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化工生产中有很多流程泵取消了叶轮背帽 ,直接在叶轮中间加工出螺纹与轴进行联接、传动。泵使用一段时间后螺纹联接会较紧 ,拆卸叶轮非常困难。一般方法是采用工具 (如螺丝刀 )插在叶轮的流道中使叶轮固定 ,然后转动后端的联轴器使叶轮松动 ,采用此种拆卸方法 ,经常会使叶轮受损 ,严重时造成叶轮报废。有一种较保险的拆卸方法 ,具体如下 :首先拆除主机部件与泵体的联接螺栓 ,将主机部件整体从泵体中拆出 ,然后剪一片环形的厚橡胶垫 (厚度 >叶轮前端面与泵体的轴向间隙值 5mm ,外径与叶轮的外径相同 ,内径稍大于叶轮口环的外径 )垫在叶轮的前…  相似文献   

2.
汽轮机叶轮的材料大都是34CrNi3Mo,叶轮与轴的联接是键联接,叶轮键槽底部转角处常有裂纹产生,因裂纹造成叶轮飞裂者时有发生。我们选择了挖修裂纹焊补法,并对叶轮键槽的焊接性能和焊补工艺作了分析和研究。 一、叶轮键槽焊接性能分析 根据国际焊接学会规定的碳当量公式来估算可焊性,34CrNi3Mo的碳当量为1.05%,当钢的碳当量超过  相似文献   

3.
我单位对LSC0632GSⅢ型车载高真空吸引装置中的罗茨真空泵进行了检修。该泵为日本进口,无技术资料。 罗茨真空泵有三个间隙:叶轮与泵壳之间的径向间隙;叶轮与泵壳之间的轴向间隙;叶轮工作面之间的间隙。对于前两种间隙调整较容易,而对于叶轮工作面间隙可按下述过程调整。 用手转动叶轮轴,在两叶轮啮合间隙最小处(图1),用千分表测量间隙数值,然后固定其中一叶轮,另一叶轮在间隙数值  相似文献   

4.
GT087L3K1空压机叶轮积灰,加装叶轮在线清洗装置进行清洗,介绍清洗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5.
水环式真空泵叶轮平衡找正装置,有效克服现有真空泵检修过程中不断更换新叶轮问题,解决大部分旧叶轮再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某离心泵双吸叶轮使用不到半年就出现裂纹情况,基于ANSYS Workbench中的流场分析及静态结构分析方法对叶轮进行流固耦合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叶轮断裂原因为在介质流体力作用下叶片与盖板交接位置产生应力集中,该处应力较大不满足叶轮强度要求。在不影响水力性能的前提下对叶轮结构进行改进,结构大幅减小应力集中现象,避免叶轮断裂发生。  相似文献   

7.
除尘风机叶轮耐磨防腐研究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高粉尘的恶劣条件对风机的叶轮冲刷,造成叶轮表面磨损严重。将汉高乐泰的刷涂陶瓷耐磨防护剂,涂在叶轮叶片上可起到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了叶轮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确定了渣浆泵橡胶叶轮模具的结构,介绍了所采用的双盖板闭式结构金属骨架在型腔中的下定位法、芯胎设计、副叶片模具设计。该模具设计的特点是:内衬金属骨架,并以骨架下端的螺纹及下平面定位,采用单缸注压一次成型的加工方法,叶轮流道为整体活芯,一改过去悬浮式的注压方式,能有效地防止压偏和滑扣,芯胎由原来的两片改成单片结构,不会产生流道错位现象,使不良品率由原来的24%降到3%,为今后生产其他泵型的衬胶叶轮提供了模具设计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叶轮给煤机存在的能耗高、故障率高、维护工作量大、无法远程控制、运行环境恶劣等问题,采用电力载波通信、变频、PLC技术,对火力发电厂叶轮给煤机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实现叶轮给煤机远程监控和节能运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4^#循环系统水泵的轴封进行改造,以及采用三元流型叶轮,提高了泵效率,实现了节能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潜油电泵失效叶导轮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大庆油田近5年潜油电泵失效叶导轮的数据统计,应用可靠性分析理论和方法,从无参数统计分析、有参数分布类型统计分析和失效件形貌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叶导轮失效规律研究,得到了叶导轮的主要失效模式是磨损,统计样本在保修期一年内的故障率为32.0%,可靠度在保修期一年时为0.961,并对叶导轮失效因素和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油田潜油离心泵检泵后,叶轮和导轮损坏程度高,重复利用率低的现象,为提高叶轮和导轮修复质量,运用质量管理办法,找到质量控制的主要要素,设计潜油离心泵叶轮和导轮修复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3.
企业战略管理模型:战略—文化—结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企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如何从战略上管理企业已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问题。本文首先指出战略管理时代的来临,并认为企业战略管理实质上是指对企业的战略性管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战略、文化、结构为顶点的企业战略管理三角形模型,并阐述了该模型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在相同节能改造方案下,对窗墙比与热舒适性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窗墙比为0.2时室内舒适性指标较高,但窗墙比为0.32和0.4时的室内舒适性指标基本相同,而且窗墙比为0.32时的室内舒适性指标稍小于窗墙比为0.4时的室内舒适性指标,这与通常窗户越小越舒适的说法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具有状态时滞特性的非线性离散系统,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和Lyapunov稳定性理论,研究了基于状态反馈的非线性系统模型预测控制问题。基于T-S模糊模型对非线性离散系统进行描述并给出一种"min-max"预测控制算法,采用模型预测控制与模糊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平行分布补偿的原理,通过在每一个采样时刻优化无穷时域的性能指标,来求解在范数有界条件下相应的状态反馈控制律,讨论了预测控制器的设计问题,分析了此设计问题的可解性,给出了状态反馈控制器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设计算法,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通过仿真实例证明了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及系统的稳定性。该方法能够在化工、冶金、机械等具有时滞特性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对产业链特性认识不清,产业链的研究总是处于夹缝之中,依附于产业或企业的研究。正如光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一样,产业链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特殊产业组织。它的结构也不是通常的产业纵向关联形式,而是类似“玻尔原子”结构式的企业关联状态。这种特性和结构就决定了产业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整合产业链,完成产业创新和实现产业价值。解决的主要思路就是根据产业链的“波粒二象性”来调控产业链间的企业关系,促进产业链条的优化。特别是在企业之间形成“量子纠缠”.推动“量子跃迁”。“量子纠缠”是为了无形“隐性知识”在产业链条中的“隐性传输”.“量子跃迁”是为了有形“中间产品”在产业链条间的“显性传输”。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步法合成并表征了酸性离子液体[Emim]HSO4,并用于催化合成丁二酸二乙酯,考察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对酯收率的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如下:n(乙醇)∶n(丁二酸)=3∶1、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h、催化剂用量为总质量的5%。在此最佳反应条件下酯收率可达75.02%。考察了酸性离子液体重复使用性能,离子液体重复使用7次后,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8.
Heterogeneity in component and maintenance quality is considered in the context of age-based inspection and replacement for a single component system. A three-state component failure model is assumed, with a defective state preceding the failed state. Heterogeneity in maintenance intervention is modelled by supposing that inspections may induce the defective state. Component heterogeneity is modelled by supposing that the population of components comprises a mixture of the weak and strong, and that the mixing proportion and cost of components vary between suppliers. Within this framework, the impact, on system reliability and cost, of switching component or maintenance supplier is determined. Broadly, our finding is that one is much more inclined to switch supplier in order to obtain higher quality maintenance than to obtain higher quality components. A gas pressure control valve is used to illustrate our ideas.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joint pricing and procurement of fashion products in the existence of clearance markets. It is assumed that the expected regular season demand is a linear decreasing function of the price and the end of period excess inventory is sold at a known discounted price in a clearance market where the demand is a random variable that follows a general distribu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expected profit function is unimodal and the optimal procurement quantity and price can be found from the first order conditions. Existence of a clearance market increases the profit, price, and the procurement quantity. In order to prove this, the optimal procurement and pricing policy of a price-setting retailer who does not have a clearance market is provided. As opposed to the literature, it is shown that the expected profit function of this problem is unimodal as well. A numerical study demonstra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increase in profit, procurement quantity, and price is repor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