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除了对地方政府发债的法律限制,使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迅速扩大.发行利率是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核心问题之一,但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情况来看,其发行利率对政府信用风险体现不足,进而引起了价格扭曲和资源错配.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形成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利率抑制现象;债券的发行规模、发行期限、市场流动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经济结构,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等因素对发行利率均有显著影响.本文旨在分析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利率抑制现象及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体制的完善、控制债务风险以及降低融资成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浅析地方政府债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为扩大内需,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配合国家发行国债增加公共投资,中央财政部于2009年3月开始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理论界对我国是否应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一直有激烈争论,地方政府债券作为地方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手段之一,有其理论合理性和现实必要性.但我国财政、金融体制会对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有何影响以及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效果到底会如何,都有待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角度而言,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条件是一个尚未被深入研究的"蓝海"领域。就实质而言,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条件是一种证券发行的标准,通过其制定和适用,可以判断地方政府在债券发行时,哪些能够发行,哪些不能发行,从而实现地方政府债券在市场交易中公平、公正与安全的目的。文章通过分析分权制的美国和集权制的日本中政府债券发行条件,对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条件提出了系统明确的建议,使得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债券制度逐渐建立,保证地方政府债券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持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鹏程  赵晓东 《经济论坛》2006,(10):102-104
在债券市场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如美国的州和日本的府甚至县都能以自己的名义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在我国,虽然理论界曾对地方政府可否发行债券进行过探讨,但现行预算法明确规定,不允许地方政府以自身名义发行债券筹资。可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筹集建设资金成为客观需要,也具备了相应的经济条件。本文就地方政府发债的必要性及地方债制度的设计谈点初步设想。一、我国地方政府发债的必要性1.地方公债发行的理论基础。(1)地方政府也需要提供公共产品。地方政府拥有相对独立的…  相似文献   

5.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璐 《经济师》2004,(8):78-79
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对举债权的强烈需求 ,讨论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好处与弊端 ,指出我国目前尚不适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债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超英 《经济论坛》2008,(9):110-111
地方债券是指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与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国债)相对。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在部分省份发行过地方债券,此后取消。关于地方债券是否该发行,理论界一直有分歧,基本上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发行地方债券是大势所趋,应该发行;另一种观点认为发行地方债券弊大于利,不应发行。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一种观点。但笔者认为,在中国的国情下,地方债券只能作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一种手段,需要谨慎设计,不能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7.
共同发行债(多个地方政府共同发行债券)是指财政收入规模较小的地方政府联合起来通过建立共同发债筹资机构或者联合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集资金满足支出的融资方式。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量规模越来越大,隐蔽性地方债务隐蔽性越来越强,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总量难以核实和监控。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一个让地方债务透明化、阳光化的工程,但是一些相对贫困的省份,发行地方债券由于信用度不够导致债券发行比较困难。本文通过对德国、瑞典、日本等国家共同发行债券筹资的经验分析,从中国的现实条件出发,得出中国建立一个共同发行债的筹资机构或者多省联合共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债券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张平  郭青华 《当代财经》2023,(11):28-40
“双碳”目标下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而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减轻财政压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财政资金来源。基于2018—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空间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显著地降低了碳排放水平,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绿色地方政府债券制度中,发行规模越大和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越多,则越有利于降低碳排放水平;平均利率和项目收益率越高,则越不利于降低碳排放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来降低碳排放水平。因此,需要实施属地和区域联动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明确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分担比例;基于地理、经济和碳排放等空间差异,发行不同类型的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结合碳减排目标和现状,优化绿色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与偿还制度;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强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各环节的专业审核、监督与披露。  相似文献   

9.
选取美国2010年51个州的市政债券相关数据作为初始样本,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美国市政债券发行规模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财政赤字、现有流通规模、财政收入等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美国市政债券发行规模.而我国地方政府确定市政债券发行规模时也应考虑地方政府资金需求、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及投资者需求等因素,从而形成有效的债务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虽然理论界曾时地方政府可否发行债券进行过探讨,但现行预算法明确规定,不允许地方政府以自身名义发行债券筹资。可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筹集建设资金成为客观需要,也具备了相应的经济条件。因此,地方公债的发行已经有了其存在的基础和条件。本文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地方公债发行的依据,理论基础主要有公共产品理论和财政分权理论,现实基础主要有实践,财力保证及偿债能力上分析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旅游的异军突起,城市旅游景观逐渐成为都市旅游的新宠。在旅游者游览要求持续增涨、鉴赏品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城市旅游景观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城市旅游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面临的一大问题。针对城市人工水体旅游景观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提出了如何选用与水体景观搭配适宜的四种观赏鱼种(红尾副鳅、锦鲤、锦鲫和胭脂鱼)来增强景观品质的方法,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排头兵,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队伍的专,Jk4~C、职业化建设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对于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拓展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声望、稳定辅导员队伍具有积极的作用。抓住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专家化的实施路径,以期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赵福厚 《现代财经》2004,24(3):7-11
在跨国公司的研究领域中,对于子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各国学者使用多种研究工具和方法进行研究。1999年波金绍等人通过研究提出了四大流派的理论。对此,有必要借鉴四大流派理论和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对其形成的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监事会弱化是公认的.通过对财务总监、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职能的剖析,证明了多头监督,不便于建立经济监督责任制.监事会成员地位低、外部代表少、机构空、权威差,根源于原有的监督结构没发挥作用,从强化监事会组成与监督责任出发,本文提出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并入监事会,扩大监事会成员,增强监事会权威,建立统一、独立的公司内部经济监督体系,加强"新三会"与"老三会"的联系、沟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回顾企业理论演进史的基础上.比较与评述了各流派企业本质理论的主要观点。本文认为,各流派对企业本质的认识,从分析与讨论的焦点来看,集中体现为生产、交易与契约3个概念;而从认识与方法论来看.主要包括分工、交易成本与熊彼特传统3个角度。因此,对企业本质的认识还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地勘单位改制进程的不断加快,组建企业集团、发展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其壮大的重要趋势。对多元经营的优势与风险的正确认知是地勘单位进行多元化经营的重要前提。地勘单位在发展多元化时,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清经营风险,利用协同效应,才能实现多元化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