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居民资产、财富效应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消费理论认为财富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并且各种财富形式对消费水平影响不同.对我国居民资产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资产在长期对居民消费有负向影响.财富效应微弱,而房产财富对居民消费的正向效应比较明显,刺激消费作用较强.当前财富效应的产生与我国股市发展不稳定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特性相关,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和储蓄仍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波动性和非对称性是财富效应研究的重要组成内容。该文以一个修正后的比较分析模型为基础,检验发现居民三种类型资产的财富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性。住房资产的波动性最小,证券资产财富效应的波动性最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证券类资产的财富效应呈现较强的"震荡"特征,非证券金融资产和住房资产财富效应呈现较弱的单向效应。文章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并由此提出,货币政策应该干预资产价格的波动,和侧重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等主张。  相似文献   

3.
基于详实的微观家户数据,本文首次区分和比较了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和非生产性住房资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细致考察了家庭资产对居民消费的"资产效应"和"财富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类型资产对居民消费的异质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住房资产主要呈现出消费品属性,只存在微弱的"资产效应",且不存在"财富效应"。这个结论对于拥有大产权房和二套房的家庭同样成立。因此,住房价格上涨无助于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相反,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具有明显的"资产效应"和"财富效应",同时,其"财富效应"主要体现在自我雇佣的家庭中,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了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并缓解了家庭流动性约束。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引导资金进入生产性部门、发展房地产金融并积极推动金融市场改革是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住房资产和股票资产的财富效应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笔者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00年~2010年季度数据,采用面板协整方法,研究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住房资产和股票资产的财富效应。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住房资产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显著性正向关系,地区间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股票资产与居民消费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间存在差异,东部地区股票资产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显著关系,股票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影响不大,中部和西部地区股票资产的财富效应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997-2010年我国31个省市的房地产价格和居民消费等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利用标准理论模型和拓展理论模型建立研究房地产资产财富效应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模型,并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来测度中国房地产资产的财富效应。结果显示,我国房地产资产价格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即房地产资产具有财富效应,但是中部和东部的财富效应高于西部地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房地产财富效应呈减弱趋势,2004-2010年的房地产资产对居民消费的长期弹性系数值显著小于1997-2003年的该值水平,下降达到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实证分析表明,居民消费存在过度敏感性,消费由当期收入决定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不低于68%。收入和就业的不确定性、支出增长的预期、微弱的资产财富效应和流动性约束是导致过度敏感性的主要原因。较保守的消费习惯和利率效应的弱化也对消费的过度敏感性产生影响。为减缓过度敏感性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应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全消费信贷等社会信用制度,抑制住房和医疗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7.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文章在生命周期理论消费函数的框架内采用基准模型和嵌套模型并利用面板协整的方法探讨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存在显著正向的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同时,研究发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决定消费支出的最重要因素。然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货币化改革等宏观因素对现阶段的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产生了削弱作用。研究结论对宏观经济调控以及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战略转型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考虑通货膨胀的前提下,以我国1994年至2011年的最新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房价变化对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将样本区间划分为三段,分别研究了新住房制度雏形建立以来、住房分配货币化以来以及金融危机以来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而言,房地产财富效应在三段时期都呈正向但较微弱;房价促进消费的效应在长期要大于短期,且随着时间的增长有渐强的态势;对于金融危机以来的样本区间,基于Bootstrap方法对小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短期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以及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一、财富效应的理论概述 财富效应(The Wealth Effect)是指由于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导致资产持有人财富的增长(或减少),进而促进(或抑制)消费增长,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简而言之,财富效应就是指人们资产越多,消费意欲越强,又称实际余额效应。财富包括两种形式: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房地产资产占居民实物资产的比重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2000~2008年第2季度的数据为样本,依据理论的推导,采用Johansen协整关系,对全样本进行协整检验,并对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得出结论:短期来说,居民收入升高是居民消费增加的Granger原因;股票价格与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互为Granger因果。从长期来看,居民收入的增加是我国居民消费增加的Granger原因,反向也成立;通过协整检验回归可知,居民收入与价格消费指数的变化,仍然是我国居民消费最有力的解释原因,我国资产市场存在一定的财富效应,但是效果很微弱;股票与房地产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却截然不同,股票市场财富效应迅速,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滞后且持久。  相似文献   

11.
陈健  高波 《经济评论》2012,(1):57-66
本文采取非线性的平滑转换回归方法,对我国保障房供给影响财富效应的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障房的供给会使得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发生V型逆转,即当保障房供给处于低水平阶段时,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为负向,房价上涨会抑制消费增加;当保障房供给处于高水平阶段时,房地产价格具有正向的财富效应,房价上涨促进消费增加。这说明存在一个保障房供给的最低门槛,只有跨越这个门槛,才能有利于发挥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进而促进消费。从对全国各省份的数据分析发现,西部地区的大部分省份已经跨越了保障房供给的最低门槛,而东部地区较多的省份,连续几年都低于这个门槛值。因此,应积极建立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融资机制,合理协调好保障房与商品房用地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消费。  相似文献   

12.
以住房消费为基本视角,通过对2010年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资料(CGSS 2010)的数据分析,描述和分析农民工的住房消费现状,探讨住房消费这一变量纳入阶层身份认同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阐述农民工群体的阶层地位与住房消费之间的相关性。农民工的住房消费与阶层认同之间存在正相关,即住房产权归属、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居住支出的比例越大,其阶层地位的认同越高,其中,人均居住支出与阶层认同的关联性最密切。  相似文献   

13.
对地方政府保障房支出缺口的估计——来自江苏省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估计地方政府保障房实际支出与合理支出之间缺口的大小对于判断政府供给责任以及制定保障房建设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运用IMF较为齐全的40个国家(地区)2005-2007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了地方政府保障房的合理支出值,利用《2009年江苏省住房保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表》估算了江苏各市(县)政府保障房的实际支出值,以江苏各市(县)为例测算地方政府保障房支出缺口。估计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地方政府均存在保障房支出的正缺口。经济发展水平居中且受到上级政府监管力度不大的苏中地区政府保障房支出缺口相对较大,苏南和苏北地区缺口相对较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加大监管力度双管齐下、约束地方政府非公共服务行为,有利于促使保障房的实际支出值等于或者接近合理支出值,从而缩小地方政府的保障房支出缺口。  相似文献   

14.
差别化房地产税收政策对住房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住房交易税和试点中的房产税都是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差别化的交易税会减少购房消费,增加租赁消费,但可能会使住房价格上升,并增加新建住房消费比例,减少存量住房消费比例。房产税或物业税等差别化保有税的开征,将起到降低住房价格,减少购房消费和增加租赁消费的作用。而利率等货币政策也是调控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0~11月我国房价涨幅出现回落迹象,但房价调控依然处于僵局状态,仍需坚持调控从紧政策。打破房价调控僵局、控制房价涨速过快的根本办法是增加住房的有效供给,而多方面的不利因素进一步弱化了本来在短期内就比较脆弱的住房供给弹性,需要通过加强调控以保障住房有效供给的增加。增加住房供给、缓解保障性住房供给压力的从紧调控政策措施,不应拘泥于市场化措施,而应适当加大策略性政府干预措施的比重,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Behavior of Household Portfolios in France: the Role of Hous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wo-dimensional aspects of dwellings occupied by their owner,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make the analysis of households' portfolio choice and the analysis of housing purchases more difficult. But it seems difficult to analyze portfolio decisions without taking account of owner-occupied housing that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wealth composition over the life cycle. In this paper we estimated a portfolio choice model where the different dwellings are defined as assets and we showed that we cannot separate investment decisions from housing consumption. Especially, risky assets demand should be greatly influenced by attitudes toward home property.  相似文献   

17.
The impact of residential mobility and competitive housing markets on long run growth is examined using a two-sector general equilibrium overlapping-generations model in continuous time. There is an infinity of agents with finite lives who adjust their housing consumption by moving, which is costly. We explore the model's steady-state properties, first with a free housing market, then under rent control when the market clears through restrictions on the frequency of moves. Rent controls do not just reduce welfare; they may increase the steady-state capital-labor ratio.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构建消费者—开发商两部门的房地产市场局部均衡模型,研究信贷约束对住宅市场的影响效应。本文利用1999~2009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银行信贷对住宅消费和住宅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信贷约束是当前房价增幅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对房价的正向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个人住房贷款对居民住宅消费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影响居民住宅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住房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基础资源,对其公平配置是现代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构建住房承受能力测度方法-修正的住房承受能力指数的基础上,以武汉市调查样本数据为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住房配置公平性的影响因素,发现住房承受能力水平仍然是影响住房配置公平性的重要标志,住房承受能力越高,对住房制度改革满意程度越高,认为公平的家庭也越多;教育程度在大学及以上,主要家庭成员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或集体等单位工作,对住房制度改革的满意程度较高;现有住房面积大、个人规模适中的家庭对住房制度改革也有较高的满意度。同时还发现在收入较高的家庭中,户主性别对住房配置公平性的影响不显著,户主年龄对住房配置公平性的影响也不显著。提出从积极增进社会资本、改善住房供给结构、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等方面促进住房配置公平。  相似文献   

20.
以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及判断标准,并运用月房产支出收入比、月房产消费结余和月租房消费结余等指标衡量北京市城镇居民各收入阶层的住房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