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应对农业发展危机,日本开展了一系列农地制度改革。自1945年自耕农制度确立以来,日本先后经历了土地权利移动规制、促进土地所有权转移、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依靠"农业经营体"推进规模经营和加快农地集约利用5个发展阶段。伴随着农地制度改革,日本不断修订完善相关法律,并创新设立了一系列农业政策。这些改革措施对于促进中国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文章分析了我国土地制度的历史沿革,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相关规定发现:我国目前农地产权制度承担了过多的社会保障功能,土地产权不能随意流转,产权权能残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地制度创新应该是实施土地股份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李作峰 《理论观察》2009,(5):102-105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已成为农地流转、规模经营的主要障碍,亟需改革。土地私有制的改革方案不适合我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生态环境。因此,农地永包制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推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农地有序流转及规模经营,并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行的路径选择。为此,需要按照农地永包制的创设原则,采取渐进式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农地长包制;第二步,实现农地永包制,并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台湾地区的农业发展虽然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农业政策,但目标都是提升农业结构,进而促进农业发展,最后提高农民收入。农地制度改革始终是台湾地区农业改革中因应环境演变的核心议题。大陆家庭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动初期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农民平均收入大幅增加,也加速了城市建设发展。但此项制度不利于机械化、专业化大规模经营,农地破碎化严重,难以实现有效的农地抵押与农地买卖,更不利于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建立土地经营权乃至所有权的流转机制,有效实现农地整理并确权,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全面构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村家庭承包制完善与创新的用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农地产权认知状况与流转行为牵扯:湘省398户农户样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福生 《改革》2012,(4):69-73
农地产权制度是农地流转的制度前提,但农户对产权的认知会影响其农地流转行为尚缺乏经验证据支持。利用湖南省的样本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Logit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现阶段农户对农地产权的认知较薄弱,产权制度对农地流转的实际影响与这种认知状况有关,在控制多种农户特征后发现产权认知度对农地流转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明晰农地产权、加强立法保障、加大产权宣传、设立产权交易机构等措施推动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6.
强化地权能够促进农地流转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以来,中国的农地流转率一直在快速提升。但以2009年为转折点,随后进入减速阶段,这显然与新一轮农地确权的政策预期并不一致。学界不仅对此缺乏解释,对于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的关系也尚未达成基本共识。文章将农民地权强化分为"还权松管"、"赋权强能"两种形式,借鉴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并将农地确权的收入效应区分由"还权松管"引致的农地流转收益、由"赋权强能"引致的农地生产性收益和在位控制权收益,由此阐明地权强化的不同方式对农地流转的差异化影响。利用2006-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并使用同时处理组内自相关与组间同期相关的FGLS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以"还权松管"和"赋权强能"表达的产权强化分别促进和抑制了农地流转。随着农地流转的管制放松以及产权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进一步的"赋权强能",尤其是农地确权的实施,不仅无益于促进农地流转,反而抑制了农地流转。文章认为,农地的"人格化财产"属性决定了农地确权并不能因为单纯的经济收益而激励流转,禀赋效应的强化也是确权的必然结果。因此,以促进农地流转为主线的农地制度安排,应该做出重要调整。  相似文献   

7.
农地流转对盘活农村经济,改变农业小农经营模式,形成适度规模经济,促进农民有效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土地确权对农户生产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我国农地流转现状,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农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农业正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时期。现代农业要求土地集约和规模经营,进行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集约和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农地流转模式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土地问题上的一贯方针。借鉴别国模式,结合我国实践,进行模式创新,可以多方位促进农地流转健康发展。农地信托流转模式既是土地制度的创新,又是经营体制的创新,符合新时期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有利于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有利于土地资源资本化,形成多元、长期的农业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9.
农地产权制度演进及其优化配置的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权制度是关于稀缺资源利用的权利行为规则安排。排他性权利界分是产权发挥作用的前提性条件。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呈弱排他性,主要表现为:农地所有权缺少排他性;农地使用权排他性虚弱;农地处分权排他性不强;农地收益权排他性有限。改革和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必须转变指导思想,整体推动农地非排他性产权制度变迁,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构建物权性农地承包经营产权制度,复造民事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但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不清、土地流转中制度的不完善和操作的不规范、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以及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的欠缺等因素,制约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达到了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解决温饱的目标,然而却形成了小规模分散的经营模式。承  相似文献   

11.
匡远配  彭云 《科学决策》2023,(9):124-137
农地流转与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探究农地流转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及其背后发挥调节效应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2005-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户适度规模经营、农地抵押贷款与农作物种植结构在此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农户长期投资尚未表现出显著性影响。因此,需稳步推进农地集中流转、因地制宜选择农业机械化模式、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深化农地金融改革和合理引导农户长期投资,从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资本化是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农业规模经营效率、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的关键性制度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要素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在现有土地产权制度框架下推进农地资本化改革还存在诸多障碍,比如产权制度虚置、市场交易机制不完善、农民生活保障风险等。本文在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明确土地产权、加快市场配套建设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优化农地资本化改革的制度环境,促进我国农村经营制度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中最基础性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制约着农业经济的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对现阶段黑龙江省农地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现阶段黑龙江省农地制度的合理性及缺陷.为完善黑龙江省农地制度,促进农民增收应做好以下三点:在不发达地区应继续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按照自愿、有偿原则发展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宏观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欠发达农区土地流转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省,其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并无突出的比较优势,分散化的家庭经营方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凸显不足,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则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农村土地规范化的流转是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举措,河南省开封、南阳等六地市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农地流转存在规模偏小、方式单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河南省农地流转的模式选择及规范农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地实行规模化经营已迫在眉睫,但现存农地制度中存在农地所有权界定不清、土地流转中制度不完善和操作不规范以及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不利因素,阻碍了农地规模经营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沁阳市西万村农地"整村流转"的调查,分析了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地规模经营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制度是中国农村最基础的财产制度,"三农"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家庭责任制的土地制度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小规模的、零碎的土地承包现状,迫切需要加大土地流转的步幅.十七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以土地流转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次农村改革.在此形势下,文章以安徽省固镇县及任桥镇的土地流转为例,针对目前土地流转所存在的问题,诸如农地产权的问题以及合约的表现形式和农地流转效率低下等,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如完善土地产权关系、科学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等.  相似文献   

17.
地权稳定性与农业绩效、农户经营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地权稳定性、农地长期投资及农业绩效之间逻辑关系的文献综述出发,利用农地投资回收模型主要分析了农地地权期限对农户投资水平、农业技术选择、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农地流转的影响。基于效率与公平权衡中国农地所有制改革,当前最有效率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制,推行使用权创新——土地承包权物权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正在全国推行,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土地权属制度的又一重大创新,其核心是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流转农地经营权虽有助于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但该制度的运行则可能会带来产业、市场、社会等风险,最终危及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要做好"三权分置"制度风险的法治防范,从构建农地流转保障机制、积极引导农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完善立法等方面着手,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放活农地市场,确保农地"三权分置"落实和农业的良好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罗敏  刘冲 《产权导刊》2007,(1):31-33
现代产权制度包括产权保护制度、产权界定制度、产权配置制度和产权流转制度.产权交易是建立在产权保护和产权界定基础上的产权配置和产权流转.产权交易蕴含着大量的相关利益,容易成为权力寻租、滋生商业贿赂的"温床".各类产权交易相关机构,包括产权转让方、受让方、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以及产权交易机构等,都有可能成为产权交易中商业贿赂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农地流转纠纷也随之增加。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农地流转纠纷之所发生,其原因在于:流转产权界定不完全、流转契约不完全性、口头契约的弱约束力和不守信用。促进农地顺利流转,应在培育人们的产权观念、完善农地流转契约和培育人们的守信精神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