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税负输出是辖区政府获取额外税收资源,输出税收成本的重要形式,主要通过输出商品、跨境购物和对资本课税等方式来实现。在商品输出竞争模式下,辖区政府往往对销往其他地区的商品课税,进而实现税负输出;在跨境购物竞争中,辖区政府往往会降低境内商品的有效税率,吸引境外人士来购买货物;对于资本税负输出,主要是通过对证券交易行为课税和对资本所得课税两种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超利润税收”是对课税对象超过其利润部分课征的税收。它是在供给严重缺乏弹性,需求相对富有弹性,间接税不能转嫁的情况下产生的。“超利润税收”负担会伤及企业生产成本,严重侵蚀税基,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已出现了较严重的“超利润税收”负担,应引起足够重视。消除“超利润税收”的思路是发挥市场竞争机制,让企业优胜劣汰;走公共财政之路,减少企业负担;调整税收结构,优化税制  相似文献   

3.
从课税成本的视角,分析了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税收立法权、收益权和征管权的限度,比较了国际上不同税权配置模式的课税成本,提出我国地方税权配置的目标模式应当是在尽量降低课税成本的前提下对税收立法权、收益权和征管权进行优化组合,以构建财权与事权匹配的分税制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目前的政府性基金中,很多项目具有间接税的性质,这些基金同间接税一样,可以通过价格将负担转嫁给居民。将具有“准间接税”性质的政府性基金剥离出来,并与间接税进行有效对接。在此基础上,理顺了“准间接税”性质的政府性基金影响居民消费的传导路径。通过构建ELES模型并利用弹性分析发现,“准间接税 ”部分政府性基金不同程度出现向城镇居民转移的情况。更进一步,通过计算得出城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负担的具体基金数额。“准间接税”部分政府性基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居民消费决策,抑制了居民消费水平。为此,政府要逐步规范、清理一部分不合理的基金项目,以释放消费空间。  相似文献   

5.
简析税收征管过程中各类主体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公共选择论及博弈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了税收征管过程中课税权主体、课税主体及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特征,指出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本质上是为其经济利益服务的,都具有特定的行为特征。为了尽量放大经济主体相互博弈的正面效应,需要整合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实现相互间的“相容性激励”。  相似文献   

6.
关税纳税义务因何产生,归属于何种主体,是关税法的基本问题.关税课税客体,在税法理论上有“应税行为”和“经济财产”类型之分,“应税行为”模式下根据不同行为类型又分为“进出口”和“报关”模式,“经济财产”模式下又区分为“所有权”和“占有(权)”模式.不同的课税客体类型,可依据一定的归属原则,归属于不同的主体,从而确定不同的关税纳税义务人.各国关税法或海关法对关税纳税义务人的不同规定,正是不同的关税课税客体及归属理论和立法思想的产物.我国关税法律实践中关于关税纳税义务归属问题的争议,根源在于“关税纳税义务的产生”这一问题上的认识模糊,应恪守税收法定主义,回归到《海关法》的立法本意中来.对海关法中相关规定的理解,应结合其历史渊源、立法目的及规范文义进行综合考察,借用概念的税法解释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限度,以维护法律的安定性和法律秩序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以间接税为主体税的中高收入国家,我国的企业“总税率”高于以间接税为主和以直接税为主的OECD国家,且不但高于高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也高于中低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企业“总税率”偏高,原因在于“劳动税税率”和“其他税税率”较高。我国税制结构由以间接税为主向以直接税为主转变,但不应通过增加企业的直接税来实现;要有效降低我国企业的“总税率”,必须切实降低企业的“劳动税税率”和“其他税税率”。  相似文献   

8.
累进课税法又称累时税率,是一种按课税对象数额的递增而递增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小的税轻,数额大的税重。其中又分为“金额累时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前者对全面应课税的收入或财产价值累进计征,如1980年9月我国公布的《个人  相似文献   

9.
论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个人所得税的三种课税模式对纳税人税收负担、税务机关征管效率、税收收入的多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国依据国情在税制的设计中选择“公平型”或“效率型”课税模式。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已发生重大变化的个人收入分配情况,要求从实行效率型的分类所得课税模式向公平型的综合所得课税模式转换。实现个人所得银行发放是模式转换的前提;分类综合课税可以作为过渡模式;加强自行申报可以为最终采用综合所得税模式培养良好的纳税意识;改按月征收为按年征收、按月预扣能保证实现课税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信托财产权能分割的设计不仅为信托制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弹性空间,也给信托课税法律制度的构建带来了巨大的难题。英美法系信托财产的"双重所有权"与大陆法系的财产权制度本就有所冲突,我国信托法对财产归属的悬空处置更为信托课税制造了重重阻碍。诠释信托财产的独立性,还原信托课税的真实属性,是构建信托课税法律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税收结构中直接税比重偏低、间接税比重过高,即所谓的“跛足税制”;就直接税中的所得税来看,个人所得税比重远低于企业所得税的比重,也是我国税制的“特色”之一。直接税的比重过低使其在我国并没有真正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因此文章就直接税与间接税的逆转、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逆转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和直接税之间更易形成良性的循环,直接税比重的提高可以更大程度上促进经济长远发展;个人所得税比重的提高更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税负转嫁理论有缺陷和不足,因此,需要进行非均衡税负转嫁分析,使税负转嫁理论完善。以税负转嫁理论为依据指导税制建设:适当降低主体税种比重;合理调整直接税与间接税比例,增加直接税的比重;在设计税收调节力度时,要处理好流转税与税收调控关系;增加消费税课税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推定课税是税收征管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虽然学术界对其概念的界定在表述上不尽一致,但从中足可以概括出其一般的法律特征:条件性、自由裁量性、从属性、目的性和法定性.征纳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推定课税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但推定课税制度自由裁量性也决定了这一制度,在满足国家公平治税需要的同时也存在课税权被滥用、引发税负不公和税收腐败等等的风险,为消除其风险,就必须将其纳入法治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当代西方税收理论中的“财政交换论”、“最适课税论”、“公平课税论”和“供给学派的减税理论”进行评述,对我国1994年以来税制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比照分析,并就我国借鉴西方税收理论及税改经验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现阶段我国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在税收法制建设、完善税制结构等方面的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改革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在A-S逃税模型中加入税收遵从成本因素分析其对纳税遵从的影响只适用于个人纳税人。运用企业逃税模型分析税收遵从成本对企业纳税遵从的影响不仅更符合企业实际,而且在我国更有现实意义。本文以Virmani关于竞争性市场中两权合一的企业间接税的逃税模型为基础,加入税收遵从成本因素分析了税收遵从成本对企业税收遵从的影响,得出税收遵从成本对企业纳税遵从具有反向影响这一结论,并从税收征管、税制、税收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企业税收遵从成本降低之策。  相似文献   

16.
跨境B2C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及其虚拟性和无国界性对税收征管带来了挑战,当前我国的跨境B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日益规范化,但仍面临课税要素界定难的实体性困境和征管流程实施难的程序性困境。在跨境B2C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下,税收公平原则除了要求个体意义上纳税人间的公平和整体意义上国家与纳税人间的公平外,也强调国家间的公平。跨境B2C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应着力彰显税收公平原则以平衡各方利益,完善和细化税收征管体系以助推征管规范化,并创新国际税收合作方式和内容、加强税收情报交流以实现国际税收协作与共赢。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金融业税负偏高、重复课税比较严重,不利于金融企业专业化分工协助和国际竞争力提高,也影响了增值税抵扣环节的完整性。金融业“营改增”是规范金融业流转税制的必然选择,可以避免货物和其他劳务重复课税,是解决税负不公、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金融业“营改增”应该合理确定应税项目和税基,合理确定税率和课税时点,合理确定税收收入的划分和归属。  相似文献   

18.
“跨境游道”是国际上具有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旅游产品之一,开发和建设“跨境游道”可以促进边境地区旅游发展和经济增长。“欧洲自行车游道网”“迪纳里卡徒步游道”以及非洲的跨境猎游游道的建设实践表明,“跨境游道”建设需要构建稳定可靠的“共同资金”保障机制,形成统一协调的“协同管理”运行机制,建立高效便捷的“自由通行”签证制度,并注重绿色环保的“和谐共生”游客体验。借鉴国际经验:中国应以开放合作促进边境旅游新突破,积极推进“跨境游道”的开发建设;以机制创新建设高质量“跨境游道”,构建有效的共同投资、协同管理和便利过境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以绿色安全旅游实现“跨境游道”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和游客安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公共选择论及博弈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了税收征管过程中课税权主体、课税主体及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特征,指出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本质上是为其经济利益服务的,都具有特定的行为特征.为了尽量放大经济主体相互博弈的正面效应,需要整合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实现相互间的"相容性激励".  相似文献   

20.
虽然《国际税收》课程的内容是研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因纳税人的经济活动扩大到境外以及国与国之间税收法规存在差异或相互冲突而带来的一些税收问题和税收现象,亦即研究所得课税、财产课税、商品课税在国际经济领域征税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但其内容一以贯之、始终围绕的却是如下几条主线。掌握了这几条主线,并不等于掌握了《国际税收》课程的内容;但《国际税收》课程内容的掌握,关键在于掌握好这几条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