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基于EVA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企业业绩评价本质特征的分析,揭示了中国企业业绩评价的现状。并就构建基于EVA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以EVA作为企业业绩评价的中心指标,辅助平衡记分卡中的非财务指标,形成一个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熊焰韧  李芳 《生产力研究》2007,(21):127-128
平衡记分卡拓展了原有业绩评价的指标体系,不仅包括财务指标还包括非财务指标,不仅包括客观指标还包括主观指标,主观指标在业绩评价系统中不可或缺,却难以操作,成为业绩评价系统中的"鸡肋"。在应用平衡记分卡提高企业执行力的过程中,主观指标恰恰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加值(EVA)与平衡记分卡(BSC)两个战略业绩评价系统是在传统业绩评价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本文在总结两个系统对传统业绩评价系统所做不同改进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我国企业应当结合企业实际对两者加以结合来构建自己的战略业绩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4.
对平衡计分卡理论下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需要客观的业绩评价系统。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全新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平衡记分卡克服单纯利用财务手段进行绩效管理的局限,是一套比较先进的绩效管理理论。由于国内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较低,平衡记分卡在引入企业应用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根据对平衡记分卡的基本理论、特征、应用状况进行研究,旨在帮助使用者理解其精髓、为企业绩效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马勇 《经济研究导刊》2011,(27):124-125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业绩评价模式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成本业绩评价、财务业绩评价、战略业绩评价。在业绩评价模式发展演化过程中,各种业绩评价方法应运而生,平衡记分卡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之一。组织行为推动业绩评价模式的演变,透过业绩评价模式的演变可以清晰地观测组织行为的变迁,以平衡记分卡为切入点,探讨平衡计分卡作为业绩评价模式的发展阶段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企业一定时期的业绩不仅表现为财务和经济指标,还是企业整个规划管理过程的结果,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文章介绍了平衡记分卡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内容和特点,指出传统财务业绩评价模式的缺陷和平衡记分卡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平衡记分卡的应用是20世纪末国内外管理会计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在原有基础上平衡记分卡的研究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文章在对平衡记分卡的基本概念简要解释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企业采用平衡记分卡进行业绩评价的平衡性和可核实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体系:文献综述及概念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技术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国内外对如何测量技术创新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然而技术创新评价是企业技术创新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因此,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总结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平衡记分卡,进而建立一个以平衡记分卡为评价工具的技术创新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企业战略性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宏  朱开悉 《生产力研究》2002,13(1):130-132
战略性经营业绩评价是从战略和价值的角度 ,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和引导 ,以便形成正确的决策 ,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的管理体系。所以 ,它不仅仅是一种业绩评价系统 ,也是一种战略管理系统。它具体表现出重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重视与外部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和重视企业经营过程的总体研究评价等特点。本文在系统研究了国外比较成功的业绩金字塔、平衡记分卡以及EVA系统等战略性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 ,对构建战略性业绩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思考 ,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平衡记分卡的设计思想 平衡记分卡的主要研究设计者是著名的管理会计学家、哈佛商学院教授卡普兰(Roberts.Kaplan)和美国复兴全球公司总裁诺顿,这种业绩评价系统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指标:外部评价指标(如股东和客户对企业的评价)和内部评价指标(如内部经营过程、新技术学习、创新与成长等方面指标):成果评价指标(如财务指标中的利润、市场占有率等)和导致成果出现的驱动因素评价指标(如新产品开发投资、员工培训和设备更新等):客观评价指标(如利润、员工流动率、客户抱怨次数等)和主观评价指标(如客户满意程度、员工忠诚度等):短期评价指标(如利润指标)和长期评价指标(如客户满意度、员工培训成本和次数等)。平衡记分卡这种业绩评价系统是内部与外部、成果与动因、客观与主观、短期与长期等各方面的综合、平衡,能够显示有助于企业发展和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突出管理者决策的重点并能使企业所有部门和人员努力完成相应的目标,致力于实现企业的战略性发展。以体现自己的重要性并获得奖励,从而齐心协力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刘文华  任利成 《技术经济》2012,31(11):96-103
在对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和企业绩效进行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样本公司的高管薪酬与其绩效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财务指标显著正相关,与其他业绩指标不显著相关;在非财务指标中,高管薪酬与资产规模、高管持股、股权集中度、地区等非财务指标相关。这说明,虽然我国上市公司已建立起基于绩效评价的薪酬激励制度,但业绩评价指标过于单一,薪酬激励制度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平衡计分卡已经从单纯的绩效评估工具发展成为实现战略目标的管理系统。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作为对企业业绩的一种管理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认可。基于战略管理视角,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将平衡计分卡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培养独特的企业文化,实现其战略目标,求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研究正成为公司治理理论与实务领域的世界性课题。经理层处于公司治理体系中的内核,经理层评价是公司治理系列评价的最终受体。本文在对国内外经理层治理评价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从公司治理客体———经理层视角构建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评价指数,并藉此从任免制度、执行保障、激励约束机制三个基本维度以及第一大股东不同性质等多视角对931家中国上市公司样本进行治理状况实证研究。同时,构造上市公司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从最优化和安全性两个视角考察公司效能,并对两个评价指数进行综合相关性和回归研究。评价结果显示,经理层治理状况总体偏低,各主因素得分有较大的差异,经理层治理水平的改善,有利于治理绩效的提高。关于经理层行政任免、两职设置、内部人控制、决策支持、双重任职,及薪酬、股权、控制权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结果,以及经理层治理水平对上市公司盈利性、成长性、潜在发展性、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式等有价值的结论,对于各方利益相关者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第3季度季报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其业绩与股权激励之间的关系、股权结构对二者关系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公司业绩与股权激励比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但不同的股权激励类型与公司业绩之间的敏感程度不同。此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业绩与股权激励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影响,而第一大股东的控制力对公司业绩与股权激励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许安心  易爱娣 《技术经济》2011,30(7):127-132
根据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构建了零售业企业的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以泉州中闽百汇公司为例,采用调查问卷分析法进行数据收集,并利用SPSS17.0软件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案例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评价,以说明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最后,提出提升零售业企业的企业文化竞争力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7年1351家A股公司的手工收集数据,探讨多个终极大股东的控制权竞争、产权组合、进入公司管理层如何影响公司绩效。经验证据发现,从公司绩效角度,多个终极大股东间的控制权竞争可能表现为监督和激励效应,也可能表现为合谋和侵害效应,或者两类效应共存而相互抵消;当第一、第二位终极大股东的产权形式互不相同时,不会提升或者减损公司绩效,而当第一、第二位终极大股东都为国有产权或私有产权时,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正面或负面影响;第一位终极大股东担任公司董事长或CEO,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而第二或第三位终极大股东进入公司管理层会提升或减损公司绩效,具有监督或合谋效应。我们还发现,前三位终极大股东的两权分离都具有侵害效应。  相似文献   

17.
肖红军  阳镇 《经济管理》2020,42(4):37-53
本文沿着“认知—行为—评价”的基本思路,基于平台属性与平台情境的异质性,通过推演出四个核心命题厘清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实现平台企业社会责任逻辑起点的正本清源。在此基础上,从“目的属性—内容嵌入”和“组织情境—主体选择”两种视角解构了传统社会责任实践范式的内容构面,并基于“情境选择—战略导向—平台基础”三维框架,将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范式归结为“平台嵌入式”“平台嫁接式”“平台撬动式”与“平台新创式”四种类型。本文的研究为重新认识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一种新的逻辑框架,为平台企业更好地开展社会责任实践提供了新的范式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治理评价是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的关键内容.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构筑了董事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状况及其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第一,控股股东性质、行业因素会对董事会治理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民营企业具有显著的治理优势;第二,公司治理绩效与董事会治理水平之间呈现一种倒U曲线关系.实证结果验证了Rediker与Seth关于董事会治理机制间替代效应的观点.该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在当前董事会治理缺乏外部治理机制、大股东治理弱化、内部董事间的相互监督和经理人持股的激励效应都不强的情况下,董事会治理改革的关键在于,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特别是民间战略投资者,完善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制度建设,强化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以沪市2007—2009年11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引入新的绩效衡量指标——EVA,在考虑其他可能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的前提下,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多元化经营与绩效的关系,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找新的证据。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与产出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企业R&D投入与产出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测定各指标间的关系,并通过建立C-D函数回归模型,测度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数、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受R&D投入指标的影响程度,给出具体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