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TRIZ是解决创造性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已经成为国外质量界研究的热点,在对TRIZ的产生,开成及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实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TRIZ理论体系中主要的思想基础,方法与工具。  相似文献   

2.
湖北创新方法推广工作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积累了重要的推广应用经验。为了系统、科学、客观地评估湖北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区域平台的作用,以推广应用TRIZ方法效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湖北省推广应用TRIZ方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该省17个地市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构建TRIZ方法推广应用效果模糊层次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加强科技创新方法研究与推广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北京TRIZ方法推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以TRIZ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方法,对北京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科技北京”具有重大意义。根据TRIZ方法的理论特点,借鉴TRIZ方法推广实践经验,结合北京科技创新具体情况,探讨了北京TRIZ方法的推广模式,提出了北京的TRIZ方法推广路径。  相似文献   

4.
TRIZ理论在农业产业联盟创新中推行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师》2017,(5)
TRIZ作为国际性的系统化创新方法,由于其解决创新问题的针对性、直观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在农业产业联盟内TRIZ理论的研究推广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推广应用体系,影响了TRIZ理论创新作用的发挥。文章通过阐述TRIZ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TRIZ理论作用于农业产业联盟这一特殊主体的创新特性,归纳出TRIZ理论在推动农业产业联盟创新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对此提出解决建议以及相应的推行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5.
现代TRIZ研究的发展—TRIZ:创造性问题解决理论(Ⅱ)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详细介绍了当前TRIZ在国外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并对TRIZ在我国如何开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技术突破与创新产品市场化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TRIZ理论作为国际公认的重要创新方法之一,能够有效地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TRIZ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方法嵌入到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范式不确定、知识产权及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资源配置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从制约技术创新的瓶颈、路径分析、创新方案确立等方面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方法问题,针对产业技术创新的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分别制定出合理的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TRIZ理论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复杂系统自组织理论思想,在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系统自组织性的基础上,根据TRIZ理论的特点,从TRIZ理论加速企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向系统输入负熵流以及引起并放大系统涨落3个方面,分析了TRIZ理论对创新系统的影响与作用;并揭示了TRIZ理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原理。旨在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推广与应用TRIZ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1.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 什么叫有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对社会有积极意义,是能够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对两个文明建设,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促进作用,这种积极作用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好。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不是“黑”、“白”.“黄”的.就都是社会效益好的。这是把“有社会效益”与“社会效益好”混同起来.把社会效益好的可能性或潜在性与现实性等同起来,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面向TRIZ的协同创新体系过程中,离不开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在协同创新过程中,企业协同创新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员工创新能力以及主体之间的兼容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以TRIZ应用中的协同创新意识为自变量,以员工创新能力提升为因变量,以TRIZ应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为中介变量,以主体兼容性为调节变量,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及中介效应、调节效应的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TRIZ应用中的协同创新意识对于员工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正向影响;TRIZ应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对于协同创新意识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能力有部分中介作用;TRIZ应用中的主体兼容性对于协同创新意识与员工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11)
TRIZ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创新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创新思维、解决创新问题;在当下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将TRIZ理论应用于农业产业联盟能够为农业产业联盟的创新指明方向、加快创新进程。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构建基于TRIZ的农业产业联盟创新管理模式提供相关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基于TRIZ理论的高新技术企业链式创新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IZ理论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应用,需要有先进的管理方法予以支持。在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应用TRIZ理论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界定了基于TRIZ理论的企业创新项目管理的关键域,并设计了基于TRIZ理论的链式创新管理方法,旨在为加强基于TRIZ理论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过程管理提供先进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2.
当今全球大数据技术迅速发展,建立基于TRIZ理论与大数据的智能化技术创新模式,有望解决传统技术创新模式下创新效率低下、难以找到正确技术创新方向、技术转化传统路径不畅、技术与市场对接存在障碍等问题。以专利技术开发为例,分析了TRIZ理论及大数据在技术需求预测中的作用,探讨了协同创新模式下TRIZ理论、数据挖掘在技术研发中的应用,研究了专利运营平台在技术市场中的重要位置;探索利用TRIZ理论和大数据关联技术需求、研发及市场,促进需求、研发及市场之间无缝对接,达到加速技术创新及技术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与可拓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矛盾分类、研究对象、理论基础、方法体系等方面比较了TRIZ与可拓学的差异,通过对比两者的哲学思想,以及基元理论与物质一场理论、40条创新原理与可拓推理,分析了TRIZ与可拓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8—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能耗约束目标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以及在这一影响机制下政治关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能耗约束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并且在国有企业中尤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能耗约束目标下,国有企业侧重于绿色发明专利研发,对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研发的关注较少,民营企业则二者兼顾。此外,在能耗约束目标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中,国有企业政治关联发挥显著调节作用,削弱能耗约束目标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而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推广应用TRIZ创新方法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的技术创新方法首批试点省之一。本文结合黑龙江省推广应用TRIZ工作的进展,根据黑龙江省推广应用TRIZ的"三阶段"滚动发展目标,提出战略规划期内推广应用TRIZ创新方法的战略安排和战略重点,为TRIZ创新方法在黑龙江省的全面普及、应用与创新提供参考,也为其他省市推广应用技术创新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证明,技术路线图、专利地图和TRIZ是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和自主创新的有效工具。分析了国内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技术路线图、专利地图和TRIZ集成的背景、理念融合和关键支撑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技术路线图、专利地图和TRIZ等创新方法融合集成,并应用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尽管绿色技术一直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这些技术在企业间的扩散率却很低。企业在非绿色与绿色技术创新关系上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基于1992—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研究发现,相较于非绿色技术,绿色技术的前向引用次数更多,且产生了更大的知识溢出效应,对整个社会后续创新具有更大的正向影响力。此外,由于高能耗行业存在转化成本高、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随着能耗水平提升,绿色技术对后续创新的正向影响力逐渐减弱。相较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绿色技术对后续创新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该结论对政府设计绿色与非绿色创新“双赢策略”,促进企业从“厚此薄彼”转向绿色与非绿色技术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TRIZ集成创新方法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的角度,结合TRIZ理论的39个工程参数,构建了TRIZ集成创新方法的综合评价指标。对区间数相离度和可能度偏差最大化多属性决策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区间型数据与精确型数据相统一,建立了混合数据指标的评价模型,并说明了算法步骤,解决了TRIZ集成创新方法的混合多属性评价与决策问题。通过算例说明了混合多属性决策在产品设计创新方法中的评价与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9.
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针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较难衡量且缺乏考虑企业创新效率的问题,从规模视角入手,基于创新价值链分析,通过区分企业所有制性质,研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同时,结合BCC-DEA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从创新效率角度系统探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上海为例的实证结果表明,上海企业在研发投入端的创新主体地位相对突出,但呈不断弱化趋势,尤其是R&D经费增长显著落后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产出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不明显,且同样存在比重下滑迹象。外资企业年度创新效率表现最优,内资企业处于明显劣势,但得益于技术效率增长,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保持年均微幅增长,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创新效率存在递减态势。最后提出加强科技资源配置、挖掘科技产出、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