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苑德军  陈铁军 《银行家》2002,(10):62-65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迅猛发展,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引起了经济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确实,股票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已经引致中国金融发生了重要的结构性变化.相应地,货币政策实施的金融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变.由于股票市场的交易活动现实地影响各类经济主体的金融行为进而影响某些重要的金融变量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因而其已成为央行在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必须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统计作为国家管理金融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它的全面、准确、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一国中央银行能否正确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以及及时反馈货币政策的效果:在我国加入GDDS以后,金融统计的数据真正成为了国际语言,这要求我们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实现金融统计与国际标准接轨,使金融统计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货币政策决策。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志 《南方金融》2007,(11):15-18
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金融构架,相应地,货币政策实施的金融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提出巨大挑战,成为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必须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瑾璞 《中国金融》1999,(10):18-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成了由中央银行调控和监管,国有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多种金融机构、多种融资渠道并存、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的新的金融体系;金融宏观调控从中国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成功地制定和实施适度从紧或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实力显著增强,到1998年底,金融总资产达15万亿元人民币,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达104498-5亿元人民币,分别是1978年的44倍和90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由实物经济向货币经济、…  相似文献   

5.
金融工程是在西方国家金融领域出现的一门尖端技术,其实施对货币政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认真审视和研究金融工程对货政策的影响,审时度势地相应调整货币政策,对于更好地发挥中央银行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冲突的协调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外汇干预引起的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协调管理,即在外部经济内部实现汇率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冲销干预和中和的财政政策。其中,第一个层次又包括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内部间接实现汇率政策目标,货币当局的外汇市场操作和弹性汇率制度三个子层次,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自1994年来经历了1994-1996年间和1998-2000年间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两次冲突,中央银行先后运用再贷款和公开市场操作两种货币政策进行冲销干预。中国金融与世界金融的进一步融合要求我们更好地协调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井华 《国际融资》2016,(12):30-31
在2016年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发表演讲,他强调:要老老实实把经济搞上去,不能依靠传统的需求端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只能是老老实实地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任务应当是很艰巨的。  相似文献   

8.
金融作为社会再生产“第一推动力”和组合生产要素的“强力粘合剂”,应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认真扎实地搞好货币政策操作,在振兴经济的同时努力振兴金融业。但目前基层金融部门在执行货币政策中遇到许多不利因素,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是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落后经济金融环境,国有银行产权制度不完善,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对称和金融体系的经济主体行为扭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进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特别是金融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严格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 刚刚闭幕的2008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提出要切实加强金融调控、实施从紧货币政策。我们要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面临的复杂形势,深刻理解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从紧货币政策的内涵,更加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各项具体工作,推动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权威观点     
《中国金融家》2010,(1):13-13
周小川:现阶段货币政策应围绕多目标设定 20099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周小川出席“2009中国金融论坛”并就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使用问题发表了演讲。周小川表示,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阶段,货币政策应围绕多目标设定,还要灵活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至1996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比较明显,1996年经济“软着陆”之后,特别是1998-2002年,货币政策效应却呈现弱化趋势。对此,学多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决策机制不科学、货币政策工具效力不强、金融市场不完善以及金融中介不健全等金融层面寻找根源。但经济决定金融,应从实体经济方面探寻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弱化的根本原因。系统地分析近年来实体经济变化对货币政策效应的约束机理,廓清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对于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融     
央行: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6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指出,今年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货币与信贷已经成为国家从宏观上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多年的实践反复说明,准确地把握经济、金融形势,辩证地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是正确调整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前提。一、经济金融形势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货币政策要立足于优化经济结构,防止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稳定币值,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我们的货币政策经过1988年的紧缩、1989年4季度的松动、1990年的力度调整。  相似文献   

15.
2003年,金融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后,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根据新修改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赋予了维护金融稳定的使命,其最终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最终能否促进和保持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要看中央银行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前瞻性判断和对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整的适时性如何。  相似文献   

16.
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冲击与变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对我国加入WTO而言,中国金融业除了有效调动和提升微观金融主体的创新能力外,同时,还面临着如何适应金融创新在宏观领域的冲击,有效调整货币政策操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更为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国际上已有的经历,分析了金融创新对传统货币供求机制与货币政策操作体系的深刻影响,并根据我国目前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体系在应对入世与金融创新冲击等方面所应当进行的调整和适应性准备。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是研究货币政策及其工具如何通过各种金融变量对实质经济产生作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了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商业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介绍了西方经典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作了实证分析,从而弄清梗塞货币传导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为进一步深化经济金融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比较显著,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片面强调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而忽视了货币政策传导赖以生存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致使某些区域货币政策传导出现梗阻,弱化了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的调节。因此,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各级人民银行要从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把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找准两者的结合点,并把它作为央行在宏观调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推动区域经济和金融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研究(续)《中国货币政策及其宏观调控体系研究》课题组七、货币政策与金融组织体系1.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考虑金融组织体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组织体系是单元的,货币政策操作也以直接控制手...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后,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崭新的操作环境,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难度将日益加大。本从分析金融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运作面临的挑战入手,探讨在金融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运作的取向和完善我国货币政策运作框架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