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金融监管部门与银行机构逐渐认识到为了有效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防止大型金融机构破产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重大冲击,应针对金融机构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财务困难或濒临破产的情形,采取事前处置预案与相关计划准备,此即"生前遗嘱"。本文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美英等国政府针对大型金融机构处置预案制定的相关法律规范、原则及指引,剖析这些金融机构在其"生前遗嘱"中所设定的各类处置措施与方案,并探讨这一新的监管制度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挑战与趋势。  相似文献   

2.
丁艳 《中国金融》2007,(9):27-29
考虑到银行破产的现实可能性和强烈的负外部性,各国法律都赋予了银行监管机构从破产预防、破产重整到破产清算一系列程序中充分的权力。但是我国尚未建立系统性的银行破产法律制度,也没有对银行监管机构在破产程序各个阶段的定位加以明确而充分的界定。2006年8月通过的《企业破产法》对金融机构破产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同时考虑到金融机构的特殊性,明确授权国务院另行制定实施办法。因此,如何尽快制定专门适用于银行破产的行政法规或规章并对监管机构在其中的定位加以合理界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新《企业破产法》与金融机构破产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企业破产法》在开始起草及制定过程中,对要不要规定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破产问题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这是因为金融机构破产问题极其敏感,也因为即便要规定金融机构的破产,从立法技术上如何来实现也面临许多困难。最后,各方达成共识,即新《企业破产法》应该原则规定金融机构含商业银行破产的内容。2006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国新的《企业破产法》,该法附则的第一百三十四条专门就金融机构的破产问题作出了特殊规定:“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有本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该金融机构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出现重大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采取接管、托管等措施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中止以该金融机构为被告或者被执行人的民事诉讼程序或者执行程序。金融机构实施破产的,国务院可以依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对经营失败的商业银行的处置,多运用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各种手段加以解决。在我国,随着银行的市场化改革,金融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银行等金融机构倒闭破产的个案会越来越多,急需法律明确金融监管部门在对破产银行施救、重组、关闭、清算当中的诸多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汇管理》2009,(24):20-20
多年来,我们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惯性思维是强调规模效益,讲究做大做强。然而,大与强之间有必然联系吗?通过此轮金融危机,我们看到大型金融机构纷纷破产,  相似文献   

6.
"大而不倒"理念的危险暗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的理念和问题"大而不倒"学说假定政府不允许大型公司(特别是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破产,原因就只是因为它们的规模极大。在金融领域往往存在着规模大而且内部关联密切的若干机构,所以"大而不倒"尤其与金融机构相关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因为担心一个公司破产后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及其对基础部门或者经济整体造成的不良后果,西方主要国家政府普遍将国有化方式作为救助大  相似文献   

7.
《时代金融》2005,(8):48-49
据《中国证券报》不久前的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有关人士表示,目前金融机构实施市场化破产的最大障碍是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央行已开始研究起草“金融机构破产条例”。“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存款保险是指符合条件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在按规定缴纳保险费后,存款保险公司对其吸收的合格存款给予保险,一旦投保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或破产清盘时,存款人可得到一定补偿的保险活动。存款保险制度最早由捷克于1924年建立,然而对世界各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当属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建立金融机构破产制度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过去十年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的实践来看。制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建立我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制度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浅议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界定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定义,现行的国内外金融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学者的定义也各不相同。由于金融机构的性质所致.一般对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做了与普通公司不同的解释。如有学者认为“通常情况下,当一个公司缺乏清偿能力、资不抵债时就被认定为破产。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底,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银监会正在酝酿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银行会"破产"?一时间,储户们都惊呆了:我们的存款会血本无归吗?商业银行其实就是一家吸收存款并放出贷款的企业,通过存贷款利差获取利润。由于大型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2.
雷曼兄弟的破产和美国其他大型金融机构相继遭遇危机,使投资者开始对美国金融系统健康状况产生担忧,金融监管当局的救市智慧和能力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
韩青  吴崇攀 《海南金融》2005,(12):54-56
本文介绍了国外金融机构破产申请人立法相关规定后,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破产申请人立法界定存在的缺陷,影响了我国有问题金融机构顺利退出市场,并提出完善我国金融机构破产申请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元  韩冰 《中国金融》2004,(17):61-62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出现了战后首次金融机构破产风潮,截至90年代末期,日本有城市银行1家、地方银行7家、信用金库6家和信用组合72家以不同方式宣布破产。在以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体制下,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大量破产,对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日本金融监管当局针对不同情况,本着成本最小化和市场化原则,采用多种处理方式对破产金融机构进行处置,积累了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是银行监管法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金融业务的特殊性以及金融机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商业银行破产的特殊性。各国都对银行破产持谨慎态度,选择了不同的立法模式。我国现行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可以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在破产清偿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储蓄存款人的优先地位、在法律中做出"太大不能倒"的规定,整合现有法律法规,实现银行破产立法的同一化、体例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欧盟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救市措施,而这些措施却给欧洲经济发展带来长期的风险,传统的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理念正在更新,制定金融业的破产机制就成为完善市场的必然选择。本文详细阐述了欧盟金融机构破产机制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改进破产评判标准、完善破产相关法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早在2006年底就已经初露端倪,美国政府不断上调短期贷款利率导致房地产市场泡沫被捅破。2007年至2008年初,由次级抵押贷款抵押证券引起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使包括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在内的美国大型金融机构面临巨额损失或破产。由此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开始向更广泛的区域蔓延,并逐渐威胁到美国的实体经济。自2008年9月始,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目前,金融危机已席卷全球,使世界各国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危害程度尚未见底。  相似文献   

18.
王向前 《金卡工程》2009,13(10):59-59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式宣告破产,成为中国第一例金融机构破产案例.近年来,已有多家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被宣告破产.我国立法机构、司法机关对金融机构破产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金融机构的破产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陈华  翟坤 《金融会计》2011,(6):60-64
长期以来,金融业都被看成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政府监管者、金融机构、投资者、储户等都认为金融机构不能破产,否则会引发挤兑,影响社会稳定等。随着金融市场竞争主体逐渐增多,金融机构低效、道德风险等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一个完善的破产退出机制被提上日程。然而金融机构破产退出不同于一般企业,如果不能妥善的处理好金融机构的破产退出,有可能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甚至可能引发经济危机乃至国家危机。本文在金融危机视角下对欧盟金融机构破产机制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金融市场的发展与金融科技的创新加速了金融机构的更新迭代,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使得金融机构有序破产成为必然。然而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对金融机构破产的规定过于原则性,缺乏对其破产特殊性的考量,具体表现包括:在立法体系上缺乏协调性且对低位阶法律统领性较弱,在程序规制上缺乏可操作性,在主导机关上行政部门与司法部门存在权力冲突。建议我国在修订《企业破产法》时增设“金融机构破产”专章,针对金融机构及其破产的特质,完善金融机构破产的程序规制设计,优化行政与司法部门的权力划分和程序衔接机制,为我国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据,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