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建凤  李志强 《经济师》2005,(2):140-141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其发展也就成为关注的对象。企业生命模型是一种新的企业成长理论范式 ,文章重点从其管理学逻辑出发 ,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进而提出发展民营企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在社会的巨大变革中,民营企及其企业文化存在众多不足之处,企业文化上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民营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使民营企业的发展深深扎根于优秀企业文化的沃土之中,获得持续发展壮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改革开放正在深入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也在逐渐深化,并越来越面向市场经济.随着民营企业发展的日趋成熟,其文化建设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阻碍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文章就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问题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社会责任一直是经济学界、管理学界和法学界争论的问题之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样面临着社会责任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认为其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分别从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角度考察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最后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和鼓励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浅议民营企业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蓬勃发展,并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平均寿命较短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民营企业没有建立起一个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本文结合我国目前民营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民营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岭回归(Ridge Regression)统计分析模型为基础,以我国1999—2009年民营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关数据为依托,从实证研究角度系统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民营企业成长之间的牵引和带动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民营企业成长的带动作用非常显著,这是由我国民营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高度耦合的生长机制所决定的;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民营企业的影响要大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对民营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之核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蔡而迅 《经济师》2001,(2):28-29
我国当代民营企业管理受传统儒学文化、港台企业管理方式、西方管理理论以及我国建国后的管理思想和实践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管理方式既与当前企业发展相适应,也存在制约企业发展的弊端。要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和发展实力,必须重视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实现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塑造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感。一、当前民营企业文化透析1、家族化经营,管理风险大。我国港台地区一些企业依靠家族化经营管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但通过亚洲金融风险的洗礼,已经在开始反省东方式的家族化经营方式和经营哲学的缺陷。内地…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以后,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过短的生命周期严重束缚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使民营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下风.民营企业必须通过物质利益和企业文化建设继续维持并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企业治理机制及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来有效地约束企业行为,以延长企业的"寿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得到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文化管理也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热门话题。对于我国民营企业来说企业文化管理的发展并不如人意,很长时间内不受重视,存在着许多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设方面的缺失。本文探讨了民营企业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强企业文化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益前 《经济师》2006,(6):225-225
我国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正在从传统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转变,向更高层次发展,民营企业创造企业文化已被提上重要位置,文章对民营企业创建企业文化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民营经济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民营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应该从加强民营企业自身和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两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which captures the recent slowing-down of Chinese economy. In contrast with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which largely confines its focus on the resource misallocation between inefficien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and more efficient private firms under a closed economy setting,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dynamics of the growth of Chinese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open economy. In particular, this paper incorporates heterogeneous outputs and relative prices into the model, where private firms are assumed to be the major exporters and the remaining large SOEs create increasing import demand from the home country. By adding downward sloping world demand curve, our paper predicts a turning point during the transition process, as the falling relative price for exports starts to constrain and eventually slow down the growth; SOEs begin to co-exist with private firms in the economy before it is fully transformed. Our paper provide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in terms of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dynamics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Chinese economy. Additionally,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quantitative evidence on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战略关系:区域文化和制度下的私营企业战略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健  龚鹤强 《经济经纬》2005,21(2):99-101
理解文化因素和中国转型经济下的制度约束,才能够了解企业运作的思维模式,理解其战略管理方式的特点,从而为经营者和决策者提供接近中国本土情境的本原。这里提出要在区域文化和制度下,通过战略关系这一角度,理解和分析私营企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及地域组织形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顺  李诚固 《经济地理》2005,25(5):685-689
由于历史上诸多原因汇集,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一统天下,民营经济发展起步晚、规模小,与发达地区相比明显处于落后状态。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激活地方经济,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结构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都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和积极参与,发展民营经济也是解决“东北现象”和“新东北现象”的根本途径。文章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营经济发展特点和现状的阐述,以及对优势条件的分析,提出厂发展战略及其指导下的地域组织形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海霞 《经济地理》2004,24(4):505-509
陕西省的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县域,而且主要是乡镇企业或民营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在县域主导农业产业的优化选择和持续稳定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有效推广,以及县域农业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发挥促进作用,政府还必须进一步完善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分级评价筛选、动态监测和立法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创新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受到管理层意愿的影响,因而需要对内部经营者的权力进行制衡。以2010-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权力制衡强度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以及不同债务约束情境下高商业信用配置、高负债水平的调节效应,此外,还考察了产权性质的差异化影响。研究表明,管理层权力制衡强度越大,企业创新投资水平越高;高商业信用强化了该促进作用,而高负债水平弱化了该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制衡强度与企业创新投资的关系在民企中更显著;国企能够更好地获得和运用商业信用,使其高商业信用对该关系的强化效应更显著;民企具有更强的债务约束,其高负债水平对该关系的弱化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调整经营战略、谋求长期发展,并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基于儒家文化视角考察了社会资本对民营企业战略的影响。以7轮私营企业调查(CPES)为研究样本,发现社会资本降低了企业的资源约束,但也“绑架”企业持续进行关系投入,同时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战略和关系战略。儒家文化则规制了这种作用,在一定程度增强了企业的创新战略并削弱了关系战略。进一步研究发现,竞争激烈的环境更容易激发企业的战略变革,但外来文化冲击导致的文化冲突削弱了儒家文化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社会资本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从而支持了民营企业的战略投入。以上结果经过工具变量回归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上述发现拓展了非正式制度下企业行为的研究,为解释中国情境下民营企业的战略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营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松散割裂型银企关系现状使得民营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难问题.在转轨经济时期,民营企业与银行构建新型紧密型银企关系是最适合的选择.民营大企业可以和银行建立关系型合作关系.民营中小企业可以实施主办银行制度.民营企业与银行紧密型银企关系的建立离不开银行和企业各自的改革和努力,也离不开信用制度的完善和政府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也日益突出,表现在外源融资渠道狭窄,内源融资所占比例大,且资金严重短缺。导致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极其复杂:民营企业自身因素是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民营企业融资的一个大环境;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直接原因。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必须发挥政府、社会、银行和民营企业各方面的作用,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才有望逐步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20.
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不能适应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加强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应提高民营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