间4 h。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为15℃,初曝区、好氧区溶解氧(DO)浓度分别为1.5 mg/L、4 mg/L,悬浮填料填充率为50%的条件下,本试验采用人工接种挂膜启动O+A/O-MBBR一体化装置,研究其挂膜启动过程。结果表明,运行至35 d,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3.06%、87.87%,生物膜量稳定在20 mg VSS/g填料左右,成功实现了O+A/O-MBBR一体化装置的微生物驯化培养。  相似文献   

9.
针对废镍阳极网剥离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超声波强化盐酸体系下从废镍阳极网上剥离钌的工艺,重点研究常规浸泡和超声波辐射浸泡过程中浸泡时间、盐酸浓度对钌剥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辐射浸泡条件下,盐酸浓度对钌剥离率的影响显著,且钌剥离率随着酸浓度增加而提高;达到相同的钌剥离率时,超声波辐射浸泡时间缩短,仅为传统酸浸泡时间的1/18,说明超声波可强化从废阳极网上剥离钌的效果。试验获得合理的工艺参数,即盐酸浓度为10%,超声波辐射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钌剥离率达到98.12%,镍网腐蚀率达到1.24%,富集物中钌含量达到32.65%,主要物相是Ru和RuO2。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环境友好、钌剥离率高等优点,为从废镍阳极网中回收钌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0.
废镍钼催化剂低温焙烧常压碱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了废镍钼催化剂的焙烧-碱浸出的工艺条件.首先采用低温焙烧,再用碳酸钠漫取.分析了焙烧条件、浸取条件对浸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650℃、焙烧时间为3h、碳酸钠浓度为30g/L、浸取温度85℃、浸取时间3h、液固比为6∶1时,钼的浸取率达到90%以上,铝浸取率在3%以下(浸出液中铝浓度低于0.01g/L).该工艺具有能耗低,浸取率高等优点,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干黄玉米秸秆为主要发酵原料,本文研究了10%、15%和20%等三种干物质浓度对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产沼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发酵前20d为产气高峰期,随着干物质浓度增加,产气量呈上升趋势,发酵反应器的有机负荷率也随之增加。20%的干物质浓度产气效果最好,累积产气量达16 948 ml,物料产气率达到212 ml/g,相应的容积产气率可以达到0.847 ml/(ml·d)。研究所得结果对利用玉米秸秆进行干物质发酵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银杏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加酶量、pH值、液固比、超声波功率、酶解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银杏黄酮得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 mg/g,pH值4.5,液固比10∶1(mL/g),超声功率240 W,时间80 min和温度45℃,此时总黄酮的得率为2.78%。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下游机制。方法:用梯度浓度(0μg/mL,12.5μg/mL,25μg/mL,50μg/mL,100μg/mL,200μg/mL)的丹参酮ⅡA作用于HepG2细胞,检测24 h,48 h对细胞的IC_(50)值。Tunel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加药组相对于HepG2细胞的凋亡情况,qPCR和WB实验检测p53相关基因m RNA和蛋白。结果: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对HepG2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在24 h和48 h的IC_(50)值分别为51.25μg/mL和47.36μg/mL。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丹参酮ⅡA能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qPCR和WB实验则证实,丹参酮ⅡA作用细胞后,p53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提高HepG2细胞中p53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廊坊市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其在时间序列上的周期特性。结果表明,2015—2018年廊坊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含量逐渐降低,空气质量指数逐步上升,重污染天数逐渐减少。与2017年相比,2018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SO2浓度分别下降4.90%、13.33%、21.43%。PM10日均质量浓度以短期震荡为主,季节性变化显著。夏季浓度最低,冬季是一年中污染最严重的季节,存在显著峰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粉煤灰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粉煤灰作吸附剂,结合石灰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pH值、药剂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处理条件为:废水pH值为5左右时,每100mL废水中加入粒径为100目以上的粉煤灰15g,生石灰0.25g,吸附时间为1h。处理后焦化废水的COD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一级排放标准,NH3-N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废干电池和钛白厂废硫酸制备锰锌铁氧体过程中硫酸盐溶液脱除钛钾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在15L的硫酸盐溶液,控制反应温度为95℃,pH值为1.5,反应时间为2h条件下,加入100mL双氧水,净化后溶液中的钛、钾、钠离子浓度分别为0.005g/L、0.005 g/L、0.084 g/L,达到制备高档锰锌铁氧体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市某微污染地表水源为对象,考察包埋硝化菌颗粒填充率为30% 的流化床-超滤联用工艺处理效果,并与传统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为0.38~1.27 mg/L、高锰酸钾指数CODMn为6.5~8.0 mg/L,在溶解氧DO≥2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10 min条件下,包埋菌-超滤工艺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为0.23 mg/L,CODMn平均浓度4.65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2% 和35.4%.包埋菌-超滤工艺去除氨氮效果比传统工艺高出44.2%,对CODMn的去除效果比传统工艺高出6.3%,出水指标可达到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钨冶炼工艺中对钨锡混合精矿中钨锡分离的工艺,依据矿物物相分析结果,进行了一步碱浸的条件试验,考察了浸出时间、温度、碱浓度、液固比等因素对锡分离的影响。在高的钨浸出率前提条件下,确定分离锡的综合试验条件为:时间5 h、30%的碱浓度、液固比为6∶1、温度为95℃。此条件下WO3浸出率可达95.97%,溶液中Sn含量0.6 mg/L,实现了钨锡的分离,所得碱浸液可以直接进入APT的生产流程,Sn含量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9.
黄京 《魅力中国》2014,(7):383-383
混凝土结构施工,是集人力、材料、机械设备、工艺流程在建筑地点环境条件的有限空间,于规定的工期内,通过人的管理操作物化劳动,将设计文件转化为空间的物质实体。施工质量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关系到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对施工过程的质量及质量影响因素必须加以有效的控制。本文针对建筑工程实例,总结论述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关键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建立常温冷溶消化-原子荧光光谱快速测定土壤中总汞的方法,采用逆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体积比1∶3)常温冷溶消化处理样品,经原子荧光光谱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试样称样量为0.25 g,定容体积为25 mL时,总汞的检出限为0.000 113 mg/kg,方法线性范围为0.0~1.0μ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3个不同质量浓度水平的精密度介于2.95%~6.69%,加标回收率为94.7%~103.8%,准确度符合质控样要求。本方法操作简便、检测效率高、检测速度快、检出限低,适用于土壤中总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