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农村药品监管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健康素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我省2003年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化领导,把建立新农合制度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建设“和谐山东”、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重要措施,列入了“十项民心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群众受益面逐年扩大.3年共启动了46个省级试点县(市、区),共有1710.48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77.71%,筹集新农合基金2.73亿元,截至6月底,已为339.08万农民报销医药费用9780.55万元.  相似文献   

2.
张倩  张涵 《辽宁经济》2008,(4):19-2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措施;将有力地整体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改革.因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有着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意义,如何确保其可持续发展,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值得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广泛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筹资管理缺失;报销难,报销水平低;定点医院收费高,农民利益受损等问题,应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明确政府定位,加强组织管理;提高报销水平,消除隐性负担;扩大筹资渠道,建立长效机制。为广大农民的医疗提供更多保障。  相似文献   

4.
“新农合”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意在缓解日益突出的农民因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福建省福州市2005年开始“新农合”试点工作,至今已实施8年多的时间,取得了较好成果。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牧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牧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加快推进内蒙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够解决全区农牧民看病难问题,有效缓解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提高农牧民的健康水平,保证农牧民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满意度的调查,和运用统计工具对收集的资料的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为:首先,实行统一筹资标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不同农民群体的利益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对于新农合制度运行的满意度;其次,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需求不断上升,认为政府的财政投入的力度仍需要增加;最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过于注重对大病的补偿力度而忽视了对小病门诊的补偿以及其大病住院补偿机制的设置不能够满足参保农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正>一、现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阶段性述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医疗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安排。其建立初期,为了保证农民的参保积极性,降低筹资成本,且能够得到农民的支持认可,各地以县为统筹单位,补偿分别采用住院统筹+一次免费体检、住院统筹+门诊统筹、住院统筹+家庭账户+门诊统筹等几种模式,但是这些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8.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建设是关系到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简要回顾了试点以来新农合制度建设理论研究及实践的进展,归纳了理论界在新农合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研究、新农合制度的现状及存的问题、农民参合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新农合制度建设的路径研究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研究等五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些研究做了简要的评述,指出农民参合意愿是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新农合制度效率的最好反映。  相似文献   

9.
韩慧芳 《北方经济》2007,(5):127-12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牧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牧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加快推进内蒙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够解决全区农牧民看病难问题,有效缓解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提高农牧民的健康水平,保证农牧民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3年市政府下发了《宁波市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同步推进农民大病统筹、贫困医疗救助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大体系建设。截至2004年9月底,全市参保乡镇105个,占87.5%:参保村2599个,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在我国现阶段,“看病难,看病贵”始终是农民心头的重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目标非常明确,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但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过程。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和风险意识;积极探索稳定的筹资渠道;科学、合理地设置与管理经办机构:更要因地制宜分区域、分阶段加快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3.
张秋芳 《中国经贸》2014,(8):199-199
新农合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以大病统筹为主,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采取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方参与。这个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的制度,有利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治病压力、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等多种问题。本文对新农合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0月,中央作出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决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中央明确要求各地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本着自愿参加、多方筹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传统农村合作医疗模式衰亡、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日趋严重的问题,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国政府于2003年1月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求在2010年建立基本覆盖全体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推进,取得了不小的成效。本文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作模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3]3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QA市是河北省的3个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传统农村合作医疗模式衰亡、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日趋严重的问题,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国政府于2003年1月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求在2010年建立基本覆盖全体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推进,取得了不小的成效。本文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其立足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轻农民医疗经济压力,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陕西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力争2008年在全省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下同)。2006年,陕西省“新农合”建设稳步推进,有32个县区被纳入“新农合”试点。从西安市临潼区和渭南市富平县的试点情况看,九成以上农民对“新农合”表示认可和满意,部分农民已通过“新农合”享受到实惠。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政府的支持、引导和组织之下,通过农民的自愿参与,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筹资模式,将大病统筹作为核心的农民医疗的共济互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代表了广大农民的根本需求,在根本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最终使农民平等的享有卫生保健的权利,本文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构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宋岩  庞彬  张旋 《中国城市经济》2011,(17):246+248
自2003年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310个县(县级市)开始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截止2010年底,全国参合农牧民人数已达8.3亿人。目前,在我区已开展新农合工作的县市区有89个,基本实现了全区覆盖,覆盖农牧业人口1033余万人,参合人数1019余万人,参合率达到98.58%,已超过国家医改和自治区医改提出的目标。新农合制度框架及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对农牧区的健康保障作用逐步显现,有效缓解了农牧民因病致贫为切实减轻农牧民看病负担、因病返贫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