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良度 《华糖商情》2001,(22):28-28
山东是我国啤酒生产第一大省。据统计,2000年山东省内啤酒产量283.4万吨,人均31.22L。这么一个庞大的产量,使得山东省内的啤酒具有特别明显的特点,几乎全是本地的品牌活跃在舞台上,外地品牌是少之又少。本地的品牌在不同地市的竞争也是异常激烈,有一些你死我活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并购.让中国啤酒企业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包括“第一集团军”的“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华润雪花啤酒”,以及处于第二竞争梯队的“金星啤酒”、“珠江啤酒”、“金威啤酒“、“重庆啤酒”、“黄河啤酒”.”蓝剑集团”等等.都通过资本并购、异地自建工厂等扩张手段.获得了规模竞争优势。但是自2004年青岛啤酒总裁金字国先生率先提出“整合”以来.”整合”成了各啤酒业巨头思考和行动的头等大事.包括像A—B啤酒集团、SAB啤酒等在内国际啤酒巨头.亦掀起了对中国并购或者控股啤酒厂的“整合”。包括业务链的整合、市场链的整合、管理链的整合、人才的整合.尤其是品牌整合.更是成了愈来愈多啤酒集团继“规模并购“之后的“重点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3.
梁剑 《华糖商情》2000,(50):37-39
2000年是中国啤酒企业竞争最激烈的一年,燕京、青岛等大品牌打破啤酒区域性消费特点,标志着中国啤酒业全面进入“战国”时代。大品牌南冲北突、征战四方,地域品牌死守阵地,寸土不让,形成了一个个啤酒区域战场。通过对这些战场的分析,希望能够看出世纪末中国啤酒市场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良度 《华糖商情》2001,(26):30-30
甘肃省市场上的啤酒品牌相对较少.地产强势品牌只有黄河、西凉、五泉三个.前属于黄河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后面两个属于甘肃农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啤酒市场一直是地产品牌的龙虎斗.宝鸡啤酒曾试图在兰州等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最终还是被淘汰出局。近年来,国内啤酒业两巨头青啤和燕啤也开始渗入甘肃市场,尤其是青啤并购西安汉斯后,兰州等市场上一夜间遍布汉斯啤酒。黄河集团、.农垦集团据此都做了不少调整,以求建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小刘 《糖烟酒周刊》2007,(11):124-125
我在湖北一个地级市场做啤酒代理,从2006年才开始,可以说是个“新手”。做啤酒的同行都知道,每个区域都会有个地方强势品牌,这些品牌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其所在的市场也很封闭,因此外来品牌很难进入。对于一些大品牌产品如青岛、雪花、燕京来说,可以依靠品牌影响力,采用错位营销方式,避开和地方品牌的正面冲突,占据高端市场。而对于小品牌来说,要进入市场,就难免和区域强势品牌展开正面交锋。  相似文献   

6.
刘会民 《糖烟酒周刊》2005,(38):B0026-B0026
在济南市场,青岛啤酒和济南啤酒(品牌名称是趵突泉啤酒)竞争激烈,抬高了进入门槛,令外来品牌纷纷止步?然而,一个名为“趵青爽”的买断啤酒品牌,却在两强相争中不断扩大了市场占有率。趵青爽销售公司总经理田庆华认为,青啤和济啤的关注焦点都在对方身上,市场对策也都是针对对方制定的,对于新兴品牌的关注度不高?从细微处着手,找好切入点,新兴品牌就能够打开济南啤酒市场的缺口。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国啤酒的整合推进历史,我们发现,整合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其共性都是一厢隋愿地冒进,忽略消费认同。大部分被整合的当地啤酒品牌都具有丰富的地域隋感认知。如果无视这种情感,期待替换品牌后一夜走红,根本就得不到消费者的支持。品牌替换后,顾客接受与认同的过程如果处理不当,也会给对手制造绝佳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中国啤酒市场的巨大规模和持续的高成长性.理应当成为培育世界级品牌的沃土。但以市场区域,占有率的全国性以及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的全国性的标准观之.我国的啤酒行业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强势全国性品牌。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中国啤酒地区割据的生产方式,中国啤酒产品高度的同质化.使得中国啤酒市场呈现出相当显著的地理区域特征,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于本地区啤酒品牌具有高度的忠诚度和认知度。  相似文献   

10.
《糖烟酒周刊》2007,(14):114-114
近日.备受关注的商务部第六届“中国名酒”评定活动初选名单正式公布,共67种酒类品牌榜上有名.其中白酒品牌36个、红酒品牌11个、啤酒品牌20个。衡水老白干酒业公司的“衡水牌”衡水老白干酒位列其中。  相似文献   

11.
赵菁  周淼 《广告导报》2004,(6):55-56
我国现有啤酒企业400多家,啤酒产量发展迅猛,位列全球第二,其中年产量在20万吨以上的有23家,其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当前,国内颇具实力的啤酒品牌有: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华润啤酒、珠江啤酒、哈尔滨啤酒、惠泉啤酒、金威啤酒等(如下图:中国主要啤酒品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啤酒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前沿阵地山东,在青岛、趵突泉、北冰洋、琥珀、三孔、无名等区域强势啤酒品牌林立的局面下,银麦啤酒居然连续多年在产量和利润水平上稳居山东省第二,仅次于山东省第一啤酒品牌——青岛啤酒。在青啤收购崂山、趵突泉、烟台等区域强势啤酒品牌的背景下,银麦凭什么能够在与强势品牌的博弈中,保持区域第二名的位子多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燕京旗下的莱州分公司啤酒品牌——光州啤酒,曾经在青岛啤酒的老家青岛市取得过非常大的业绩,但由于几经股权更迭,多次易主,加上品牌运作的老化,光州啤酒的市场份额不断丢失,“产品售价低、促销费居高不下、经销商不挣钱”等问题表现突出。当时光州啤酒能够运用于品牌推广的费用又不到100万,要重塑品牌,止住销售下滑,还要提升品牌的毛利,难度很大。怎样改变目前的品牌运营弱势,重新取得竞争优势呢?  相似文献   

14.
1月9日,华润啤酒(中国)有限公司、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宣布,联合实施打造全国品牌——雪花啤酒。一方是属意打造全国品牌的中国啤酒业亲贵,另一方是大名鼎鼎的营销咨询大师,专家预测,他们的握手预示着中国啤酒业已经从单纯的收购和兼并,进入到全面品牌的竞争阶段。那么,作为中国啤酒业最大的产业整合者华润如何将并购战略的成功“进化”为品牌战略执行的成功?华润到底是否是中国的“大摩”?且让我们听听华润啤酒老总王群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市场周刊》2001,(16):16-17
上海,这个中国啤酒品牌最集中的消费城市,最高峰时世界顶级品牌和本土实力品牌皆云集于此,有50个左右的品牌在市场上混战。然而在啤酒这个微利的快速消费品市场,不少品牌都被毫不留情地赶了出动。一些上海啤酒厂商近几年日子简直过不下去:曾经连续十年稳居沪市头牌,号称“金身不破”的力波啤酒,最近干脆改换门庭,改了个新名字准备再起炉灶;澳洲的富值达啤酒,在上海一注就下了几千万美元,却差点落了个血本无归。至于嘉士伯的断腕撤退,号称“打响了外资撤退的第一炮”,却让青啤不费吹灰之力捡了个大便宜。  相似文献   

16.
《广告大观》2010,(2):63-63
在中国,嘉士伯以全新的电视和户外广告再次确立和强调其“追求快乐(Stand Up for Fun)”的品牌定位,进一步突出品牌个性,为赢得中国高档啤酒市场而注入了一剂强劲有效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17.
《华糖商情》2001,(32):26-26
在北京九力营销顾问有限公司进行的调查中,约有2/3的受访者表示最经常喝的品牌是“燕京”啤酒,其次约有1/10的受访者表示最经常喝的是“青岛”啤酒,其它品牌的提及率均在5%以下。  相似文献   

18.
魏小英 《中国市场》2008,(6):124-125
整合营销传播作为当今信息社会最有效的传播工具和方法,也是品牌传播、品牌形象塑造最有效的手段。中国啤酒营销已经进入品牌营销的时代,中国啤酒企业只有认真分析,制定科学创意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才能更好地打造自己的品牌,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的激烈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婷婷 《中国广告》2010,(8):18-21
哈尔滨啤酒是世界杯赛场上引人注目的中国消费品品牌,让我们走近这个中国历史最悠久,现在又最时尚的啤酒品牌。  相似文献   

20.
金少策  王文正 《浙商》2007,(8):64-66
“作为浙江最后一个尚未合资的、上规模的本土啤酒品牌,目前千岛湖啤酒被购,意味着浙江的啤酒版图又发生了重大变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