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融资》2011,(3):78-78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中国并购交易网共同主办的2010年“中国十大并购”评选活动揭晓。十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获选“2010中国十大并购事件”。  相似文献   

2.
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中国并购交易网共同主办,《中国金融》杂志提供授权合作媒体支持的2009年中国十大并购评选活动揭晓。中国十大并购评选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了9年,评选将中国并购领域的杰出人物和焦点事件全部纳入视野,因而备受并购业界和海内外经济界关注。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中国十大并购评选活动的知名度、影响力与权威性日益扩大,已成为中国经济界知名的活动品牌。  相似文献   

3.
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中国并购交易网共同主办的2010年中国十大并购评选活动揭晓。中国十大并购评选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年,十年来,评选努力将中国经济领域的风云人物和极具震撼力的焦点事件网罗其中,备受并购业界和海内外经济界关注。本届评选继续秉承公平、公信、公正的原则,以专业的角度和权威的评判,根据开创性、责任感、影响力、推动力、阳光并购等一级指标以及创新精神、社会责任、行业发展、社会影响、价值创造等二级指标,经过社会征集、推荐评选、专家书面评选等方式,最终选出2010中国十大并购人物和2010中国十大并购事件。  相似文献   

4.
井华 《国际融资》2009,(2):78-79
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中国并购交易网共同主办的2008年“中国十大并购”评选活动揭晓。本届评选继续秉承公平:公信、公正的原则,以专业的角度和权威的评判,根据开创性、责任感、影响力、推动力、阳光并购等一级指标以及创新精神、社会责任、行业发展、社会影响、价值创造等二级指标,经过社会征集、推荐评选、专家书面评选等方式,最终选出“2008中国十大并购人物”和“2008中国十大并购事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2008,(1):56-57
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中国并购交易网发起,《中国金融》杂志提供独家战略合作媒体支持的"2007中国十大并购"评选揭晓,李荣融、梁锦松、楼继伟等荣登"2007中国十大并购人物"榜单;达能-娃哈哈争议、中国投资公司入股黑石、国家开发  相似文献   

6.
《理财》2005,(7)
2004中国十大并购事件、十大并购人物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工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和中国并购交易网评选产生。“英国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荣登2004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榜首。据悉,十大并购事件、十大并购人物评选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五年。由于评选严格按照“社会关注度”、“行业影响力”、“创新性”、“并购规模”等指标进行综合评级,颇具一定的权威性,所以,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境内外业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理财》2005,(7)
2004中国十大并购事件、十大并购人物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工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和中国并购交易网评选产生。“英国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荣登2004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榜首。据悉,十大并购事件、十大并购人物评选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五年。由于评选严格按照“社会关注度”、“行业影响力”、“创新性”、“并购规模”等指标进行综合评级,颇具一定的权威性,所以,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境内外业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国际融资》2010,112(2):76-77
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中国并购交易网共同主办的2009年“中国十大并购”评选,秉承公平、公信、公正的原则,以专业的角度和权威的评判,根据开创性、责任感、影响力、推动力、阳光并购等一级指标以及创新精神、社会责任、行业发展、社会影响、价值创造等二级指标,经过社会征集、推荐评选、专家书面评选等方式,最终选出“2009中国十大并购人物”和“2009中国十大并购事件”。  相似文献   

9.
《国际融资》2013,(1):51-53
2012年,中国并购市场交易整体趋于活跃,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中国并购市场宣布交易案例数量3379起,披露交易规模2660.7亿美元,较2011年全年上升18%。在IPO市场持续放缓的背景下,部分具有充实资金的企业开始展开大规模的并购重组交易,以期迅速扩大规模做大做强。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基于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掌握的中国并购交易市场运行状态,总结出"2012年中国并购市场十大事件"  相似文献   

10.
彭珊珊 《时代金融》2015,(5):335-337
经过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以来,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建立了完备的体系,但是从市场结构看,产业集中度大大低于发达国家。2006年新医改启动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行业内生特性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集中度提升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形成。从2010年开始,医疗器械行业不断传出并购及被并购的声音,医疗器械企业在境内及境外的并购潮此起彼伏,并购金额也屡创新高,而且并购对象不但涉及国内企业,并购的对象也涉及到了海外企业。可是一位地通过并购做大,能够真正做强吗?收购活动过后的绩效是不是如预期的一样好呢?本文通过选取了一个典型的企业L公司,介绍它在2010到2013年的并购活动和股权变更活动以及分析它这一系列并购活动后的绩效,探讨医疗器械企业并购活动带来的"喜"和"忧"。  相似文献   

11.
并购下半场     
《新理财》2012,(9):46-47,10
并购风起云涌,并购整合成"战后之战"。7月23日,中海油宣布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若最终完成,该笔交易将成为中国最大金额的海外收购案,也必将在央企海外并购的业绩中写下浓重一笔。自上世纪末中国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十余年间,央企在中国海外并购市场上一直扮演着中坚力量的角色,尤其是实力强劲的"三桶油"和矿产企业,频频在海外并购市场上出手,刮起了一股海外并购的中国风。除央企和"准国家队"国资企业(除央企之外的国有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外,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无店铺"零售在中国风起云涌。网络零售突破了传统零售在购物时间、品类选择、价格、物流配送等方面的限制,代表着零售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预计到2015年,电子商务在中国社会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将增至7.4%,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本文对2010年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主要并购案例进行了梳理。中国网购尚属于发展早期,企业成长依靠"投资驱动"而非"盈利驱动",大多数公司会积极利用并购手段扩大市场份额。这些并购呈现出三个特征:大公司和知名公司是主角、投资金额普遍不大、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本文认为中国电子商务公司的并购估值偏高,风险隐现。大部分电商企业并未实现盈利,而高企的并购估值引发了投资者对泡沫的担忧。最后,简要回顾电商公司鼻祖美国亚马逊公司的并购成长之路。亚马逊给中国同业的启示是,在激烈角逐中最终获胜的决定因素是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黄运涛 《时代金融》2014,(8Z):134-135
近年来,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无店铺"零售在中国风起云涌。网络零售突破了传统零售在购物时间、品类选择、价格、物流配送等方面的限制,代表着零售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预计到2015年,电子商务在中国社会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将增至7.4%,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本文对2010年~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主要并购案例进行了梳理。中国网购尚属于发展早期,企业成长依靠"投资驱动"而非"盈利驱动",大多数公司会积极利用并购手段扩大市场份额。这些并购呈现出三个特征:大公司和知名公司是主角、投资金额普遍不大、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本文认为中国电子商务公司的并购估值偏高,风险隐现。大部分电商企业并未实现盈利,而高企的并购估值引发了投资者对泡沫的担忧。最后,简要回顾电商公司鼻祖美国亚马逊公司的并购成长之路。亚马逊给中国同业的启示是,在激烈角逐中最终获胜的决定因素是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是中国并购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2010年8月,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如一颗重磅炸弹,掀起了中国企业的并购高潮。随着2010年金融海啸影响的逐渐退去,加上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家并购重组相关扶持政策的刺激,中国并购市场用"井喷"两个字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相似文献   

15.
深度观察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渐入佳境 在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联合并购方式兴起、民营企业并购增加、品牌和知识产权并购升温等新动向很值得关注,显示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16.
沈倩倩 《会计师》2016,(4):27-28
"电商热"在中国有愈演愈热的趋势,在火热的电商发展中我们应该有些冷思考。2015年"阿里+苏宁"与"京东+腾讯"形成两大局面,当初因为被苏宁并入麾下而低调撤出天猫商城的老牌电商"红孩子"在今年元旦重返天猫。本文将主要从并购背景、并购动因、财务指标分析等方面对苏宁并购垂直电商"红孩子"并购绩效进行探究并揭示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会计师》2017,(7)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并购",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版图不断扩大,速度不断提升,普华永道"2016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2017年展望"发布会披露,2016年中资境外并购交易金额同期增长246%,达到2210亿美元,超过前四年中企境外并购交易金额的总和。与交易量迅速扩容相伴的必然是交易风险的加大。一般而言,并购交易可能涉及到的风险包括:政治、法律、财务(税务)、资产、资源、市场和整合风险等。对于跨境并购交易,由于买卖双方国别不同,上述各个方面的差异性较大,且往往从交易调查到谈判再到双方获得审批整个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相应放大。正如银监会《关于规范银行业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强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所传递的信息,长期来看,并购交易的完成,远不是中资企业境外并购取得成功的标志,交易后的整合风险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会显现。本文尝试从并购交易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探讨财务人员在跨境并购交易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赵团结 《财政监督》2012,(17):21-23
在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企业尤其是大型央企实施海外并购的案例越来越多。总体而言,并购的道路一波三折。本文拟结合中国中冶2012年第一季度海外并购最新进展的实际案例,尝试分析我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应对措施,进而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供实务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鱼招波 《新理财》2014,(2):40-41
2013年被称为“中国并购市场元年”,并购数量和并购规模均创下近七年来新高,其中交易额达到121.77亿美元,占所有并购市场交易总额9.09%的食品行业,成为去年国内并购市场交易规模最大的三大行业之一(其他两大行业分别为能源及矿业、金融行业)。  相似文献   

20.
经过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以来,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建立了完备的体系,但是从市场结构看,产业集中度大大低于发达国家。2006年新医改启动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行业内生特性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集中度提升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形成。从2010年开始,医疗器械行业不断传出并购及被并购的声音,医疗器械企业在境内及境外的并购潮此起彼伏,并购金额也屡创新高,而且并购对象不但涉及国内企业,并购的对象也涉及到了海外企业。可是一位地通过并购做大,能够真正做强吗?收购活动过后的绩效是不是如预期的一样好呢?本文通过选取了一个典型的企业 L公司,介绍它在2010到2013年的并购活动和股权变更活动以及分析它这一系列并购活动后的绩效,探讨医疗器械企业并购活动带来的“喜”和“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