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环保链条断在最后一公里"。人们常用这句话形容乡镇环保机构普遍匮乏的局面——基层环保工作往往止于县区一级,其管理职能无法再继续向下延伸,环境日常监管和服务工作断在了基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工业污染在向农村转移,加上生态破坏、面源污染现象严重,农村发生环境风险事故的概率加大。而在多数地方,乡镇一级既无环保机构,又无环保工作人员,环境管理极为薄弱。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点多线  相似文献   

2.
由于生态资源环境的地域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区的生态经济系统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区域生态经济进行区划成为当前生态经济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选择广西右江流域典型区域(百色市右江区、田阳县、田林县和德保县的大部分乡镇)为研究对象,运用DPS方法从乡镇尺度对其进行生态经济一级和二级区划,将该区域划分为三个一级区和七个二级区,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乡镇工业的高速发展,河南省乡镇工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日益严重,在不少地方,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可持续的重要因素。针对乡镇工业环境问题产生的诸我原因,我们认为,应从提高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综合决策能力、强化环保经济手段、加强乡镇工业环境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加强污染治理等七个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由于生态资源环境的地域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区的生态经济系统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区域生态经济进行区划成为当前生态经济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选择广西右江流域典型区域(百色市右江区、田阳县、田林县和德保县的大部分乡镇)为研究对象,运用DPS方法从乡镇尺度对其进行生态经济一级和二级区划,将该区域划分为三个一级区和七个二级区,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宋晶 《经济论坛》2014,(11):140-142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诸多环境问题,本文立足于环境伦理学并借助相关资料,对城市建设进行分析,提出环境伦理下商丘生态城市建设所要遵循的目标和原则。从华商文化、城镇化布局、乡镇特色、生态安全、绿色交通、水土资源、社会治安等方面构建商丘生态城市,以期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借鉴,以引导中国城市合理规划,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2年连云港市环保工作在生态创建上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全市89个涉农乡镇22个乡镇、街道建成污水处理厂,10个乡镇街道开工建设了污水处理厂;64个乡镇建成垃圾中转站。四县均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连云港市开发区已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验收,全市10个乡镇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  相似文献   

7.
生态安全关系到国家民生问题,是21世纪人类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主题,基于生态安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当今经济社会需要。文章首先概述了生态安全,然后探讨了生态安全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问题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层次模型,通过生态安全角度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相关因素分析,以生态安全为中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最后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五位一体"模式、"三维一体"模式和"三生共赢"模式,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促进生产发展、生态改善、生活提高,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是在生态城市研究的大背景下来研究生态化环境设施的设计及应用。首先引用了现有研究成果中对"生态城市"的定义,结合设计领域中"生态设计",提出现代城市中环境设施生态化设计的必要性;通过研究生态城市与生态化环境设施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提出了"生态城市"概念指导下的环境设施生态化设计方向,详细论述了生态化环境设施设计的前提、条件、原理、前景、人性化目标、社会意义以及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加以构建,必须厘清该理论的经济学基础.与马克思遭遇"物质利益难题"相似,我们对环境问题的体认也碰到"环境利益难题",这原本应推动学界对环境问题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但在经济学说的学术史发展进程中,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却占据着主流地位,二者分别秉持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试图在不变革经济关系的"前分析观点"下破解"环境利益难题".因此,对环境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就显得特别重要,它对"生态价值"和"稀缺性"等问题有着独特的分析进路.未来,可以考虑就基本定位、研究对象和问题域、研究方法、逻辑起点等议题构建中国的"生态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生态创新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和经济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正日益受到重视,环境规制对生态创新影响的机制和条件尚存争议,且地理学视角对该问题的关注较少。运用中国地级市层面的环境规制和生态创新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的区域差异和空间相关性对生态创新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的生态创新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明显,而其他地区多表现为抑制或不相关;环境规制的空间相关性对生态创新产生积极作用;环境规制强度和生态创新之间呈现"U"型关系,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研发投入等因素存在门槛效应,只有跨越这些门槛时,"波特假说"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1.
于金凤 《生产力研究》2013,(8):101-104,110
文章以甘肃省河西内陆区玉门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基本理论,构建了玉门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1—2011年玉门市整体生态安全状况及变化趋势及所属各乡镇生态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玉门市生态安全状态整体上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该区生态环境需要保护;玉门所属12个乡镇中生态安全状况最好的是下西号、昌马乡、花海镇和赤金镇;玉门镇次之;黄闸湾和清泉乡生态有所破坏;柳河及小金湾、柳湖、独山子和六墩四个移民乡生态问题最为严重,特别是独山子乡的土壤盐碱问题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环境社会学中一个独具特色的理论范式。该理论着力思考"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把环境变革和改善作为社会发展的立足点和着眼点,认为"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是国家和地区走向环境友好以及社会安全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回顾和分析生态现代化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的观点交锋试图说明,生态现代化理论具有相当的演进和发展空间,它依托于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共生的根本理念,从技术创新和应用、制度创新和整合、组织创新和发展等多个角度拓展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思路,为环境变革的路径选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以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为研究区,在以乡镇为单元的主体功能区细分方案基础上,集成熵权TOPSIS法、三维趋势分析、PCA、OLS和GWR模型,借助GIS技术和SPSS18.0软件,分析乡镇尺度区域发展水平空间分异规律,探究四类细分单元(禁止开发区、强限制开发区、中限制开发区和弱限制开发区)的区域发展机理。结果表明:(1)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经济、社会、生态及综合发展水平总体表现为"中部地区低、南北两翼高"的空间格局,空间上呈现"U"型曲线的分异形态。(2)各乡镇单元经济、社会、生态及综合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明显,整体呈现东北部南部中部乡镇的空间分异特征。(3)经济、民生、生态、市场和区位"五大动力"是区域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4)经济动力回归系数由南向北呈现先降低而后梯次增加的变化趋势;民生动力和生态动力回归系数呈现由中部地区向南北两翼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区位动力回归系数由东北部地区向南部地区依次递增;市场动力与区域发展水平关系复杂。因此,重视生态动力、区位动力、民生动力和经济动力的正向推动作用是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陈晓松 《环境经济》2012,(Z1):98-99
2011年7月,惠山正式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区,五年磨砺生态文明之花结出硕果,喜摘国家生态创建最高荣誉。国家生态区,一张闪亮的生态"金名片",惠山人翘首以盼的愿望终于达成;桃甜,景美,民富,人和,惠山区在"生态优先"的引领下,大手笔绘制生态建设蓝图,一幅江南桃源胜地的美丽图景正在锡北大地完美呈现。"生态优先"——惠山区数年坚守,在质疑声中步伐坚定。作为乡镇企  相似文献   

15.
正新环保法在不同章节多次分条款强调了不同的环境经济政策,并时现行环境经济政策进行了切合实际的完善与修改,这说明国家正在从法律层面进一步促进环境经济政策的落地。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中的第31条提出,"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  相似文献   

16.
以安徽和县为例,以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运用生态足迹的理念和方法,构建了生态约束力评价体系;以遥感和GIS技术为支撑,构建了静态和动态的经济社会支撑力评价体系,采用"生态--经济社会支撑力"趋同性动态聚类和互斥性矩阵分类相结合的梯阶分区方法,将中部沿江县域划分为优先开发区、鼓励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引导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灰色区域六大类型,并对功能区类型静态和动态划分的综合集成方法进行了探索,使功能区类型划分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状态空间法的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建新  陈端吕  谢雪梅 《经济地理》2012,32(11):138-142
利用层次分析与状态空间法,从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社会经济协调力三个方面构建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对洞庭湖区2001、2005和2010年3个时相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2001年为"中等",2005和2010年均为"较低",呈"U"型变化趋势,反映了引起生态承载力变化的最直接驱动力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②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协调力三者状态由"中弹性—中承载—较低协调"转变并维持"较低弹性—较低承载—较低协调";其中,社会经济协调力持续"走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弹性力呈现"回暖"趋势。③县域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空间差异明显,10年来稳定上升的只有沅江市和南县,一直处于下降的有岳阳市区、岳阳县、汨罗市、益阳市区、常德市区和汉寿县,其它9个县(区、市)处于不稳定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乡镇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恶化问题,结合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体制的现状,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地方政府利益博弈模型对乡镇区域环境污染严重,治理不足的制度根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利益竞争导致的对经济增长的过度关注是导致我国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制度根源.据此,我们认为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不仅需要建立相应的经济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不合理的政绩考评体系、乡镇企业的模糊产权等体制问题可能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9.
"美丽中国"是中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客观衡量和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要求,构建了包括环境美丽、生态修复、资源节约、降污减排和制度建设等五方面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对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质量演变过程呈倒"U"型关系。文章根据人的需求理论和产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重新对产业进行定义和划分,用一个较完整的理论框架融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动力机制,并深入解释了这种动力机制的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人的需求和产业动力机制使得人的环境需求、产业环境需求和产业环境压力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质量倒"U"型关系的演变。最后,分析了这一关系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