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业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制度供给的边际效率开始递减,向后累积的制度变迁成本已无法再递延,核心制度已经障碍了增量制度的安排,农业制度变迁经验已趋成熟,农村经济主体对新制度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必须及时将农业制度变迁从诱导性制度变迁向强制性制度变迁转换。  相似文献   

2.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投资银行有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我国投资银行制度的变迁同样也表现出很强的制度变迁特征,具体表现为政府供给主导的强制性变迁、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渐进性变迁以及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滞后性变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可以从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经营制度、融资制度和监管制度等方面进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容易导致制度"锁定"在低效框架内,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路径依赖"之中.城乡协调发展的财政制度建设、区域间公平的财政制度构建受到原来财政制度安排的影响滞后于市场经济建设,降低了整体制度的绩效.实现制度变迁路径转换需要推进协调的制度变迁,重点排除既得利益集团对制度变迁的阻力.  相似文献   

4.
以经济学家诺思为代表的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强调了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试图解释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制度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本文回顾了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并将其与之前的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解释社会发展的理论做了比较.从而着重论述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是一个开放性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论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供给过剩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制度变迁是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相互作作用的过程。理论界对制度供给不足讨论得比较多,但往往忽视了制度供给过剩的问题。在一些集权和政府管制较多的国家,制度供给过剩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现象。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或者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容易产生制度供给过剩问题。另一方面,制度供给过剩也管制需求密切相关。研究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供给过剩问题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再评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部分选改自笔者为道格拉斯.C.诺斯教授的《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的新中译本所写的代译序。第一节对诺斯的生平和著作作了简短的介绍。第二节对《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基本思想和理论结构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第三节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诺斯在制度研究和制度变迁理论方面的主要学术贡献作了一些介绍和评论,尤其是对诺斯的最新著作《理解经济变迁过程》和他与一些合作者的新作"解释有记载人类历史的一种概念框架"长文中的一些观点作了一些解读、评论和商榷。从诺斯2000年之后的一些新近文著中,可以清楚地发现,他越来越注重研究经济制度变迁与政治体制变迁的内在关联机制,且越来越重视研究人们的信念、认知、心智构念和意向性在人类社会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制度分析适用于长期的制度变迁分析,而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则适应于短期的制度变迁分析,并且马克思的长期制度变迁分析具有历史性、演进性和动态性;在马克思看来,建立在私有财产制度基础上的生产过程存在剥削和掠夺性的一面;马克思不仅重视制度公平性分析,而且注重对制度的性质进行分析,这也是马克思不同于制度经济学家的重要一点。  相似文献   

8.
自我执行的制度:比较历史制度分析(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制度因素更多地看成是历史内生演化的,从而对制度变迁进行了跨学科的分析整合,进而对比较历史制度分析的研究方法做了一个较为前沿的总结和概括.本文还对制度的社会结构要素进行了分析,把制度定义为整合的社会变量,是由"信念、组织和规则"等要素构成的体系.结合博弈均衡分析,本文得出制度要素的社会传播和复制是自我执行的结果,作为历史过程的制度演进是一个内生的变迁过程,其中历史对当下的制度变迁方向具有突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而费用昂贵的过程.利用"需求-供给"模型来分析制度变迁是新制度经济学中主要分析框架之一.本文将时制度需求与供给及其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并运用其中的理论,结合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探讨我国目前医疗制度设计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理论中的认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朝付  任荣明 《生产力研究》2005,(11):33-34,126
制度经济学特别是新制度经济学尤为强调制度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一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也是制度不断变迁的过程。本文拟对制度变迁理论中的认识论问题谈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戴扬  张良 《财经科学》2012,(1):48-55
制度分析是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前沿。关于什么是制度,如何理解制度,制度如何产生、存续与变迁等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不仅在经济学界引起了高度重视,而且在社会科学其他领域特别是政治学界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经济学与政治学领域制度研究最新进展的考察,探讨了制度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理解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2005-2014年中国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以及不同制度环境下该激励效应的差异。结果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而且在政府干预较多、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及中介组织发育程度较低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加显著。结果表明,在我国制度环境落后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安排,有助于减少落后制度对企业创新的阻碍作用,帮助企业获得创新资源,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制度的作用在于规制人们的行为,对于中国特色的管理层收购而言,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适宜MBO,它必须有严格的界定条件.管理层收购在多大范围内进行?它的制度边界在哪里?这需要我们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靳涛 《经济学家》2007,(5):18-26
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直接推动经济体制转型深化的内在动力,而经济转型虽然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的影响作用,但这种作用却不是决定性的.在制度与增长二者关系中,制度虽然是影响增长的长期重要因素,但这种影响却不是决定性的;而恰恰相反,增长对制度的影响却是决定性的.这说明制度创新在增长的大背景中更易达到,而中国改革成功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企业家通过开创一种从无到有的制度而形成的制度创业即被认为是开拓型制度创业,以阿里巴巴电商模式为典型代表的开拓型制度创业实践对于开拓型制度创业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阿里巴巴为研究对象,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将阿里巴巴制度创业中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3类。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提炼出阿里巴巴制度创业面临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创业约束、所使用的制度创业策略以及所获取的制度创业合法化,构建出阿里巴巴制度创业机制模型,最终提炼出开拓型制度创业一般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采取保护和利用并重的战略,很好地保护和开发了世界遗产—大堡礁。虽然我国与澳大利亚在遗产管理体制上有所不同,但他们的遗产保护和旅游管理方法值得我们借鉴。通过研究大堡礁世界遗产保护和旅游管理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的启示有:建立包括综合法、专项法和分支法在内的完善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的“合作管理”平台和机制,用严密完整的管理计划提高管理的有效性,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旅游者行为。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潜在的扩张力,但由于没有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为此,本文从沉淀成本角度出发,使用一个动态的投资模型,探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所面临的障碍以及提供刺激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基本原则,在于完善投资成本补偿机制:一方面,需要大力完善市场制度;另一方面,更需要大力完善非市场制度,同时,政府折旧和税收政策等也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8.
制度变迁根源于人们对潜在利益的追求,也是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博弈过程。本文建立了一个制度变迁的双层演化博弈模型,揭示了制度变迁中利益主体之间权力博弈的动态机理。研究表明,利益主体在博弈中掌控权力的大小,决定他们在制度变迁中的地位,制度变迁会朝着有利于权力占优势的利益主体所追求的方向变革;制度也将随着博弈中各利益主体拥有权力资源的相对比例的消长变化而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19.
当前,制度理论在管理研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文献更多地考察了外部制度环境对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而对于内部制度环境关注不够,尤其是关于母子公司制度差异视角的探讨还存在不足。鉴于此,落脚于集团企业母公司向子公司进行的知识转移,依据二分法制度理论,在将制度分成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基础上,纳入时间维度,就所构建的因果关系模型和系统流图,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进而分别调整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差异,考察制度差异对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并同时调整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差异,明晰制度差异影响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差异阻碍了母子公司的知识转移,且二者的影响存在综合效应。研究结果有利于指导集团企业母公司向子公司进行有效的知识转移,促进子公司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0.
Th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institution in the nexus between core infra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performance in Africa. In this study, we select 25 African economies and data cover the period of 1996–2016. To conduct the panel analysis, we use variables such as manufacturing value added per capita to proxy industrial performance and employ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generate core infrastructure index, as well as institution index. Using the fixed effect model, we find that core infrastructure has a positive but insignificant impact on industrial performance in the selected African countries. However, when we interact infrastructure with institu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infrastructure has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effect on industrial performance, alluding to the fact that institu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making infrastructure to enhance industrial performance in Africa. Hence, African governments should formulate a sound industrial policy and standardise regulatory quality to boost industri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