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基础的能源不断遭受传统能源过度开采使用等问题的困扰,传统能源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针对这种背景下提出低碳经济下能源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由于低碳经济下能源产业结构以能源节约和减少碳排放为主,易受到当地经济发展影响,需对两者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再以提出低碳经济下能源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为基础,优化低碳经济下能源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最终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代世界未来经济发展的基本潮流和趋势,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福建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着力点是:规划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低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倡导低碳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而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区域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加剧了环境污染和限制了区域经济增长。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即使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配比达到合理状态,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政府通过单纯的行政指令和财政宏观政策调控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比例,没有考虑到现实需求。因此,需要探讨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关系,发现常规能源与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的某些特征,动态调整两者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状况。通过建立专家评价体系和量化系统模型为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动态调节方法,使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达到合理的配给,可以发挥出各自的产业优势,从而建立高效、节能、低碳的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发展受经济发展阶段、技术水平、能源消费模式和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影响及制约。在全球低碳经济背景下,应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快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加强政府行政干预和市场调节,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变革. 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通过较少的自然资源消耗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可以创造出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三峡区域经济发展低碳化要求逐步提高,但民营经济低碳化发展面临产业结构、低碳意识及技术、服务、能源、资金、对外交流等问题,要抓住三峡后工程机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集群,建立考核机制,强化低碳意识,加强技术研发,建立服务体系,完善低碳能源体系,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外交流,促进三峡区域低碳经济环境下民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将近4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势头仍然十分迅猛,我国在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取得举世举目的成绩,成效也十分显著.但不可避免的是我国经济的取得很大部分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取得的,因此专家学者不断提出低碳经济,能源消费经济等,希望借助我国的经济转型期,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低碳经济、绿色循环发展的最终目标.本文主要以S省为例,探讨低碳经济对于产业结构如何优化,分析其根本原因,找出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对低碳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评价。文章将最小广义距离和粗糙集的概念引入产业结构评价中,该方法能对低碳经济模式下的能源产业结构提供更加合理的评价。通过模型构建与方法选择,文章的评价方法既尊重客观数据事实,又考虑了研究者的主观经验,因此对低碳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评价更加准确。通过该评价方法可知,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环境、资源、经济三者协调发展的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江西作为能源资源匮乏的省份,发展低碳经济是弥补劣势的重要手段。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具体分析了江西省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应改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0.
提高能源高效利用,发展绿色GDP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湖南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低碳的相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战略高度规划低碳城市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国际合作和自主创新,倡导低碳消费模式,形成建设低碳城市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1.
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面对当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双重威胁而做出的必然选择。新疆受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能源消费结构不均衡,环境污染严重,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建设经济强省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新疆低碳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并为促进新疆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发展清洁能源、加强环境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地处偏远的西南边陲,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但矿产、生物及森林资源相对丰富,有色工业基础雄厚,发展低碳经济既具独特优势又面临挑战。针对云南省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处于初期向中期迈进,以煤炭为主的单一能源结构等现状和特点,分析了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指出只有依托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低碳农业,增强森林碳汇能力,进行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调整,才是云南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选择,也是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需求量与日俱增,使得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并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西安作为一个资源、能源都比较匮乏的城市,这个矛盾更加突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西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采用SWOT理论分析框架对西安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劣势以及机会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对西安市构建低碳城市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辽宁在经济中一直存在着能源消费过度依赖煤炭、石油,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活消费耗能逐渐增加,缺乏有效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激励机制等问题。因此,辽宁要大力支持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需要,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全省现代化进程的需要。目前来看,资金和技术是辽宁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障碍。因此,制定相应的支持辽宁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增加低碳财政投入、激励市场主体节能减排和制约市场主体高能耗的多层次的财政税收体系,促进辽宁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约束与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了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传统能源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低碳转型、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力度是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石油等传统能源企业应当将低碳经济和企业自身发展紧密结合,把握机遇、转变经营理念和模式,通过技术、管理、制度创新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低碳经济发展实力,从而实现传统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能源技术、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首先,通过文献回顾,系统阐述了美、日、欧典型经济发达国家关于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和发展经验;其次简单探讨了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困难;最后从宣传、经济政策和低碳技术体系三方面探讨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7.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各国将围绕"碳排放"展开一场经济和政治博弈。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人口众多、技术水平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结构和贸易结构失衡、工业化和城市化还未完成等制约因素。在世界低碳经济发展博弈中,我国应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采取以攻为守、合而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产业结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低碳经济对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着力提高工业经济中低碳产业比重、着力发展低碳农业、着力发展现代和新兴服务业等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为河南省以后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就是要求能源利用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质量、环境保护水平都有质的提升和转变,是对传统能源利用、产业结构的挑战。本文就森林低碳经济的发展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府规制下的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引起各国政府关注的情况下,低碳经济便应运而生了。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中国政府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应利用法律、经济各种手段,健全低碳经济领域的法律体系,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倡导绿色消费,不断进行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