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上市公司股利的二次分配,是指上市公司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在向普通股股东分配时,应首先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进行分配,即初次分配;然后再在流通股、非流通股各自的内部进行分配,即再分配。上市公司股利之所以要进行二次分配,理由如下:第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殊,既有流通股,又有非流通股。流通股的持有成本远大于非流通股。二次分配的实质是按实际投入资本的大小进行股利的分配,以真正体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第二、有利于保护广大小股民的利益。小股民是股票市场中的弱者,是政府保护的对象。然而,由于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同一股份的出资额相差悬殊,非流通股的大股东往往利用这一优势侵害小股东的利益。例如,有的上市公司本期盈利很少,但分派的红利却惊人的丰厚,表面上看是维护了小股东的利益,实际上是大股东利用目前的低投资成本优势,通过高分红在短期内“掏空”上市公司;又如,有的公司把配股与分红捆绑在一起,直接以配股资金分红;再如公司被ST、PT、甚至破产清算,由于流通股每股投入资本较多,广大小股民的损失更大。第三、防止民营企业分配套现与流通套现。民营企业的发起人在其上市公司中,持股成本很低,且持股比例大,在上市公司中处于控股地位。按现...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03年我国沪市的46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终控制股东的所有权结构对公司股利政策取向影响显著。当最终控制股东具有高现金流权和低分离系数(控制权/现金流权)的所有权结构时,更倾向于派发现金股利,分配的现金股利比率也更高,支持股利政策的大股东剥削假说;公司选择现金股利的概率,以及派发现金股利比率与公司现金流、成长性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不支持派发现金股利是为了缓解公司内部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3.
根据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公司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股利分配政策。由于政策因素、股权结构、治理结构、经营业绩、行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年末分红主要采取现金股利的形式,高派现行为较为普遍,存在超能力派现、融资派现、大股东恶意派现等问题。对此,应从培育公平竞争市场、完善上市公司内外部监督机制、加快股权分置改革、完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采取措施,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派现行为。  相似文献   

4.
浅析上市公司异常派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黎明 《新智慧》2004,(10B):55-56
根据股票的价值是发行公司发放的全部现金股利贴现值的理论,合理发放股利将有利于股票的定价。在这种条件下,上市公司会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合理制定股利政策。而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一直吝于分红,尤其是现金分红,这种行为严重地侵害了广大股东的利益。因此,中国证监会在2000年底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在申请配股或增发新股时必须满足近三年现金分红的条件。在2001年3月28日中国证监会  相似文献   

5.
股利分配不稳定性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利分配不稳定性是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一个普遍特征,从控股股东,流通股股东,上市公司业绩三个维度对上市公司不稳定的股利分配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股权流通性分裂下,控股股东以每股净资产增长为自己最大目标,对股价的关心程度低,股利分配在很大的程度为筹资服务;流通股股东的现金股利收益率相对其投资成本太低:上市公司的业绩差等原因造成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股利分配政策作为公司三大财务决策之一,在公司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得合适与否关系到公司融资渠道的畅通与否、融资成本的高低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适度的股利政策有利于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并在公司面临外部接管威胁时提供有效的防御屏障,因而有利于公司经营的稳定持续发展,实现公司价值(股东财富)最大化。适度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本文在评析西方金融理论中最佳股利支付模式的基础上,定性研究中国上市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的内涵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意愿不断增强,但现金股利发放差异较大。有些上市公司发放少额现金股利,而有些上市公司却进行高额派现分红。聚焦于终极股东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并考察董事会特征在终极股东特征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表明:(1)现金流权与现金股利政策负相关,并在一度程度上呈现U型非线性曲线关系;控制权与现金股利政策显著正相关;两权分离度与现金股利政策显著正相关。这表明现金股利政策既是终极股东掏空的工具,也是掩饰掏空的面具。(2)第二大股东至第十大股东股权制衡很难制衡终极股东隐蔽的掏空行为。(3)两职合一能够增强终极股东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4)董事会独立性显著减弱终极股东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结论能够为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新证据。  相似文献   

8.
证监会2006年和2008年相继发布了强制拟再融资上市公司分派现金股利的文件,旨在提高股东回报。以2006年和2007年A股再融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这些政策颁布前后上市公司分红和现金流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在证监会强制要求下,上市公司的分红水平有所提高,但股利分派也成为了大股东转移公司利益的手段。而且,公司的现金流在再融资前后波动较大,存在被操控的迹象。  相似文献   

9.
高比例派现引发小股东不满3月28日,用友软件公布了2001年度报表和分配方案(每股0.7元的收益)以及高比例现金派息的年度分配方案,每股派现0.6元(含税)。仅从财务数据上看用友软件业绩优良,在目前管理层与媒体都提倡上市公司多用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的潮流下,每股分红0.6元应该是一个非常优惠的分配方案。但是我们发现在其年报公布后,用友股价却出现大  相似文献   

10.
现金分红在证监会相关的政策出台后,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年末分红的首选类型,但市场中也出现了一些异常的派现现象,如超能力派现,极低水平派现。这种做法严重地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也违背了企业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导致市场形成不良的投机氛围。本文通过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得出现金分红未必能使流通股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沪深两市于2011年宣告发放纯现金股利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并利用事件研究法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发行现金股利宣告引起的市场反应。研究表明,在[-10,10]的事件期内,AAR一直为正值,CAR整体呈上升趋势。可见,上市公司宣告现金分红普遍受到市场的支持和欢迎,现金股利的发放提高了公司价值和股东财富。  相似文献   

12.
对股利政策的解释是金融领域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股利政策既受到公司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现金能力等财务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大股东等利益相关者行为的影响,而且股利政策更倾向于是公司各股东间博弈的结果,应从行为金融学视角研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以弥补传统研究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基于Jensen的自由现金流量理论,在不考虑股票回购的条件下,将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低于、等于和高于自由现金流量分别定义为低现金股利政策、适度现金股利政策和高现金股利政策.研究显示,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有适度现金股利政策才能使股东财富最大,低或高现金股利政策都不利于股东财富最大化;提高或降低现金股利并不总是能提高股东财富,...  相似文献   

14.
单丽晖 《企业家天地》2007,(10):219-220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是股东实现投资回报的重要方式,它关系到股东的现期收益与公司的未来发展,关系到不同股东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进而关系到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由于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大股东滥用职权,使得上市公司对于股利政策不够重视,很少考虑中小股东利益,而主要以大股东利益最大化或融资最大化角度出发制定股利政策。本文主要针对股利政策分配中的短期行为和"一股独大"等问题,运用股权理论和财务理论,探索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制定稳定股利政策、规范上市公司分配方案等问题,以期解决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煤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形式存在多样化、股利分配缺乏连续稳定性、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偏低、股利政策的制定受到一定限制、政策的随意性较强等现状,从法律法规、债务契约的约束、股东因素影响、经济环境、盈利能力、负债状况、成长能力、公司资产的流动性等方面分析影响煤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因素,最后得出提高公司的经营能力、拓宽融资渠道等优化煤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金分红未必能最大化流通股股东财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几年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式的比较可以看出,现金分红正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年末分红的首选方式,但同时市场中也出现了许多异常的派现现象,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广大中小股民的权益,也违背了企业的最终财务目标即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在市场中形成了不良的投机氛围。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自1997年以来派现情况的深入分析,探究出市场异常派现现象产生的根源所在,为完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2009—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半强制分红政策实施以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代理成本的差异对现金股利和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代理成本的差异会影响现金股利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如果公司存在良好治理机制来降低代理成本,其现金股利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作用会大大下降。(2)上市公司主动发放的现金股利与公司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被动发放的现金股利与公司市场价值的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遭到流通股股东的反对已不是个别现象了。无论是现金分红还是非现金分红,都不能使流通股股东满意。因此,中国股民被称为“难伺候”。要理解中国股民一流通股股东的这种看似矛盾的态度,就必须从关键的问题--股权分裂性--谈起。本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将税后收益在股东所得股利和留存盈利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策略.因留存盈利构成上市公司内源融资的重要方面,故股利政策与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息息相关.不过,从股利政策的经济影响和市场效应看,股利政策作为公司经营行为和经营业绩的反映与折射,会对公司的股票市价和公司的市场形象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全面、客观地揭示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探寻相应的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运用统计学工具,通过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尝试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揭示研究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红之间的内在联系,预测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红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