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香港华润创业集团.尤如一匹腾空而出的黑马.突然携手国际啤酒巨头南非SAB闪电进入中国啤酒市场.开始在中国进行圈地运动式的并购.大跃进式的狂飙.转眼之间.华润啤酒集团(以下简称华润雪花)的规模得到了空前飞速的提高。时下华润雪花旗下的啤酒企业已有近40家.啤酒总产能达560万吨。2003年雪花单品牌啤酒的销量超过了80万吨,2004年突破110万吨.2005年更是达到了158万吨的销量.2006年有望突破200万吨.而目前国内市场上销量超过百万吨仅有青岛,燕京、雪花。华润雪花以十年左右时间完成其它中国啤酒巨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霸业.堪称是中国啤酒业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2.
何佳讯 《广告大观》2004,(4):144-145
年初.米尔顿&;#183;科特勒在媒体上发表高见.直言中国啤酒品牌有三大“硬伤”。首先缺乏也是最最缺乏的是“有情感价值的故事”.这是中国啤酒业的第一大“硬伤”。他说:“中国啤酒的品牌建设相对缺乏感情和爱,而对于一个成功的品牌来说.应该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创造一种‘爱’,设计一个持续,一致并具有情感价值的故事是最重要的,而大多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几大啤酒品牌的跑马圈地以及跨国啤酒巨头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啤酒市场可谓是硝烟弥漫。随着国内啤酒业几大巨头的整合力度日益加大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啤酒业的“洗牌”运动十分明显,国内啤酒厂数量从以前的上千家迅速下降到了不到400家,其中剩下的大多也是举步维艰、引不起买家兴趣的小厂。青啤、华润和燕京三大巨头三分天下的格局渐渐明朗,尤其在当前外资大举杀入的情况下,大联合、大并购将成为中国啤酒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英年早逝的青岛啤酒前董事长彭作义先生在数年前曾经说,中国的啤酒业是"前有狼,后有虎,中间一群小老鼠,打完老鼠打老虎"。上世纪90年代发动的中国啤酒业兼并整合战。使得在短短十数年内,曾经遍布全国的各自为战大大小小数千家啤酒企业整合到不足百家!大多曾经叱咤风云、雄霸一方的品牌大多已被燕京、青岛、华润三大巨头纳入麾下。余者或与外强联姻,或被市场淘汰!或以攻代守、积极扩张、顽强自保。中国啤酒业大局已定,从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时期已经进入打劫、收宫阶段。主导这场整合的三大啤酒集团兼并扩张轨迹各不相同,却有着共同的指向——南下! 广东、作为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啤酒的产量仅占全国的6.1%,利润占全国啤酒行业利润总额的四分之一,名列全国第一。无疑是所有有实力的啤酒品牌的必争之地! 所以,啤酒业内甚至有这样的说法: 得华南者,得啤酒天下!  相似文献   

5.
迎来“竞合”时代“竞合”可以说是“竞争”的更高层次。对于中国啤酒业来说,20世纪最大的收获,就是亲身体验了“竞争”的内涵。先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50多家洋啤酒潮水般地涌来,仿佛一夜之间占领了中国市场,让过悠闲生活的中国啤酒业,首次感到了生存的压力。这种以产品为主体的竞争,可以称之为第一层次的竞争。第二层次的竞争是由青岛啤酒和华润集团所发起的“重组时代”。这种以品牌加资本为主体的竞争,是在重组平台上展开的,演绎的是“大鱼吃小鱼”的故事。而第三层次的竞争,则是谁也不吃掉谁,实现双赢的“强强联合”…  相似文献   

6.
《糖烟酒周刊》2005,(21):A004-A004
大客户制是近来啤酒行业一个很时髦的话题,尤其是关于青啤采取大客户制的做法被报道后,啤酒业内人士一时“言必称大客户”。在啤酒业采取大客户制最典型的是百威啤酒,其实质就是厂家集中优势资源扶植当地的大客户,销量越大、利润率越高的客户得到的厂家支持越多。百威通过这种方式在中国啤酒业已经牢牢占据高档市场第一的位置,被人评价为中国最成功的洋品牌啤酒。所以现在业内许多企业都竞相学习百威的大客户制。  相似文献   

7.
梁剑 《华糖商情》2000,(50):37-39
2000年是中国啤酒企业竞争最激烈的一年,燕京、青岛等大品牌打破啤酒区域性消费特点,标志着中国啤酒业全面进入“战国”时代。大品牌南冲北突、征战四方,地域品牌死守阵地,寸土不让,形成了一个个啤酒区域战场。通过对这些战场的分析,希望能够看出世纪末中国啤酒市场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打开市场、打响品牌,活动行销是智慧之选,然而活动行销又是一柄双刃剑,做不好吆喝也赚不着一声,还可能落下做秀的嫌疑,2005年,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雪花啤酒 勇闯天涯”雅鲁藏布江科考探险,用充满故事性的活动结构为我们贡献了一个绝佳的行销案例,在啤酒市场燕京,青岛,华润三足鼎立的今天,雪花凭借大气的策划和充满勇气的实践,为华润萧洒亮剑。[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     
《糖烟酒周刊》2006,(15):54-55
三巨头重新排位,雪花铺量第一 近期,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分别通过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5年的经营业绩。据年报有关数据显示。华润雪花出品的全国品牌“雪花啤酒”2005年产销量高达158万吨,已超过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的销量,成为全国销量第一的啤酒品牌。  相似文献   

10.
高翔 《华糖商情》2001,(23):26-26
辽宁是我国啤酒生产大省,2000年以149.66万吨的年产量位居全国第四。我国啤酒业三巨头之一——华润的老根据地就在这里。华润啤酒携资本之长剑,以东北为根据地,经华北,过华东,取西南,华润的举动引起了青啤的恐慌,除了在华北与燕京共同筑起一道阻截的防线外,青啤还依靠品牌优势,兴师问罪,兵临华润城下。辽宁市场也就成了以两巨头为主体的双雄争霸的战场。  相似文献   

11.
金星啤酒要成功打造全国性啤酒品牌,必须对一线城市啤酒市场的运作特点、难点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做好攻占城市市场的整体战略规划。对每一个区域的城市市场探索不同的运作模式。集中企业有限的优势资源各个击破,做到全国各区域核心城市的优势占有、步步为“赢”。方有可能实现品牌的成功升级。  相似文献   

12.
并购.让中国啤酒企业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包括“第一集团军”的“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华润雪花啤酒”,以及处于第二竞争梯队的“金星啤酒”、“珠江啤酒”、“金威啤酒“、“重庆啤酒”、“黄河啤酒”.”蓝剑集团”等等.都通过资本并购、异地自建工厂等扩张手段.获得了规模竞争优势。但是自2004年青岛啤酒总裁金字国先生率先提出“整合”以来.”整合”成了各啤酒业巨头思考和行动的头等大事.包括像A—B啤酒集团、SAB啤酒等在内国际啤酒巨头.亦掀起了对中国并购或者控股啤酒厂的“整合”。包括业务链的整合、市场链的整合、管理链的整合、人才的整合.尤其是品牌整合.更是成了愈来愈多啤酒集团继“规模并购“之后的“重点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3.
近日,由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发布的“消费品市场2013年度重点调查”结果显示,华润雪花啤酒以高达1172万千升的年销量连续9年蝉联啤酒企业销量第一,雪花啤酒销量以1062万千升保持第一,华润雪花突破“双千万千升”,创下中国啤酒销量新纪录,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单品销量过千万千升的啤酒企业。华润雪花啤酒长年保持竞争优势,有哪些可以借鉴的营销理念和做法?事实上,啤酒很难通过技术壁垒获取竞争优势,因此渠道建设成为制胜关键。华润雪花啤酒长年保持销量第一,其独特而高效的分销体系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糖烟酒周刊》2005,(4):A003-A003
日前,青岛啤酒宣布在华南地区推出高端啤酒青岛“原生”啤酒。与新啤酒同时揭幕的还有张艺谋和杨丽萍以“原生态为主题”为青啤打造的广告巨片。金威、珠江、华润、燕京等啤酒企业相继宣布了在华南的建厂投资计划。这些新的啤酒项目将在未来一两年中建成投产,华南地区新增啤酒产能将达130万吨以上。其中大多数是面向中高档市场的纯生啤酒。  相似文献   

15.
武刚 《糖烟酒周刊》2005,(8):A014-A014
2004年啤酒行业掀起了整合热潮,几大啤酒巨头纷纷在全国各地兼并、入股、建厂,形成我国啤酒业青岛、华润、燕京三足鼎立的局面。北京啤酒的消费量巨大。这也是啤酒企业对北京市场觊觎的原因之一,青啤是趁并购之际。顺势进入北京市场,以对内部资源进行消化、转移。  相似文献   

16.
三一重工无疑是湖南乃至全国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2003年初,三一重工又强势推出三一客车。三一客车能否成功实施“三一”品牌的延伸,像三一重工一样打造成其所在行业的龙头老大?  相似文献   

17.
李志国 《华糖商情》2001,(34):26-27
今年的啤酒业绝对赚够了人们的眼球,先是青啤与燕京攻城掠地,大肆吞并弱小企业:青岛啤酒北上收购廊坊啤酒厂与北京五星、三环;燕京以牙还牙.疾驰山东,“招降”无名、三孔,各在对方领地里楔上了一个钉子。后有华润黑马横空出世,舞资本利剑杀入啤酒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拿下东北半璧江山,接着挥师西南,收购乐山、绵阳,并有120亿锁定中国啤酒业的豪言。  相似文献   

18.
三家啤酒赞助商,也算是创了本次奥运之最,真是给北京奥运增添了不少色彩,特别是各大体验中心。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了不少畅饮的机会。啤酒业发展到现在,竞争手段、竞争层次也更加丰富了。以前的抢占区域市场的“圈地运动”完成后,各品牌们也从拼价格,拼规模,转向了现在的侧重与消费者紧密联系了。其核心就是确定主流消费人群,确定新的品牌主张,然后再根据啤酒这一产品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子商务》2008,(1):76-76
雪花啤酒没有掏钱直接赞助奥运,而是在广告中以球迷身份喊出“这比赛,有我们才行”。以后,又组织“勇闯天涯”等大型品牌推广活动——在全国组织啤酒爱好者活动,把雪花啤酒具备的草根运动形象推广出去。  相似文献   

20.
凡战,以正合,以奇胜。进入新世纪以来,以青岛、华润、燕京三大啤酒巨头纷纷采取购并战略,以“本地亲情化诉求”为正,以“服务差异化”为奇打响了中国啤酒市场的新战役,攻城掠地,一举成为中国啤酒市场的三大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