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原料价格差的扩大给我国棉纺织企业带来高成本原料压力。与此同时,我国棉纺织品在中低端市场已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印度等国家凭借其原料和加工成本优势与我国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使国内棉纺织企业充分了解这些国家棉纺织行业的发展状况,本刊联合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开设"走近亚洲纺织"栏目,对这些主要纺织品生产国在政策、资源、市场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年伊始,一切呈现出新面貌,也寄托着新希望.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叶戬春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就过去一年行业发展、行业热点问题以及2017年重点工作做了介绍. TAweekly:2016年棉纺织行业发展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叶戬春:2016年棉纺织行业整体保持了平稳运行,尽管棉花原料的波动对行业发展有不利影响,但从市场情况看,企业应对能力在加强,在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效益要好于2015年.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国内棉纺织产业链市场始终为“上游成本推动型”而非“下游需求拉动型”,因此,市场上最为突出的一个矛盾是在上游原料成本大幅上涨的同时,下游产品销售价格却难以同步跟涨,下游企业处境始终较为被动。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国内棉纺织产能发展速度过快,其一方面导致上游棉纺原料供应紧张,其中国内棉花市场已经连续4个年度当年产不足需,致使国家储备棉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另一方面,造成棉纺织品市场价格竞争极为激烈,企业利润难以增长。  相似文献   

4.
纺织日历     
《中国纺织》2013,(7):8-8
行业“会诊”纺织原料瓶颈 为帮助企业把握当前市场形势下的原料供需关系。更高效地使用多种纺织原料,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开拓新兴消费市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全球视野全球布局合作共赢”为主题,于6月3~4日,在南京召开2013年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暨中国国际纺织原料市场会,  相似文献   

5.
由于资金严重偏紧的问题,目前很多棉纺织企业开始降低开工率,有市场人士估计,棉纺企业整体开工率不足70%。企业原料采购方式也不得不以即买即用为主。很多企业的资金链面临断裂的危险,情况严峻。  相似文献   

6.
地方特快     
由于今年以来国内棉花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导致我国棉纺织企业生产陷入困境。据了解,由于棉价居高不下,山西省多数棉纺织企业缺少流动资金购进原料,十月份停工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企业不得不进行限产调整。 据新凯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杜刚董事长介绍,事实上他们公司已经对许多附加值低的大陆产品进行了限产,低附加值的产品产量减少了10%,这也直接影响了公司的生产效益和产量。据了解,今年以来国内棉价持续走高,主要原因一是今年新棉上市比往年晚了一个月,造成棉花供应青黄不接;二是我国棉花大面积减产;三是棉花市场的炒作。在棉纺织企业,棉花占到生产总成本的70%,棉价的持续走高势必对企业的效益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前,棉花价格大幅波动已成为影响纺织行业健康运行的突出瓶颈,对纺织行业尤其是棉纺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了严峻困难。再加上全球棉花种植面积有减少趋势,棉纺织产业的安全遭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替代棉花原料的新型纤维成为企业应对压力、开拓新市场  相似文献   

8.
纺织原料形势及价格走势荣凤池几年来处于困境的纺织工业,最近又出现了原料紧缺、价格上洗的新情况。特别是新棉迟迟不能进厂,市场棉价远远超过国家订价,不少企业被迫减产、停产。这对已经处于全行业亏损的棉纺织行业更是雪上加霜,许多企业领导对此十分焦急和关注,亟...  相似文献   

9.
4月2~3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在北京首都大酒店召开了第四届四次理事扩大会,中纺联领导、理事以上单位及重点会员代表及相关机构、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中棉行协会长朱北娜向大会做了题为《积极应对困难,加快结构调整》的理事会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2012年行业运行情况及特点,总结了2012年协会工作,并介绍了2013年棉纺织行业的重点工作. 2012年,棉纺织企业在面对诸多困难的情况下,谨慎经营,积极淘汰落后、调整产品结构,协会广泛开展工作,积极向各相关部门提交建议,通过协会、企业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2012年棉纺织行业整体运行平稳.总体来说,2012年棉纺织行业呈现如下特点:(1)棉花原料消耗减少,纱产量同比下降;(2)内外棉价差持续较大,化纤短纤价格下跌;(3)纱布市场价格下行,下游订单向大企业集中;(4)棉制纺织品进口增加,出口下降;(5)国内收放储政策同时启动;(6)产销及效益指标逐步回升;(7)行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显出成效.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主办,以“棉纺织行业发展与市场形势研讨”为主题的2006中国棉纺织论坛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三届三次理事会将于2006年8月23-2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会议由浙江华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信息网承办,由天虹纺织集团协办。会议分“主题报告”和“高端对话”两大部分。“主题报告”部分主要内容有:1、中国纺织行业发展形势;2、下年度国内棉花市场情况及政策走向;3、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棉纺织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4、下年度棉花及相关棉纺原料的市场分析。“高端对话”部分主要内容有:1、棉纺织业竞争优势的立脚点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前,棉纺织工业的原料正面临新的考验,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个机遇就是开发新型纤维以及多种纤维的混纺。纤维混纺由来已久,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棉纺织工业加工的纤维原料品种开始不断增加,化学纤维中的粘胶短纤维、涤纶短纤维、维纶短纤维、锦纶短纤维逐步成为棉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并使棉纺织品扩展了新领域。原料走向多样化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一系列天然和多种差别化纤维,先后进入了棉纺织加工业。后来,赛络纺等新型纺纱方法使棉纺织工业的原料  相似文献   

12.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发布行业经济运行分析。2012年棉纺织行业的发展除了自身的调整之外,依靠政策增加企业流动性资金,增强市场信心,拉动国内纺织品的消费需求是企业亟待解决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印度发展棉纺业优势明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纺行业的出口依然呈现下降的趋势,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依然存在,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开拓一片新的领域是棉纺企业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为使企业更充分地了解国际市场的概况,《纺织服装周刊》携手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开辟抢占国际市场得先机栏目,通过剖析部分国家的棉纺织行业现状,为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当前棉纺织行业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也有不少企业通过产品开发、新型原料应用、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积极应对;尽管国际市场需求不旺,但内需市场仍然大有可为。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只有加快调整才能从容走出困难,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美好。  相似文献   

15.
1993年,纺织行业进入市场持续疲软、原料资金不足,成本不断上扬的第五个年头。我们博爱棉纺织厂,作为一家中型棉纺织企业,面对困难重重且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搞活企业,关键在经营;而经营的成功与否,关键在销售。所以,我们在确定了“销售围绕市场转、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纺织》2012,(5):46-48
从2011年至今,由于受到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影响,棉纺行业发展整体受阻。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认为,"目前棉纺织行业确实陷入了困境,国内外棉价价差太大,企业生产无竞争力;棉纺企业成本大幅增长,企业销售利润下滑;同时企业融资难,经营十分艰难;市场需求依然疲软,市场销售不畅。"在2012这一关键时期,如何破解发展难题,棉纺织企业在巨大生存压力下如何调整转型成为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第四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与会者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棉纺织生产企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64%以上的用棉比例,对棉花的依存度很高,一旦国内棉价在相对高位运行时,依靠低成本竞争的棉纺织企业的利润空间便大大缩小,而从棉纺织市场情况来看,国内棉纱线、棉织物低档次常规品种仍有供过于求现象,市场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棉纺织市场仍然延续着2011年二季度以来的疲软态势。全球需求不振的大环境固然无法回避,然而相比之下,国内外棉价差则让棉纺织企业更为受伤。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主办的2013中国棉纺织总工程师论坛拟定于11月中旬召开,现向各棉纺织企业及相关单位征集论文。
  目前国内纯棉中低支纱线生产受到印、巴产品冲击很大,市场低迷,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非棉纤维加工,寻求有利润的纱线产品,但由于大部分企业的自身技术限制和前期市场没有开发,产品一般都集中在常规化纤纱的生产上,造成了目前部分产品供大于求,企业依然面临较大市场压力,企业急需开发各种结构、各种形式的新产品,拓展市场,增加企业产品附加值。为帮助企业了解市场前景,本次论坛将主要围绕纱线新产品的技术应用和开发两个主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我国的棉纺织行业在纱布产量、技术进步、进出口以及经济效益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进入2011年来,棉纺织行业的形势却变得异常严峻。受国际、国内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企业信心不足,棉纺织市场持续走弱,一直到最近两个月市场才趋于稳定。基于目前的形势,未来我国棉纺织行业将围绕科技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个主题,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品牌建设、市场开拓以及效益提升等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