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雨婷 《魅力中国》2014,(25):138-13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解决好这个难题,首先要注重平时的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坚持写日记,其次是创设文学刊物、指导学生写作的创新性、积极的作文评语等。  相似文献   

2.
胡正国 《魅力中国》2013,(16):214-215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批改质量,优化作文评阅方式。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究和反思的一个永恒话题。本人以《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结合教学工作实际,逐步总结学生作文“当堂评闻,集体点评”的评阅方法。这里主要有三点:一是明确写作目标;二是提出作文评阅标准;三是引导学生积极评阅。作文评阅方式的改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勤写日记的习惯,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钻研教材、教法。  相似文献   

3.
陈焕龙 《魅力中国》2011,(18):191-191
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也存在着诸如学生写作资源匮乏、写作随意,教师批改作文敷衍了事等问题。如果教师能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重视对作文文体知识的强化,鼓励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等,就能不断提高高中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谈创新作文     
叶翠柳 《魅力中国》2014,(5):226-22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的难点。许多学生平时没有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时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这就是其中的原因。我经过多年的尝试和努力,在作文教学中,注意运用声像媒体,实行创新作文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文,激发学生“爱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朱云霞 《魅力中国》2014,(10):122-123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的写作蕴含真情实感,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面对学生写作模式化、成人化、脱离生活实际的现状,中学语文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改革作文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真情写作,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6.
罗康林 《魅力中国》2011,(18):347-347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困惑着广大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生活阅历不丰富,语文基本功不扎实,无疑给学生作文带来极大的障碍。作文训练中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观察、审题和构思等写作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则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方春霞 《魅力中国》2013,(34):128-12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想像作文更是难中之难,小学生大都有“恐作症”,老师也常常为此头疼不已。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趣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命题,让他们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呢?  相似文献   

8.
惠显荣 《魅力中国》2013,(11):240-240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本身是一项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劳动。然而,在我们的写作中,面对鲜活的生活,学生作文却内容空洞,套话成篇,千人一面,众口一腔。数千人在考场上同时作文,作文大同小异现象屡见不鲜,难得出现几篇作文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来,这种状况令人堪忧。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由此可见,写出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写出新意。俗话说:文贵出新。作文有新意才能焕发出迷人的光彩。那么,作文如何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创新呢?  相似文献   

9.
马海曲伍 《魅力中国》2014,(24):188-188
在新的教育观念下,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民族地区不少中学生怕写作文,这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问题。一些小学生作文能力低下、水平不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如何打破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等方面就成了大多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作文教学的一个难题。要突破作文这个难点,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理念给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新空间。特别是作为民族地区的教师,竭力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做到让学生“乐写”,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共振;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知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主动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降低写作难度,并正确地批改作文,与学生共享作文成功的喜悦,就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0.
王郁庆 《魅力中国》2011,(6):239-23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按照一定规律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提高学生口语、书面语表达水平及能力的一项教学活动。“生活是教学的源泉”。这就要求作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中获取写作素材,更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获得充沛的情感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陈玉霞 《魅力中国》2010,(31):405-405
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作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的写作能力,以及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提高觉悟、陶冶情操、净华情感、美化心灵的任务,这些任务与审美教育密切相关。而农村小学面对的是广阔无边的大自然,是美的百花园。在作文教学中,利用农村丰厚的优势,让作文教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关的天地里直接摹写关、创造关,使学生受到审关教育。具体途径有:留心生活,用心寻关;依仗课文,摹仿写美;活动开路,自由创美。  相似文献   

12.
许盈 《魅力中国》2010,(14):215-215
我们在设计游戏时,要经过精心的设计,激起学生的写作情感。在设计游戏时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激励学生平时坚持写日记,去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要教育学生立足生活,抒写真情;积累材料,善于运用;读写结合,多做练习;互批互改,加强交流.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蔡永霞 《魅力中国》2013,(14):143-14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申之重,本文就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对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培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杜倩 《发展》2009,(5):76-76
外语书面表达是学生外语语言知识的综合体现,是学生在吸收所学语言知识基础上的再创造,写作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每当要求学生写作文,他们往往不知该写些什么,怎样去写,因此对写作产生了畏难情绪。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应该在作文的设计和写作训练上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16.
许静 《中国西部》2013,(6):78-79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作文是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金鲜甦 《黑河学刊》2011,(6):110-111
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把作文教学从课堂引向生活,在生活中攫取丰厚广博的作文素材,让学生在反复的写作历练中接受思维训练,同时给学生创造在生活中铸炼语言习得的机会,不失为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田永娜 《魅力中国》2010,(15):149-149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很大的比例,学生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情感,美化自己的心灵,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几点问题,使作文教学成为学生热爱的课程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双得 《发展》2020,(4):91-91
中小学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在谈写作教学问题时说:"作文教学是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儿童在各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儿童在各年龄阶段由主导活动产生的语言交际功能,是学生作文的动力。"为此,本文就指导小学生作文的有效途径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孟样华 《魅力中国》2011,(10):69-69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倍感作文教学的艰辛和困难。初中生疏于写作,害怕写作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感到生活平常,无东西可写,或心中有话不知道从何说起。每次写作不是随心草就,就是应付了事,或者抄写书报,哗众取宠,真正能够写出点内容.写出点文采的实在很少。事实上学生心中并不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难就难在不知道如何去发掘。怎样才能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变老师“逼”我写,为我要自己写;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让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敢于表达,并且有创意有个性地去表达呢?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作文教学的理解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