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秀蓉 《中国金融》1999,(3):35-35,45
一、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战略和工具1998年10月和12月,欧洲中央银行理事会对外宣布了其“面向稳定的货币政策战略”,主要内容有:单一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中期时段内的物价稳定;欧元汇率要服从欧元区内物价稳定的目标;从数量意义上把物价稳定定义为欧元区融...  相似文献   

2.
赵远瑞 《甘肃金融》2001,(3):28-29,56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基本含义和核心问题 1995年3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严密、科学的法律条文规范了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就是"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法律规范的基本含义是:我国央行货币政策以"稳定币值"为目标,这是货币政策所要追求和实现的基本目标;在坚持以"稳定币值"为货币政策目标的同时,还必须把"促进经济增长"放在货币政策的视野以内,正确处理货币政策目标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只有追求和实现"稳定币值"的货币政策目标,才能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币值"与"促进经济增长"不是并列的,也不是有主有从的双重货币政策目标,而是以"稳定币值"为单一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情况及实施条件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还不成熟。但是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我国可以借鉴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单一货币政策目标,减少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扰动,进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4.
张兰 《西南金融》2016,(4):5-10
传统意义上央行负有物价稳定的职责。在纸币制度下,货币的价值是可变的,经济的稳定依赖于币值稳定。本文从基于物价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框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和发展,得出金融体系的不断扩容使得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得更为复杂,兼顾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仍需要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究竟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还是“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对样本1978—2009年年度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信贷总量还是货币供应量都与经济增长目标存在正向的协整关系,并且都不与物价稳定目标存在协整关系,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最终目标只是经济增长而不包括物价稳定,即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的实际效果是围绕经济增长来体现的,而币值稳定不能被认为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目标应根据当前经济环境和条件约束不同而有所调整.为了应对危机后所导致的通货膨胀,我国确定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以物价稳定为首要目标.然而四个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是存在冲突的,实现物价稳定目标必然要以牺牲其他目标作为成本.如何正确选择货币政策目标,并在实施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注意处理好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产生的问题给予解决,将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而有助于实现我国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资产价格波动、银行体系稳定与我国货币政策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资产价格波动与物价稳定的关系入手.通过探讨货币政策在保持物价稳定与银行体系稳定目标之间的冲突,研究了货币政策是否应对资产价格的波动作出反应的问题,提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资产价格波动,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是我国中央银行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策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1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承担起在欧元区制定单一货币政策的职能,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实践。为实现《欧共体组建条约》规定的维持欧元区物价稳定的首要目标,欧洲中央银行制定了相应的货币政策策略。通过确立货币政策策略的两个支柱(即根据M3增长率的参考值和根据其他经济、金融变量对物价波动的影响),欧洲中央银行理事会力图保证其货币政策取得预期效果。这为我国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若干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中央银行窗口指导的法律地位将逐步提升,并将成为我国货币政策法定工具之一。窗口指导是各国中央银行普遍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在20世纪80年代,窗口指导与公开市场业务结合,形成公告操作、中央银行沟通等更具现代意义的窗口指导形态。传统形态的窗口指导属于行政指导,为非强制性行政法律行为,现代形态的窗口指导为非强制性行政事实行为。我国应当推进中国人民银行窗口指导的法制化,明确窗口指导的法律定位,强化与之对应的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建立以货币政策透明化为基础的窗口指导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要促进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并获得国际收支平衡感。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货币政策的目标都会有所调整。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将目标定位在物价就稳定上。自2013来,中国住房价格快速上涨,同比增长为5.2%。可见,房价对物价的冲击是非常大的,需要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以稳定物价。本论文着重从货币政策视角针对物价稳定与房价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然而近年来由于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等问题积累,已迫使央行并不能像发达国家货币当局一样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就曾强调"我国当前货币政策仍要坚持多目标,要注重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目标之间的全面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传统意义上央行负有物价稳定的职责。在纸币制度下,货币的价值是可变的。经济的稳定依赖于币值稳定。本文从基于物价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框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和发展,得出金融体系的不断扩容使得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得更为复杂,兼顾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仍需要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一、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操作 1、欧元区货币政策——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 欧元区的货币政策统一由欧洲中央银行来实施,根据欧共体缔造条约第105条的规定: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在不影响物价稳定的目标前提下,需支持欧共体的总体经济政策。物价稳定应被视为一个中期目标,是指欧元区的消费者物价协调指数的年同比增长率低于2%。并且稳定的物价在中期内得以维持。当物价涨幅超出2%时,欧洲中央银行才采取货币市场调控,而对于其他经济指标的单一变化不做出机械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李波  伍戈  裴诚 《中国金融》2012,(8):53-55
实施通胀目标制并不意味着央行只关注通胀,要实现物价稳定、增加就业以及金融稳定等多个目标的关键是要扩大央行的法定职责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2012年1月份宣布其长期通胀目标为2%,继美联储之后日本银行在2月份也首次设定其中长期物价稳定目标。笔者认为,公开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之后,虽然各国央行开始意识到以维持物价和产量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忽视了信贷和资产价格对价格稳定的影响,但大多数央行决策者和金融界人士主张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应维持不变。在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上,他们仍旧坚持危机前就已广泛流行的观点,即认为只有当金融稳定风险影响到对通货膨胀和产量缺口预期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才有必要做出适当的反应。近几年来,西方一些金融理论界人士开始主张将金融稳定风险包括在货币政策目标之内,甚至少数国家央行已通过采取"逆风干预策略"将其付诸政策实践。国际清算银行最近明确提出,各国央行有必要在维持价格稳定目标的同时,考虑如何系统地将金融稳定作为其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本文围绕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的关系,重点讨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如何将金融稳定纳入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函数中;第二,如何定义和衡量金融稳定风险的指标;第三,如何理解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在应对金融稳定风险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余文建 《福建金融》2006,(10):51-54
本文通过对欧洲中央银行组织框架、货币政策目标和运作机制的比较借鉴,认为从长期来看,应该把保持物价稳定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选择M3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同时简化我国中央银行繁杂的利率体系,逐步减少对市场利率的干预,增强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压力日益加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西方国家成功实践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实现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预期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在稳定通胀预期方面的制度特征,结合我国实施通胀目标制所面临的货币政策困境,提出了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可信度、以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单一名义锚、建立合理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采用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增强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监测指标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汇率目标制、货币目标制在各自的经济背景下都起到了稳定一国通货、稳定汇率从而稳定一国物价总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通货膨胀目标制代替汇率目标制、货币目标制成为许多国家追逐长期价格稳定的一种货币政策新框架,在取得长期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上具有更多优点和灵活性。我国金融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调控面临国内货币需求不稳定,内部、外部经济不平衡,金融不平衡等问题,在货币目标制和汇率目标制难以实现货币政策有效调控的情况下,建议应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做出调整,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框架理论的一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入分析货币政策目标、物价稳定和货币政策框架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中国的适用问题,期望为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1999-2001年欧元疲软时期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论文认为,以"一个目标,两根支柱"为主要内容的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其理论依据自相矛盾一方面是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第一根支柱),一方面是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规则(第二根支柱).因而,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导向很不明确、公众很难理解.由于欧元的疲软和美元的主导,欧洲央行实际执行了汇率导向的货币政策,而没有实现物价稳定目标.欧元区的实践证明,浮动汇率不能自动提高一国自主实行本国导向的货币政策的能力,加强货币政策的国际合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