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们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存在着主观判断。在不同的概率区间,人们对概率变化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忽视了决策者对概率的主观反应,无法准确描述风险决策行为。基于信息修正的非期望效用模型,将客观概率转换成主观决策权重,可以弥补期望效用模型在捕捉决策者对概率主观反应方面的缺陷;同时,利用基于信息修正的非期望效用模型,通过量化人们在购买保险或股票时对风险的主观概率判断,可以对人们的保险需求和证券投资行为作出更好的解释或预测。  相似文献   

2.
"弗里德曼-萨维奇困惑"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什么是“弗里德曼一萨维奇困惑”现代经济学在不确定性决策问题上的著名理论模型是“预期效用模型”。该模型由冯·纽曼和摩根斯坦(1947)以及萨维奇(1954)等人继承18世纪数学家丹尼尔·伯努利对“圣·彼得堡悖论”的解答并进行严格的公理化阐述而形成。模型的基本内涵是,不确定情境下最终结果的效用水平是通过决策主体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加权估价后获得的,决策者谋求的是加权估价后形成的预期效用最大化。预期效用理论以理性人假设为基础,认为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始终不变,其效用函数自始至终均为凹形向下即风险厌恶(见图1)。同时,在…  相似文献   

3.
徐恺 《经济研究导刊》2013,(11):273-275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外交决策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的前景理论,与预期效用理论一样是分析有风险情形的决策。因此,前景理论对于国际关系的决策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际关系中,理性选择理论是国际决策的理论基础,而前景理论是对理性选择理论的一次修正,那么,前景理论也就是外交决策中以理性预期为基础的理论进行的一次修正。前景理论在外交决策中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预期损失和预期收益各自行为采取的不同态度、损失厌恶、财富效应、确定性效应、对问题的解读方式等都与原来预期效用理论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后悔理论是在期望效用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出现较好地解释了很多系统性违反期望效用理论行为的现象,为决策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后悔理论模型的研究,把模型代入到逃税具体行为中分析,为偷逃税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人们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行为是公司资本结构、期权定价等问题的理论基础.自从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的经典著作《博弈论和经济行为》问世以来,期望效用理论一直被奉为理性人在不确定情况下进行决策的准则,在期望效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等一系列经济理论.然而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家发现人们在实际决策中会出现一些违反期望效用准则的异象.1979年,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论文前景理论,解释了这些异象,并成为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该文在介绍这两种理论主要思想的基础上证明,在一个理性人应当遵循的代数结合律公理的条件下,前景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的结论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6.
行为经济学的心理现实化与正统经济学的微观心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哲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对决策理论的研究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但是直到Edwards(1954)第一次向心理学家介绍经济学详细、庞大、数学化的选择理论后,决策理论才引起了心理学家群体的注意(Slovic,1991)。Simon(1955)对效用理论中的最大化假设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揭示了决策者必须面临的信息不完全等问题,指出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将可以更好地描述实际选择行为:有限理性的决策者将致力于达到满意解,而非最优解。  相似文献   

7.
基于期望理论的纳税遵从行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红渠  肖瑛 《财经研究》2005,31(3):100-108
根据预期效用理论,大部分人会少报所得额、偷逃税款.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是大部分人选择依法纳税.在较低的税务检查率和罚款率的威慑效应下,现实的纳税遵从水平为何如此之高?文章通过综合述评,将期望理论引入纳税决策范畴,对纳税主体的税收遵从行为进行分析,解释了预期效用理论下的纳税困惑,并得出结论:税率与纳税遵从水平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施建淮  朱海婷 《经济研究》2004,39(10):66-74
中国居民储蓄的超常增长近年来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居民储蓄动机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普遍的看法是 ,预防性储蓄动机在中国居民储蓄决策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标准的消费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 ,推导出收入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函数的显式解和衡量预防性动机强度的公式 ;然后用我国 3 5个大中城市1 999— 2 0 0 3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 ,结果发现 3 5个大中城市的居民储蓄行为中的确存在预防性动机 ,但预防性动机并非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强。在对该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后 ,本文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消费者效用理论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望效用理论以财富最终值作为消费者的决策依据,但效用函数形式不明确;前景理论以财富变化值作为消费者的决策依据,但是主观概率不确定。将变化量与最终持有量的比例值作为效用值将得出更全面的结论,并且适用于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和确定性条件下决策。同时,比例值效用理论使得消费者的效用量可以明确的计算,可以用于人民生活福利水平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潘敏  朱迪星 《金融评论》2011,(3):114-122
随着行为金融理论的逐步发展,市场错误定价的稳定存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本文对行为公司金融理论中投资者非理性范式下的前沿理论进行了综述,从投资和融资决策两个方面分析了面对错误时的外部市场定价行为,以及理性的财务决策者如何利用这种市场无效率来为长期股东获利,或迎合非理性投资者预期来实现自己的短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对公共政策的信任程度,不仅会影响个体的政策参与决策,还会对个体的长期经济决策产生影响。为分析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政策信任度对农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决策的影响,并对比了政策信任度对参保与未参保家庭经济决策的影响差异。在理论部分,本文使用生命周期模型,分析养老保险待遇预期对参保行为和家庭决策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待遇预期随历史待遇信息变化而调整,进而影响参保决策;因可以补缴参保,新农保待遇变化会影响未来预期效用,从而也会影响未参保者的决策;参保后,新农保待遇变化会通过影响待遇预期进而影响居民的储蓄和劳动力供给决策。在实证部分,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对理论进行检验,并以老农保参保、村庄参保率和待遇水平为历史待遇的代理变量。结果表明,历史待遇水平越高,新农保参保概率越高;待遇信息影响了参保和未参保群体的储蓄和劳动力供给。总之,政策信任度会通过影响预期来影响政策参与和相关个体的长期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过载乃至信息爆炸现象已影响消费者正常决策活动,因此而催生的消费者惰性现象日益严重,惰性消费者很可能出现决策延迟,消费者在产品缺货后便会产生后悔行为。深入研究和剖析消费者惰性产生原因和影响结果,不仅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能为企业营销时间提供参考价值。从有限决策理论出发,根据现状偏好理论、决策回避理论等,构建消费者惰性对取货后悔的理论模型,将决策延迟设为中介变量,转换成本设为调节变量进行实证研究,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对收集到的290多份有效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调查表明:一是构成消费者惰性的三个维度中,行为惰性、认知惰性和情感惰性均正向影响缺货后悔;二是决策延迟对行为惰性与缺货后悔的正向关系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对认知惰性与缺货后悔的正向关系中有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对情感惰性与缺货后悔的正向关系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三是转换成本在认知惰性与缺货后悔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在情感惰性与缺货后悔之间也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基于此,企业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调整推广方式,传递清晰产品信息;关注并避免消费者决策延迟现象,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为消费者提供正确且...  相似文献   

13.
1944年,冯诺依曼(von Neumann)和摩根斯坦(Morgenstein)提出的预期效用(EU)理论以及随后萨维奇(Savage,1954)提出的主观预期效用(SEU)理论,为“理性人”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建立了完美的公理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行为决策理论及决策行为实证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成 《经济经纬》2006,116(5):102-105
作者对行为决策理论发展的历程及各阶段中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发现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为决策理论发展的进程。在对决策行为一般实证研究方法及其特点进行分析之后,作者认为观察法较适用于决策行为的初步探索性研究;调查法则较适用于一般决策行为的总体状况和特征的研究;如果理论假说源于决策者某些特定的、深层次的主观动机,假设的证实或者证伪又需要大量的检验,实验法的优势比较明显。为了取得对本研究的实证效果,这里对如何将实验法应用于中国投资者决策行为研究做了一次实证性尝试,以供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15.
经典期望效用理论不能为现实中的不确定性决策和有限理性行为提供具有描述意义的指导,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期望效用理论之外寻找新的思路。不确定性的本质在于决策者自身不知道相关概率分布,他的决策依据是自己确定的主观概率。尝试模型化不确定性的非期望效用理论需要正视这类决策中的"主观性"。而现实中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具体决策过程呈现出有限理性甚至"非理性"特征,由此导致的宏微观经济效应也难以在期望效用理论框架下进行考察。关注"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应该对此给予更多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6.
以"理性人"假设为基础的传统财务决策理论将决策者独立于投资决策过程之外,认为决策者完全能够依据理性决策模型做出最优的决策,但现实并非如此.本文对行为决策理论中关于投资决策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揭示了决策者的行为特征会影响到投资决策及投资回报率的设定,展望了行为决策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预期效用理论一直是微观经济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现代金融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给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理性行为的描述。期望理论是新近兴起的一种非预期效用理论,对很多预期效用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
刘伟  陈晓红 《技术经济》2005,24(7):90-92
本文从效用的内涵及其基本特性入手,利用效用曲线将决策者分为风险规避者、风险偏好者和风险中性者三类;进而分析了期望值分析实际上是风险中性者决策的依据,而效用分析是不同类型决策者的决策依据,对风险中性者来说,效用分析等价于期望值分析;最后从预测的价值角度得出了效用分析优于期望值分析的结论,并用具体案例实证了利用效用函数进行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企业战略的研究延续经济学分析的范式,强调了决策者的绝对理性而忽视了个体差异,随着战略决策选派的崛起,战略管理的研究开始逐渐关注到决策者个体差异.尤其是比较期望理论在企业行为决策中的普遍应用,企业战略与比较期望理论结合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基于此,本研究借鉴系统的回顾了比较期望理论与企业行为决策的研究脉络与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个体决策行为的实验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有关个体决策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体判断及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的个体选择行为。通过广泛的实验分析,研究者发现了大量不同于传统理性预期模式的个体决策行为特征,如随机错觉、同比率效应、偏好颠倒、禀赋效应及确定性效应等。人们应用简化的程序或“启发式方法”,而这容易导致在解决问题、判断和选择中的系统性误差(偏离)。本文对个体决策行为理论及其实验研究进行了评述,对预期效用模型及个体偏好理性的公理化假定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今后经济学在行为研究层面的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