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张琦  刘克 《开放导报》2012,(4):29-32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普遍质疑,重构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渐高涨。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要求稳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制定清晰、可行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切实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逐步确立与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相匹配、相适应的货币地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分析与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各国关于改革现行以美元为主体的国际货币体系达成共识,主张实行国际货币多元化。这对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一次历史契机。文章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会大于负面效应,结合强势的经济实力、高额的外汇储备等及现阶段我国与周边国家贸易的紧密联系,推进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正值时机。人民币国际化宜遵循“三步走”路径,实行双轨制,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来拓宽人民币的投融资渠道,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14日】金融危机将美国经济拖入债务泥潭,短期内也看不到复苏的希望,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关终结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言论也甚嚣尘上。中国等持有大量美元储备的国家很明显对自己所持的美元可能贬值感到担心。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已经提出,创建基于特别提款权的新国际储备货币,并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掌控。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和中日韩三国承诺建立1,200亿美元“清迈倡议”框架下的区域货币基金。“清迈倡议”很像是IMF的地方版。此外,人民币已经成为了新生的国际货币。香港和广东被宣称为人民币结算贸易的结算中心。中国已与阿根廷、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和香港达成总额人民币6,5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从而增强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4.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各国造成了惨痛的损失,而由此也引发了对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呼声.近日,美联储通过增加美国货币供给刺激美国经济的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国际油价、金价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均告涨价,国际热钱也纷纷涌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给这些国家造成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压力.所有这一切使得人们的眼光义聚焦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这一问题上来.由于美元所拥有的国际储备货币的霸权地位,其内部经济的风吹草动都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为了防范和减少外部经济环境对我国造成的不良影响,加快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5.
高明 《理论观察》2009,(6):132-135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给世界主要经济体造成严重的后果。其原因:任其金融衍生品过度虚拟化,直至经济泡沫破裂。美国利用美元的霸主地位,向世界转嫁危机。美国全民举债消费,中国用大量美元资产为其埋单。文章提出为应对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所造成损失的具体措施。削弱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积极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6.
重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力量来自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次金融危机暴露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性制度缺陷,长期来看,美元衰弱的趋势不可阻挡,但目前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经济体,美元还是最重要的全球储备货币。短期内美元的坚挺对全世界来说是重要的,贸然采取"激进式"的改革方式只能导致国际货币体系更加混乱。最好的办法就是培育欧元、日元、人民币等多元货币的竞争力量,形成对美元的制衡和监督机制,重构一个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国应该借鉴欧元、日元国际化的经验,为多元化国际货币的存在与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积极条件。  相似文献   

7.
李文军 《西部论丛》2009,(10):42-47
随着2007年滥觞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一场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并猛烈冲击全球经济,美元多年霸主地位积累的弊端和更深的风险隐患日益明显并为千夫所指,国际上关于重建国际金融秩序、推行多元主导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张日渐高涨,国内关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日渐响亮,许多经济学家纷纷呼吁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人民币成为未来的世界货币。  相似文献   

8.
刘慧龙 《北方经济》2009,(16):50-51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从而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回顾“牙买加体系”确立以来的金融危机.不难发现。所有的这些金融危机都同美国国内经济政策的改变有很大的相关性。也正是这些金融危机不断地冲击着以美元为本位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直至其崩溃。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波,正向全球扩散,越演越烈,不仅给各国造成严重经济困难,而且反映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正随着全球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流动性越来越大,缘由国际收支失衡,美元泛滥,日元充当着“国际货币供款机”。目前,全球大约有75亿美元游资,据有关国际金融机构预测,其中日元约占40%,那么美元和日元利率走向,已经成为国际游资的指挥棒,尤其是日元息口变化,一旦日元利率提高,则会引发套利交易,从而波及全球股市震荡,包括我国股市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如“2·27”A股市场,就可见一斑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中国长期实行的出口导向战略、外资依赖战略面临挑战。国际货币环境高度不稳定将对中国经济构成重大战略威胁。中国在全球产业转移下出现生产体系中心国与国际货币体系错配,人民币没有取得与经济总量、贸易总量相对称的应有的国际货币地位。对外贸易和外资投资的扩张与宏观经济运行目标的冲突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nt paper evaluates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the Chinese currency, the renminbi (RMB), by examining its use in the global market. Specifically, 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RMB trading in the global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cross‐border trade settlement in RMB, the Hong Kong offshore market and China's policies relating to the RMB.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use of the RMB overseas, especially in trade financing and in the off‐shore market, has increas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size of the Chinese economy, the current scale of the use of the RMB is quite small. Although the RMB has great potential to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its acceptance in the global economy is affected by both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actors. Attaining a fully fledged international RMB is still a distant goal.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货币的权力分配随着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呈现动态变化,近10年变化趋势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演进密切相关.本文使用货币共同变动回归方法,对2010-2016年和2016-2019年两个时期内储备货币区规模进行比较,研究不同国家货币与特别提款权(SDR)篮子的联动程度,得出人民币加入SDR前后的国际货币权力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  相似文献   

14.
美元作为主权货币国际化,在适应并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其内在矛盾成为世界经济失衡、汇率大幅波动以及流动性泛滥的重要因素。解决美国主权货币国际化助推的贸易赤字、财政赤字和巨额债务问题,需要美国政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还需要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大改革,从美元主导的单一货币模式转变为多元模式。美元、欧元以及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人民币共同构成代表和主导北美、欧洲、亚洲等三大经济圈、覆盖全球经济体的国际货币体系。研究主权货币国际化的内在矛盾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发展路线的历史逻辑,对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理论和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terplay of the financing and hedging decisions of a risk-averse multinational firm having a wholly-owned foreign subsidiary. Exchange rate risk management of the multinational firm is shown to have direct impacts on its international capital structure decision and on its currency of denomination decision. If a currency forward market exists, the multinational firm will devise its international capital structure so as to minimize the global 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Or else the multinational firm has to rely on a money market hedge through issuing more foreign currency denominated debt and less domestic currency denominated debt, thereby resulting in a higher global 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JEL Classification Numbers: D81, F23, G32  相似文献   

16.
Renminbi (RMB) internationalisation has been a topic for lively discussion since China accelerated its promotion of the RMB's status as a leading international currency in 2009. China has undertaken some concrete steps to push forward RMB internationalisation such as the Pilot Scheme of Cross‐Border Trade Settlement in the RMB, RMB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 Dim Sum bonds, and bilateral currency swap agreements. Where the RMB stands in the process of becoming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is assessed by reviewing the progress China has made and analysing the challenges China faces in internationalising its currency. Based on this assessment, a roadmap for internationalising the RMB is drawn from two perspectives: the functions of the RMB as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and the scope of RMB use in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A possible roadmap for RMB internationalisation is to begin from RMB settlement in cross‐border trade, followed by regionalisation of the RMB, and finally globalisation. With respect to achieving the functions of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the RMB should first become a settlement currency, then a denomination currency, and lastly, a reserve currency.  相似文献   

17.
日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作为国际储备的日元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以实证结果为依据进一步解释了日元国际储备地位变动的原因,大致得出如下结论:日元国际储备地位的变动是多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日本GDP和日元资产收益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球性货币错配是全球经济失衡的货币表现,而以"美元本位制"为核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全球性货币错配的重要根源。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是加强国际间货币金融合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各国货币错配程度,以防止金融风险的扩大和货币危机的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9.
在既有的基于微观视角的包含两币的局部均衡模型中引入交易货币,发现国际贸易中计价货币选择的决定因素依次为:卖方市场结构、出口品差异化程度、出口国所占目标市场份额、其他出口商的计价策略和汇率的稳定性.在同质性商品的国际贸易中,计价货币的非同质性会导致货币垄断计价.其中,进口方货币的垄断计价地位较为稳定,出口方货币垄断计价情...  相似文献   

20.
由于金融危机的压力以及世界新兴经济体地位的不断上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权力集团地位开始出现下滑。为重振世界经济霸权地位,西方权力集团寻求通过提高粮食和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以及货币战等来压制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发展。文章首先从历史背景出发,分析了以美国为首的权力集团操纵粮食、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事实为依据,分析导致国际商品价格上升之动因,进而分析美国等西方权力集团利用其美元霸权来推行货币战对新兴经济体实施进一步打击,并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