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浦东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的客观要求。新浦东要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上海“四个中心”的核心区、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和开放和谐的生态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加快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尽快构建并完善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对于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均具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城镇化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城镇化和我国社会保障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构建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城镇化背景下构建与完善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加强全省商业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是烟草商业企业加快推进成长型企业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服务品牌一体化的内涵及特征出发,分析其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加强烟草商业企业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加快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和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提出并实施系列战略思路和政策举措,奠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四梁八柱”。在政策驱动和市场拉动下,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初现成效,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诸多成效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把提高郊区发展水平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大支撑.坚持城市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加快建设现代化宜居新城,提升小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深入推进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的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先形成功能分工合理、资源配置均衡、发展差距缩小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甘肃省永昌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保障和党建工作一体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显著加快,城乡面貌显著变化,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7.
中心镇是城市和农村融合的交汇点,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加快中心镇建设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山东省将从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6个方面,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其中,资源环境城乡一体化首次纳入山东“六个一体化”范畴,产业布局一体化明确提出要打破行政区划,公共服务一体化明确要大力推行农村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破解"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该文通过对龙口市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总体思路、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发展经济、农村社区化建设、深化改革3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加快四川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泽平 《农村经济》2007,(12):94-9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四川小城镇建设步伐,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本文对四川小城镇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四川小城镇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长株潭城市群目前正处于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过渡阶段,还存在一些阻碍其一体化发展的矛盾冲突;运用协调发展度的方法评价了1998-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程度,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的主要冲突,并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的最高阶段和终极目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可以反映城乡发展是否协调和可持续。文章从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等四个方面选取了13个评价指标,构建了以市域为单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我国2010年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中等及以上的市所占比例分别为62.50%、71.43%、61.01%和61.90%,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社会、环境和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次之。(2)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总体一般。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高、较高、中等、较低、低的市所占比例分别为13.10%、21.43%、33.04%、23.81%和8.63%。(3)社会、经济、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性较好,尤其是社会和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空间上的重叠性;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各等级市集聚连片且圈层结构分布格局明显;环境一体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环境一体化发展水平反而较低,并且空间分布复杂,省域内差距较大。(4)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受自然条件、交通、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东中西差异明显,与我国的三级阶梯分布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尤其是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东部部分省会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而自然条件较差、经济落后的西南部地区是较低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主要聚集区。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扬中市产城融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城融合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针对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促进产城融合是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最有效路径。文章在分析国内外产城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概念与内涵作了界定,并从产业化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水平两个维度选取了社会、经济、生态3方面指标,建立产城融合评价体系,并以扬中市为研究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扬中市各乡镇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加以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扬中市各乡镇产业与城镇发展现状基本相融,部分乡镇存在着城镇发展与产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其中市中心所在的三茅镇达到了产城融合发展较好的水平,其它乡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影响以其为中心逐步递减,其次各乡镇内部均存在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产业化发展水平的问题,提高城镇化水平将是促进扬中市产城融合发展的最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深刻揭示了“循环经济生态伦理观”的内涵,即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观和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新的发展观,在此基础上,进而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确立、人类幸福观的重新定位、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生产生活习惯和伦理规则的形成等四个方面探究了循环经济生态伦理观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雪原 《南方农村》2013,29(4):20-25,31
本文从北京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历史新阶段出发,探索下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分析了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基础条件、重大意义、基本类型、面临问题,并从产权社会化角度提出了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总体思路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是我国雾霾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要想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京津冀循环经济区域协同发展,不仅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突破口。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在系统梳理北京、天津、河北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途径。农业方面,根据资源禀赋统筹整合农业生产区,建设各类生态产业园,推动农业循环发展;工业方面,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统筹规划空间布局,建设改造现有产业园区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构建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体系以减少污染物向外排放;服务业方面,基于比较优势合理规划服务业布局,有序推动产业转移与承接,大力发展现代低碳服务业。在当前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从产业角度提出京津冀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对区域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实现产业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前提。方法 文章以4省4村为样本,综合采用案例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解析农村产业融合的模式、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效及其发展路径。结果 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可分为基础型、链条延伸型、功能拓展型和多元复合型4种;多元复合型强村富民效果最好,其次为链条延伸型和功能拓展型,最后为基础型;不同模式的产业融合及发展路径也有所差异,但要致力于共同富裕的目标,核心要在产业融合中促进联农带农和发展集体经济。结论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各有不同:“基础型”应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产业融合奠定基础;“链条延伸型”应通过技术投入、装备升级等举措实现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功能拓展型”应以“乡村旅游+”形式融合农业、文创、康养等产业,开发农业文化、生态、休憩功能;“多元复合型”重点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发挥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促进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  相似文献   

18.
对县域经济的涵义、基本特征、县级行政区划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城镇化建设进行理论分析,并涉及了作为区域经济的县域经济在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励效杰 《水利经济》2006,24(4):70-72
宁波自然条件属丰水地区,但由于人口密度大,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特别是高耗水型的大工业产业多和部分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宁波市水质性和水源性缺水严重,水资源成为制约宁波经济发展的瓶颈。针对宁波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建议宁波市走循环经济之路,大力提倡水资源循环,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和缓解现有水资源存在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豫西地区渔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该地区渔业经济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