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华 《经济视角》2009,(2):51-52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  相似文献   

2.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环境绩效纳入官员政绩考核这一外生冲击,手工收集整理了285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环境目标约束的指标数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跨库匹配,从而获得企业和地方环保指标综合数据,并运用倍差法检验了地方政府环境目标约束对辖区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绿色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自主性约束行为有效推动了辖区企业污染减排,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了9.0%.地方政府通过环境规制和环保补贴有效推动了辖区环境治理,企业主要通过源头治理和技术效应实现减排治污.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和重污染企业实现了更多的污染减排.此外,本地提拔的官员由于地缘优势其环境治理成效更显著,年轻官员在强烈的仕途晋升激励下极大地降低了辖区企业的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逐步兴起的新型政策手段,自愿性环境规制能否更好地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和政府节能采购企业清单,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政府节能采购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节能采购政策实施后,实验组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相对于对照组显著降低,说明政府节能采购政策抑制了企业污染排放。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政府节能采购政策通过严格约束生产的各个环节,抑制了企业污染排放,具体包括在生产初始阶段改善能源结构、在生产过程中创新生产技术以及在生产终端提高污染处理能力。异质性检验表明,由于打破了原有的政企合谋氛围,政府节能采购政策使国有企业的污染减排效果更明显;此外,这一政策还赋予了企业更多的自主权,使得低污染排放强度企业的污染减排效果更明显。同时,在减少企业污染排放的同时,政府节能采购政策还提高了企业产量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文章研究表明,自愿性环境规制能够较好地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制定有效的环境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指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来发展经济,其目标是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资源和环境容量有限且资源过度开发、生态过度破坏和环境过度污染的人口大国发展循环经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为例,从目前常用的清洁煤炭发电技术的应用和最新技术发展着眼,试图审视煤炭的未来。 煤炭是电力生产的重要能源供应商,全球大约40%的电力依靠燃烧煤炭产生。虽然全球煤炭供给充足,并且基础设施已到位,但燃煤发电厂在电力和热能的生产过程中,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如果不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造成酸雨,并有可能导致哮喘或心脏病发作。据统计,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天然气发电厂的两倍。  相似文献   

6.
淮公锁 《经济师》2000,(11):133-134
设备维修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基础企业 ,它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 ,大到巨型设备的维修 ,小到零部件的修复。维修业量大面广 ,在维修工艺过程中 ,如清洗、焊接、粘接、喷涂、刷镀以及加工等 ,及其它附加过程 ,如燃烧过程、加热过程、冷却过程和成品整理过程中 ,都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着大气、水体及土壤 ,同时还可产生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和光辐射等污染 ,危害维修人员及周围的环境。在即将进入 2 1世纪的今天 ,一方面是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另一方面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越来越强。为了在维修行业中更…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中国各省的二氧化硫(SO2)工业排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更好地理解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个四方程联立系统,其中SO2排放由规模、结构、技术这三个经济因素决定,并直接由贸易影响。然后我们利用中国29个省份1993—2001年期间工业SO2排放的面板数据来估计模型。我们的估计结果显示,出口和制造品进口在工业SO2排放的决定中起了完全相反的作用。结果不支持污染庇护地假说;出口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增强,是促进污染治理技术进步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8.
何洁 《经济学》2010,9(1):415-446
为了更好地理解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个四方程联立系统,其中SO2排放由规模、结构、技术这三个经济因素决定,并直接由贸易影响。然后我们利用中国29个省份1993—2001年期间工业SO2排放的面板数据来估计模型。我们的估计结果显示,出口和制造品进口在工业SO2排放的决定中起了完全相反的作用。结果不支持“污染庇护地”假说;出口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增强,是促进污染治理技术进步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9.
德国的绿色GDP核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联邦统计局每年发布环境国民经济核算报告。目前已经向公众公开的数据包括关于产生污染的经济活动、物质能源流量的详细计算、经济领域排放、环保支出以及土地使用等。在对环境进行经济核算方面,德国采取的方式是建立一个同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平行的辅助体系,这种方式基本上贯彻了联合国对环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日产50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回转窑在生产过程中,窑尾预热器及窑头篦冷机排放的30%的350℃以下中、低温废气余热仍不能被充分利用,这部分热能通过窑尾烟囱排放至大气中,既浪费热能又对环境造成污染,利用窑尾、窑头余热配套建设9MW余热电站,不但能充分利用余热,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环境、社会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山西这样一个重污染产业集中的地方,应加快研究制定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的环境管理政策,以环境质量为基准,形成山西省重点行业的污染排放标准,或行业特别排放限值,实现从以管控污染物总量为主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的环境管理模式的转变。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省份,结构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一直是山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桎梏,"十三五"期间,山西结合全国产业  相似文献   

12.
郑丽琳  朱启贵 《财经研究》2012,(7):37-48,100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环境约束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生产技术和环保技术冲击对一国主要宏观变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生产技术冲击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直接的、主要的,而对污染排放量的增长效应则是间接的、次要的,最优污染排放变动具有顺周期性;(2)环保技术冲击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间接的、次要的,而对污染排放量的限制作用则是直接的、主要的,最优污染排放变动具有逆周期性;(3)在两类冲击共同作用下,环保技术冲击的减排效应短期显著,而生产技术冲击的增长效应则长期占优,但两类冲击对全球污染存量变动的影响都十分微弱,经济波动周期维持在十年左右。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城市化与环境污染排放的联立非线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EKC的形成机制之一,突出体现为资本要素在工业化和城市扩张过程中通过城市这一载体所形成的空间集聚对于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排放产生了非线性的增速效应,最终使得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表现出曲线式的非线性趋势,二者的相对变化具有倒U型环境库兹列茨曲线特征,而人口城镇化则没有使得消费与污染排放之间形成这种非线性趋势.笔者基于2000年~2009年省区面板数据,在联立方程体系下考察了环境、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正反馈关系.研究表明,实施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化战略,特别是人口城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举措.  相似文献   

14.
马健 《发展研究》2002,(11):32-33
一、我国自然资源利用和管理的现状 自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工业文明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但其代价是资源过度开发消耗和污染物质大量排放,并导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而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一问题更为严重和突出。 1、掠夺式开采,浪费严重。长期以来,我国热衷于搞外延扩大再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没有考虑收入增长过程中环境的破坏或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本文在HDI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污染敏感的收入成份,使收入成份不仅表现在GDP上,而且将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人均CO2排放量考虑在内,从而建立了一个污染敏感的人类发展指数(PHDI)分析框架。PHDI基于不平等中性厌恶的假设。实证结果表明,PHDI对那些以毁坏环境为代价换取高速经济发展的国家起到了"惩罚"(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征收环境税能够激励企业增加治污投入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有利于减轻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强度.本文运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环境税影响企业技术进步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不管是全国还是东、中、西部地区,环境税收强度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都显著为正,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这一效应的影响系数越大.短期来看,实施环境税收制度可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冲击,但从长期而言,由于环境改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从而会提高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效率是生产过程中潜在可实现的最少污染排放量与实际污染排放量之比,企业能否提高环境效率取决于环保投入的产出水平。文章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基础上估算了中国1986-2007年省级水平的环境效率,结果显示:中国的环境效率较低且增长缓慢,其中中部地区环境效率最低,西部地区环境效率最高。目前的环境管制方式在东部较为有效,对中西部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环境管制不但要针对污染物当量,还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成本、利润水平等因素,才能更好治理污染。  相似文献   

18.
浅析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巍强 《经济师》2006,(3):65-66
循环经济就是把物质、能量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污染排放甚至零污染排放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就是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常静 《当代经济》2016,(13):60-62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湖北省主要承接的是第二产业的转入,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产生能耗的增加、污染排放量增大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负效应.通过对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分析和环境代价测算可以发现,第三产业的外资使用效率更高,而且,对于由环境负效应造成的GDP折损,第三产业低于第二产业.因此,湖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注重转入产业的行业选择并设立相应的环境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6,(5)
工业革命创造了物质财富,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企业要消耗资源、排放废弃物,是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主要源头。文章以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为分析框架,站在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这两个刚性社会责任约束的视角,对企业环境会计产生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说明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催生了环境会计,企业环境会计的产生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